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74
市场纵览
诺贝尔奖提升阿维菌素形象
近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颁给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的抗疟新药青蒿素,这是让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题;而另一半颁给了爱尔兰科学家威廉·C·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他们发现了对抗线虫病的阿维菌素,这又是引起农业人广泛关注的话题。
中国诺贝尔奖 阿维菌素(abamectin/avermectin)是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早期主要是农用杀虫剂和兽用驱虫药,今天线虫病的核心药物“伊维菌素”(ivermectin),人兽两用,就是在它基础上衍生来的。阿维菌素是通过发酵放线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后提取菌丝得到的混合物,有4大类主要结构,其中B1类的活性最好,又以B1a 最高。阿维菌素起初主要被看成“贵族药”用于花卉等高端经济作物上,价格不菲。自2007年开始副产品油膏被当作原药来调配乳油制剂后,阿维菌素才真正成为农民用得起的生物农药。它一上市就相当成功,譬如用于防治水稻害虫的公顷用药量仅为5~10g,相比之下,有机磷类农药如毒死蜱要≥500g。到今日,阿维菌素已经成为被全球公认、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生物农药,所以其销量常年排在前列。
但这东西虽然好,要谈到产业化,就不得不说一下经济方面。最初阿维菌素生产的问题是收率太低,而且杂质太多。最早的B1含量≥92%,且主要的有效成分B1a 比例只要占到其中的80%就符合国标。虽然这个产品的工艺是上海化工院研发的,但要放大生产却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对于发酵产品而言,生产控制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太多,一不留神一个罐就只能冲阴沟,一个罐的价格虽然不高,也够买一辆奥迪。而且产量和质量并不是时常都能令人满意,有时后续需要重结晶以提高纯度。因此尽管
售价奇高(1kg >10,000元人民币,90年代),最初一批生产的企业(威远、华北、海正)供不应求,一些后来的大厂当时的老板开车在门口蹲点拿现金提货的事并不是传说。
大家都看到了商机,改革开放也如火如荼,一些技术人员纷纷出逃单干,导致阿维菌素厂家如雨后春笋。随着竞争加剧,各厂家也加强了研发、工艺改进、菌种筛选,阿维菌素这个产品在中国到了最适合发展的土壤。从基因传播的角度来说,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的进化是成功的。国内产能纷纷上马,2011年的产量是3,000吨。产能过剩导致了价格一路下跌。加上政府愈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小厂纷纷消亡,大厂也开始相互协调调整产能以在市场竞争力和利润中得到一个平衡。在此过程中,由于国内的激烈竞争及国外客户的采购需求,阿维菌素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现在的产品B1含量基本达到95%以上,B1a 的含量一般都在97%。高质量的原药合成出来的伊维菌素的副作用更小,疗效更好(generally speaking)。 中国是全球主要的阿维菌素生产基地之一,2014年全国阿维菌素产量达到2900吨,超过50%的产品用于出口。今年1-7月,阿维菌素产量约为2400吨,销量约2300吨,全行业有100多吨库存,当前受无证非法生产的影响,近期阿维菌素价格快速跌入低谷,最近大企业报价在每公斤660元。
国内阿维菌素的大部分产量用于出口,阿维菌素的原厂家Merck 早已停产转向国内采购。除了药厂,农药跨国公司如先正达和拜耳的阿维菌素来源也是国内企业。 中国农药企业非常重视阿维菌素产品及工艺升级,现在阿维菌素B2a 新原药试验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所有试验工作明年初可申报。协作组
责任关怀及技术攻关小组也不断改善异味、污水和废渣处理工作,其中威远生化在减轻异味、齐鲁制药在污水处理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 从最初的驱(蠕)虫活性,到后来的杀虫活性,以及对其的改造修饰后的增效都使得这个化合物在被发现后的40年后还在继续发挥着余热。大规模的产业化活动让其价格回归到了正常水平,也使得更多需要它的人们可以负担得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