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原创)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xiè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仅sù sù地流下眼泪。
①将语段的加字注音。
差使( ) 奔丧( )( )
②给拼音写出汉字。
交xiè( ) sù sù( )( )
③改正文字出现的两个错别字。
____ 改 _____ ____ 改 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殉(xùn)职 狭隘(yì) 热忱(chén) 鄙薄(bò)
B.纯粹(cuì) 干涸(hé) 坍(tān)塌 酬(chóu láo)劳
C.灼(zhuò)热 滑稽(jì) 恍惚(hū) 抽噎(yē)
D.附和(hé) 呻(shēn)吟 晕眩(xuàn) 突兀(wù)
3.下列各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迂腐 吆喝 辟邪 纵横绝荡 B.松懈 奉献 驻扎 素未谋面
C.交卸 狼籍 赋闲 触目伤怀 D.俯瞰 遏制 点缀 神彩飞扬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
B.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彩丰富,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D.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B.今年的湖南卫视跨年晚会,大牌云集,精彩纷呈,让人张目结舌。
C.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
D.这片草原坦荡如砥,正是纵马驰骋的好去处啊!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A.⑤④②①③ B.⑤②④③① C.④①③⑤② D.④③①②⑤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一文表面上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B.《白杨礼赞》一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赞扬了我们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C.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D.法国作家罗素从三个方面回答了“我为什么而活着”。
三、句子默写
8.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④大漠孤烟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耕不吾欺。(陶渊明《移居(其二)》)
⑥ 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022年立夏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与谢
中书书》)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_______________”终。以“_______________”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10.颔联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出来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
11.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在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些规章制度等都有记录,当时的苏维埃社会,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不少的政策,例如______,组建学校,实施大众化的教育;编著______成效,使苏区的文盲大幅地降低。
(2)《昆虫记》呈现了亲自观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让人们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______潜伏在地下四年,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______善于建造巢穴,尽心尽力地管理
家务。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
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2.选文以“背影”为线索,特写了父亲背影的四个画面,请依次概括这四个画面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
14.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
15.文章有三处文字写到“我”流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了“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16.作者在文章最后说,无论如何,他一定要回去和父亲说一说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你能想象一下下一次作者再见到父亲会跟他说些什么呢?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生机
汪曾祺
芋头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
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住客是开机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蚝油生意的小商人,准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便哪里都能躺一夜。每天两顿饭,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顿顿如此。墨斗鱼脚,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只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缈茫。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真是无聊呀。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
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豆芽
秦老九去点豆子。所有的田埂都点到了。——豆子一般都点在田埂的两侧,叫做“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长。谚云:“懒媳妇种豆”。还剩下一把。秦老九懒得把这豆子带回去。就掀开路旁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到石头下面,说了一声:“去你妈的,又把石头放下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