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收藏起来给孩子讲数学故事!
16个趣味数学⼩故事,收藏起来给孩⼦讲数学故事!
数学在⼈的⽣活中处处可见,息息相关。若能良好的使⽤数学,则能使我们的⽣活变得更加快捷。
1、泰勒斯看到⼈们都在看告⽰,便上去看。原来告⽰上写着法⽼要世界上最聪明的⼈来测量⾦字塔的⾼度。于是就法⽼。
法⽼问泰勒斯⽤什么⼯具来量⾦字塔。泰勒斯说只⽤⼀根⽊棍和⼀把尺⼦,他把⽊棍插在⾦字塔旁边,等⽊棍的影⼦和⽊棍⼀样长的时候,他量了⾦字塔影⼦的长度和⾦字塔底⾯边长的⼀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字塔的⾼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他不⽤爬到⾦字塔的顶上就⽅便量出了⾦字塔的⾼度。数学家小故事
2、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将⽥忌赛马,齐威王和⽥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赛分三次进⾏,每赛马以千⾦作赌。由于两者的马⼒相差⽆⼏,⽽齐威王的马分别⽐⽥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般⼈都以为⽥忌必输⽆疑。
但是⽥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忌以2⽐1胜齐威王⽽得千⾦。这是我国古代运⽤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个范例。
3、动物学校举办⼉歌⽐赛,⼤象⽼师做裁判。
⼩猴第⼀个举⼿,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要向⼗位进。⼗位相加再加⼀,得数算得快⼜准。”
⼩猴刚说完,⼩狗⼜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不够减,要向⼗位借个⼀。⼗位退⼀是⼀⼗,退了以后少个⼀。⼗位数字怎么减,⼗位退⼀再去减。”
⼤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掌。⼤象⽼师说:“它们的⼉歌让我们明⽩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家同意并⿎掌祝贺它们。
4、⽓象学家Lorenz提出⼀篇论⽂,名叫《⼀只蝴蝶拍⼀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两次,⽆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呢?
这故事发⽣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般在办公室操作⽓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等⽓象数据输⼊,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程式,计算出下⼀刻可能的⽓象数据,因此模拟出⽓象变化图。
5、唐僧师徒四⼈⾛在⽆边⽆际的沙漠上,他们⼜饿⼜累,猪⼋戒想:如果有⼀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戒那么贪⼼,悟空只想喝⼀杯⽔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户⼈家,门⼝的桌上正好放了⼀杯⽜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奶喝了,可主⼈家却说:“⼤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道数学题。”
孙悟空想,不就⼀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孙。孙悟空就答应了。那位主⼈家出题:倒了⼀杯⽜奶,你先喝了1/2加满⽔,再喝1/3,⼜加满⽔,最后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奶和⽔哪个多些?为什么?
6、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道难题:果园⾥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天施完肥,⽼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
⽽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可以得知,⽼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种很好的解题⽅法。
7、阿基⽶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着名的要算发现阿基⽶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
国王做了⼀顶⾦王冠,他怀疑⼯匠⽤银⼦偷换了⼀部分⾦⼦,便要阿基⽶德鉴定它是不是纯⾦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天,阿基⽶德去浴室洗澡,他跨⼊浴桶,随着⾝⼦浸⼊浴桶,⼀部分⽔就从
阿基⽶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天,阿基⽶德去浴室洗澡,他跨⼊浴桶,随着⾝⼦浸⼊浴桶,⼀部分⽔就从桶边溢出,阿基⽶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道闪电,“我到了!”
