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为例...
8
大众商务
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对网购的需求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物流订单增多,校内物流包裹的数量也日益增多,高校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拥有网购经历的有97.27%,且59.09%的学生一周至少购物1~3次及以上,网购的频率也高于平常人。为此,各个快递公司也将自己的快递网点入驻校园内,以解决物流配送问题,但校园内的师生对物流的发展并不满意。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为例,针对高校内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研究,为高校物流发展提供一些建议[1]
一、高校校园内物流站点服务现状
(一)快递网点运营不规范
第一,快递网点取件效率低下。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内已经入驻顺丰、邮政EMS、圆通等快递公司的代理点,但这些代理点并不在同一个地方,譬如菜鸟驿站位于实验楼旁、顺丰位于男生浴室旁、EMS邮政位于校门口。当有多个快递且不是同一家物流公司时,学生便不得不前往各个快递代理点取件,而各个快递代理点的距离相差500~600米,极大地降低了取件效率。第二,快递丢失现象频发。当学生取件时,只需要提供取货码和收货人姓名便可以拿到快递,这就发生错拿、乱拿快递的现象,而且当错拿情况发生时,快递网点的工作人员往往没有补救措施,而让学生自己承担损失。第三,未入驻物流公司的快递取件难。京东、极兔等快递未入驻皖江学院,快递员以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取件人在规定的地点和时间取件,这不但会影响交通,而且会使取件更加麻烦。如果取件人因为有事耽误,快递员先行将包裹签收,待隔天继续通知取件。
(二)物流信息平台不够完善,物流效率低下
截止到2019年,全国物流总额达到了298.0万亿元,尽管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阶段,但是物流信息整合方面尚有欠缺[2]
物流信息未及时更新,学生在查询物流信息时,往往查询不到物流状态。以菜鸟裹裹为例,用户只能查看淘宝天猫订单的物流信息,但是对于一些在其他平台(拼多多、京东、苏宁易购等)购买的商品只能通过复制物流单号进行查询,如此烦琐的操作,会让用户的满意度下降。
二、高校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校园内各物流站点的位置不合理
根据笔者问卷调查,64.55%的师生希望取件距离在500米以内,更有18.18%的师生希望取件距离不超过200米。在安徽师
范大学皖江学院内,以菜鸟驿站和EMS邮政为例,两个快递网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超过500米。因此,学生往往在多个快递同时到达站点时才进行取件,这就导致各个快递网点时常会出现堆积情况,或者是让他人代取,致使错拿、误拿情况发生。
(二)大学生课间时间一致,取件时间存在高低峰
根据高校物流“最后一公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8.18%的师生认为时间太紧,无法及时领取快递。由于学校课程作息安排,学生集中在中午11点30分下课后取快递,不仅出现了排队且时间较长的情况,错拿、漏拿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而在上午8点至11点以及下午1点到5点的时间段内,各个快递网
点属于低峰时段,这个时间段前来取件的师生数量明显减少。
(三)校园内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如今,在一些小区内已经普及了丰巢、e栈、中邮速递易等智能快递柜,根据调查,有69.09%的师生认为在宿舍区内设置智能快递柜能更方便,而大学校园内却只有各个物流公司的代理点,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门到门”运输。且校内没有专门的物流通道,中小物流运送车在校园道路上行驶速度较快且不避让学生,学生的人身安全可能受到威胁。
三、高校校园“最后一公里”优化方案
(一)物流企业方面的优化
1.加强物流企业与校方的合作,统一规划物流网点位置皖江学院内由于快递点繁多且杂乱,导致师生取件时需要“东奔西走”才能拿到自己的快递。因此,各个物流企业应积极与校方沟通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所有的快递网点规划至宿舍楼六栋旁的空地处,该地位于所有宿舍楼的中心位置,距离各个宿舍楼不超过200米,为学生取件提供了极大便利。这样既有利于学校师生提高取件效率,又方便学校对校园内各快递网点的加强管理,也有利于快递市场趋于平衡,物流寄件的价格也逐渐透明化、标准化。
2.加强对校内物流网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根据调查,有48.18%师生希望校内快递网点发展新的服务模式,40%的师生希望优化服务流程。只有通过优质的服务,让消费者认为这是负责任、信得过、专业的企业,才能使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然而,这就要求企业拥有专业的上岗培训,只有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员的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让消费者更加信任企业的同时,也给在校师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作者简介:周小辰(2000—  ),
男,汉族,浙江金华人。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摘 要:随着物流行业的成熟,高校内的物流配送发展空间日益扩展。然而,在高校快递配送领域,物流的配送业务发展较为滞后。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内各快递网点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发展情况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关键词:高校;最后一公里;优化研究
高校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研究
——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为例
周小辰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8)
大众商务
(二)大学校园方面的优化
1.开发专属信息平台,共享物流信息
由于各个企业有自身的物流系统,客户在查询自己的物流信息时只能通过企业专门的物流App进行查询。针对这一现象,企业和皖江学院可以联合开发一个信息共享平台,针对皖江师生专门设立一个将所有物流信息整合到一起的“皖美”App,同时还可以将这个App优化成为学校专属,将皖江学院内的一些新闻,企业的招聘加入“皖美”App中。物流公司也可以将自己的服务(寄件、会员服务等)置于App中,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也能宣传学校与企业的文化。
2.加快校园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够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皖江学院可以规划出一条校园物流运输专用通道,对于进入校园的物流配送车辆统一由这条道路进行运输,既减少了车辆在校园中到处行驶的问题,又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在各个寝室楼下安装智能快递柜,将学生的包裹由专人放置在快递柜中,学生寄件也可将快递放在快递柜中,既减少了学生取件的时间,同时平衡学校在智能快递柜管理方面的开支。