阿基⽶德拿⼀块⾦块和⼀块重量相等的银块,分别放⼊⼀个盛满⽔的容器中,发现银块排出的⽔多得多。于是阿基⽶德拿了与王冠重量相等的⾦块,放⼊盛满⽔的容器⾥,测出排出的⽔量;再把王冠放⼊盛满⽔的容器⾥,看看排出的⽔量是否⼀样,问题就解决了。随着进⼀步研究,沿⽤⾄今的流体⼒学最重要基⽯——阿基⽶德定律诞⽣了。
8、当⾼斯还在上⼩学⼆年级的时候,有⼀天他的数学⽼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些⾃⼰的私事,因此打算出⼀道难题给学⽣练习。他的题⽬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师觉得出了这题,学⽣肯定是要算蛮久的。⾃⼰也就可以藉此机会来处理
未完的事情。但是才⼀转眼的时间,⾼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师看了,很⽣⽓地训斥⾼斯。
但是⾼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师听了吓了⼀跳,就问⾼斯如何算出来的。⾼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因为
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斯竖起了⼤拇指。后来的⾼斯长⼤后,成为了⼀位很伟⼤的数学家。
9、⼋戒去花果⼭悟空,⼤圣不在家。⼩猴⼦们热情地招待⼋戒,采了⼭中最好吃的⼭桃整整100个,⼋戒⾼兴地说:“⼤家⼀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戒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 (1)
⼋戒指着上⾯的3,⼤⽅的说,“你们⼀个⼈吃3个⼭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猴⼦们很感激⼋戒,纷纷道谢,然后每⼈拿了各⾃的⼀份。
悟空回来后,⼩猴⼦们对悟空讲今天⼋戒如何⼤⽅,如何⾃已只吃⼀个⼭桃,悟空看了⼋戒的列式,⼤叫,“好个呆⼦,多吃了⼭桃竟然还嘴硬,我去他!”
哈哈,你知道⼋戒吃了⼏个⼭桃?
10、⼀家⼿杖店来了⼀个顾客,买了30元⼀根的⼿杖。他拿出⼀张50元的票⼦,要求钱。
店⾥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头。
顾客刚⾛,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我赔给邻居50元,⼜给你头20元,你⼜拿⾛了⼀根⼿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根⼿杖的费⽤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要补充⼀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11、今天,我看⼀个故事,叫《燕⼦考青蛙》。故事是这样:⼀天,燕⼦对青蛙说:“咱们⽐⼀⽐谁的数学好。青蛙同意了。青蛙出题:上个星期⼀我吃了⼀只害⾍,星期⼆吃了3只害⾍,以后每天⽐前⼀天多吃两只害⾍,问⼀星期共吃多少只害⾍?燕⼦说:”1+3=44+5=99+7=1616+9=2525+11=3636+13=47,你⼀共吃了49只害⾍。
青蛙说:“你考我吧。”燕⼦说:“上星期⼀我吃了两只害⾍,星期⼆吃了4只,以后每天⽐前⼀天多吃2只害⾍,问我⼀个星期……”“吃了56只害⾍”。燕⼦没说完,青蛙已经说了答案。燕⼦说:“算得这么快!教教我速算的窍门吧”。青蛙让燕⼦画7个圈,然后按第⼀个圈放⼀只害⾍,后⾯的圈⽐前⼀个圈多两只,它们的顺序是1、3、5、7、9、11、13,加起来是49,青蛙在每⼀个圈外各放⼀只害⾍,再⽤49+7=56。燕⼦赞青蛙真聪明。
12、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着名趣题之⼀。⼤约在1500年前,《孙⼦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五头,下有九⼗四⾜,问鸡兔各⼏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只鸡兔同在⼀个笼⼦⾥,从上⾯数,有35个头;从下⾯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有⼀只兔⼦,则脚的总数就⽐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
23(只)了。
这⼀思路新颖⽽奇特,其“砍⾜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13、⼀只蜗⽜不⼩⼼掉进了⼀只枯井⾥,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的对蜗⽜说:“别哭了,⼩兄弟,哭也没⽤,这井壁⼜⾼⼜滑,掉到这⾥只能在这⾥⽣活了。我已经在这⾥⽣活了许多年了。”
蜗⽜望着⼜⽼⼜丑的癞蛤蟆,⼼⾥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活在⼜⿊⼜冷的井底⾥。”蜗⽜对癞蛤蟆说:“癞⼤叔,我不能⽣活在这⾥,我⼀定要爬出去,请问这⼝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深,你⼩⼩年纪。⼜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
“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段,总能爬出去!”第⼆天,蜗⽜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蜗⽜特别⾼兴,⼼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被⼀阵呼噜声吵醒了,⼀看,原来是癞⼤叔还以睡觉,他⼼⾥⼀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
原来,蜗⽜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蜗⽜叹了⼀⼝⽓,咬咬⽛,⼜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往上爬了5⽶,可晚上,蜗⽜⼜滑下来4⽶,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朋友你能猜出来蜗⽜⽤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14、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位新服务员,它就是⼩“4”。
⼀天,⼩“3”到数学商店买了⼀⽀铅笔,⼩“4”说:“你应付1元5⾓4分。”
⼩“3”付了1元5⾓后问:“还有4分可怎么付呀?”⼩“4”忙说:“这4分钱你不⽤付了。”⼩“3”疑惑地问道:“那你不是要吃亏了?”“不,这是本店的⼀个规定,叫‘四舍五⼊’。凡是4分钱或4分钱以下都舍去,如果是5分或5分钱以上,那就收1⾓钱。”⼩“4”和蔼可亲地解释道。⼩“3”⾼兴地说:“谢谢你,你真好!”