3.加强校企合作,解决部分学生勤工俭学问题
一些学生想要兼职或者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皖江学院可以与各个快递网点合作,由各个物流网点提供一些兼职名额,学生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将包裹投递到学生寝室楼下指定的快递柜中或者是送货上门。既解决了部分学生勤工俭学难以实现的问题,又提高了企业物流的派件效率,从而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四、结语
高校学生作为网购的主力军,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高校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关系着学生这一庞大体的满意度。配送位于物流环节的最后一环,顾客满意度的高低与此环节的服务质量呈正相关,但目前高校物流配送仍处于萌芽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只有通过不断改善物流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真正将配送服务专业化、效率化,才能真正解决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3]。
参考文献:
[1]韩冰,谷励.校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究[J].科技视界,2020(02):25.
[2]物流天天见.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EB/OL].2020-05-19.
[3]张宝宁,张洋.关于高校物流领和配送问题的探讨——基于沈阳师范大学高校物流“最后一公里”项目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9(31):54.
(上接第7页)实现68.3亿元,乌镇的经济在与互联网相挂钩后实现了飞速发展。在尚未引进互联网大会前,乌镇是江南六大名镇之一,以文化底蕴和江南风光吸引游客,“慢”是这个小镇经济发展的特点。2014年,乌镇仅有12家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而引入互联网大会后,短短6年间这个数字就已激增至919家。“互联网+”时代下的乌镇,正向互联网小镇迅速转变。在这里随处可见各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的创客空间,乌镇的经济在与互联网相结合后很快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位于江苏省的同里古镇,贯彻旅游兴镇的政策,依托江南名镇的底蕴,以水乡、园林、影视产业为导向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增长势头迅猛。镇内的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18年同里镇更是位居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乌镇与同里镇,两个昔时的江南古镇,今日的经济强镇,凭借着不同的经营模式,经济发展都取得了质的飞跃。
(二)从浙江柯桥印染布艺和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看经营模式
“布”里乾坤大。坐落于绍兴市柯桥区的中国轻纺城,于1988年正式兴建完成,占地180万平方米,总面积达390万平方米。当改革开放的春风遇上古越大地的巧夺天工,30年间,这里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产业体系。8000家纺织企业覆盖上中下游,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较成立之初,经营户
增长62.9倍,日均客流量增长11倍。印染布艺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印染。兴建之初,由于各种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个体户一拥而上,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低散乱问题严重。很多个体户因为缺乏完善的经营策略和销售渠道而倒闭,抗风险能力差,给柯桥的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关停整治后,蓝印时尚小镇汇集了全部的印染企业,依托于互联网,智能化管理给这里带来了新的生机。柯桥很快从整治的阵痛中恢复过来,经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苏苏州不仅有各式各样的风景园林,还有完备的工业园区。自1994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连续4年在综合考评中位列第一。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进入了第三阶段。以医药、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型企业不断汇集,形成了集化与规模化。产业生态圈的出现大大加速了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大量的企业与资源被整合到产业生态圈,使采购、供应、生产、销售一体化,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在集体经济的资源整合下,苏州工业园区向三个方向稳步前进:多所知名高校在园区内设立研究院,推动集发展向产业链前端升级;境内、外的知名企业在园区内设立总部,使得“总部经济”日趋完善;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引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整型升级。
四、结语
从上述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依托于互联网和历史文化底蕴,两省的经济都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浙江省个体户经济抗风险能力差,但是适应性强,能够很快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新的经济活力。无论
是农业还是工业,江苏省集体经济都更方便进行资源整合与管理,江苏省苏州市特产业园区的成功,资源整合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个体户经济下的浙江和集体经济下的江苏,都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适应能力与资源整合是两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周爱军,毛飞.村集体经营型土地股份合作的扬州探索——以江苏省扬州市真武粮食种植农地股份合作社为例[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6(16):42-43.
[2]新型合作农场集体经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昆山市锦溪镇长云村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发展记实[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7(02):24-25.
快递怎么开代理点[3]周振,孔祥智.新中国70年农业经营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政策启示[J].管理世界,2019(10):24-38.
[4]王凯.苏州工业园区产业集特征与发展分析[J].城市住宅,2020,27(12):172-173.
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