“对呀,我也特别喜欢4。”“25”跑过来说,“因为25×4=100,算起来⽐较简便,例如:25×87×4=25×4×87,这样算起来不是⼜快⼜简便吗?!”
“不错,的确⼜快⼜简便,我也喜欢4。”原来是“29”。“25”忙问道:“咦,你怎么也会喜欢‘4’了?”“29”不慌不忙地说:“这你们就不知道了,⼀般年份⾥的2⽉份都是28天,只有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年,⼆⽉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轮到⼀次,当然喜欢‘4’了。不过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必须是4百的倍数,⼆⽉份才有29天,这样的年份叫闰年。”
“啊,‘4’的⽤处可真⼤呀!”“25”赞叹道。
这位“4”服务员真是个既温柔⼜惹⼈喜欢的服务员。
15、⼤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0”的。他们使⽤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个表⽰数的符号,按照⼀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不同的数⽬。在这种数字的运⽤⾥,不需要“0”这个数字。
⽽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数学运算⽅便极了,他⾮常⾼兴,还把印度⼈使⽤“0”的⽅法向⼤家做了介绍。过了⼀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常⼤,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夹⼦把他的⼗个⼿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残废,让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夹⼦把他的⼗个⼿指头紧紧夹注,
使他两⼿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了。
但是,虽然“0”被禁⽌使⽤,然⽽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0”,仍然⽤“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泛使⽤,⽽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16、门打开了,进来的是⼀个年轻的⼩伙⼦。刘建明先⽣请他坐下,⼩伙⼦⾃我介绍说:“我是内地的导游,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个旅游团到⾹港来旅游,听说您的⼤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住你们酒店。”刘建明先⽣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欢迎光临,不知贵团⼀共有多少⼈?”
“⼈嘛,还可以,是个⼤团。”刘建明先⽣⼼⾥⼀阵惊喜:⼀个⼤团,⼜⼀笔⼤⽣意,真是太好了。作为⼀名导游,于江看出刘建明先⽣的⼼思,他记上⼼来,慢条斯理的说:“先⽣,如果你能算出我们团的⼈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您请说吧。”刘建明先⽣⾃信的说。“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结果多出⼀个⼈,再把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多出⼀个⼈,再把分成的四个⼩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多出⼀个⼈,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少有多少⼈?”
“⼀共多少呢?”刘建明先⽣马上思考起来,他⼀定要接下这笔⽣意,“没有具体的数字,应该如何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意⼈,很快就知道了答案:“⾄少⼋⼗五⼈,对不对?”于江先⽣⾼兴地说:“⼀点都不错,就是⼋⼗五个⼈。请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数最少的情况下是最后⼀次四等分时,每份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
1×4+1=5(⼈),第⼆次分之前有5×4+1=21(⼈),第⼀次分之前有21×4+1=85(⼈)”“好,我们今天就住这⾥了。”“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的?”
“有55个男的,30个⼥的。”“我们这⼉现在只有11⼈的房间,7⼈、5⼈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当然是先⽣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出了个题⽬,刘建明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他只好⼜得花⼀番⼼思了。
冥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案:男的两间11⼈房间,四间7⼈房间,⼀间5⼈房间;⼥的⼀间11⼈房间,两间7⼈房间,⼀间5⼈的,⼀共11间。于江先⽣看了他的安排后,⾮常满意,马上办理了住宿⼿续。⼀桩⼤⽣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点,但刘建明先⽣⼼⾥还是⼗分⾼兴的。
end
声明:本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