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艺术文化在广东佛山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广东佛山是粤剧的重要发源地,琼山会馆作为粤剧最早的行会组织就建设在佛山,而且佛山的万福台也是华南地区非常著名的古戏台。本文主要介绍粤剧艺术文化在广东佛山的起源和新时期发展路径,以促进佛山粤剧艺术文化繁荣发展。
关键词:粤剧艺术文化;广东佛山;起源;发展
1前言
广东佛山从明代开始就兴盛着戏曲活动,佛山粤剧和岭南粤剧一样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粤剧在广东佛山经历多个发展时期,兴起于土戏,繁荣于神功戏,从红船班开始从兴到衰,随后佛山戏曲开始转向广州经过省港班的发展,目前佛山粤剧已被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为进一步发展粤剧艺术文化,有必要深入探究粤剧艺术文化在广东佛山的起源,并创新与探索粤剧艺术文化发展路径。
2粤剧艺术文化在广东佛山的起源
广东佛山被誉为粤剧发源地,从粤剧孕育到形成直至成熟都离不开佛山这片沃土。佛山戏曲从明清至民国的发展演变历程直观的反映出粤剧艺术文化的源流和改革过程,自新中国成立之后,佛山粤剧在广东省内发展更为突出。佛山粤剧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佛山戏曲的流变,粤剧在广东戏曲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流传至今的大量文物以及历史文献都证明了广东佛山是粤剧起源及发展的重地。
佛山明代琼花会馆当中的琼花水埗石碑以及琼花宫香炉都是最早期的粤剧历史遗迹,此外在清顺治年间所建设的万福台也是祖庙当中专门用于演戏的戏台,万福台在岭南地区是保存最为完好、装饰最为堂皇且规模最大的古戏台,祖庙万福台在过去每到节庆日和神诞都会演出粤剧,特别是在每年秋收后,基本上每晚都会演出粤剧,附近前来观看演出的人们络绎不绝,直至今日,佛山依旧盛行着“私伙局”,是由粤剧爱好者自行组织并吹拉弹唱。近年来,广东佛山在万福台组织多场粤剧演出以及比赛活动,有效推进着粤剧文化传承与发展。
目前佛山所留存的早期戏剧文献当中,《太原霍氏崇本堂族谱》(明代)、《佛山忠义乡志·乡俗志》(清代)当中都明确记载明清时期佛山有着空前的戏剧表演盛况。其实广东佛
山早在汉代就已十分盛行表演艺术,明书记载有七月七之演戏、杂扮故事等戏剧表演,而且明代的佛山民间所组织的演戏活动非常繁盛,当地相继出现大量戏班,并于嘉靖年间建设戏行会馆,也就是琼花会馆,是当地戏班艺伶切磋艺术、教习以及排练的重要场地,在那个时代还是戏班管理的重要机构。琼花会馆是粤剧的行会,其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会馆当中设有普和、德和、永和、新和、福和、庆和、兆和、慎和八堂,各自管理所辖会众。琼花会馆的建立与运行,代表佛山在那个时代是粤剧发展的中心。清代初期,佛山依旧兴盛着戏剧活动,而且在不断吸收民谣曲律、广东音乐等过程中,开始通过粤语演唱,并融合南派武术,联合通过喉管、大笛、大鼓、大锣等,逐渐形成武打新奇、声腔独特、生动传神并且语言通俗的表演风格,深受众喜爱,并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地方剧种[1]。红船是粤剧戏班巡回演出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粤剧艺人也被称作是红船子弟。到了清朝末期,广东的戏曲领域风起云涌,尤其是李文茂作为粤剧名角,他带领红船子弟起义,起义失败之后,清政府也在1845年将琼花会馆夷为平地,自此之后,佛山粤剧开始进入低潮期,很多粤剧表演者也开始流向广州。建立于1889年的八合会馆使粤剧重新获得生命力。到了清末民初,逐渐形成了省港班,自此之后,粤剧演出也不再局限于农村,而是转入城市,香港和广州成为粤剧运营两大中心。在省港班持续扩张及发展期间,广州和佛山开始
形成相互融合的粤剧文化共同体。粤剧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进入改良期,这一期间省港班主要的演出城市在澳门、香港和广州,但其中有很多粤剧名角源自佛山,像千里驹、白驹荣、谭玉真、梁醒波、薛觉先、蝴蝶女等,还有诸多佛山籍的曲艺家、音乐家、作曲家、剧作家。
其实关于粤剧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还存在诸多争议,但目前最得公认的说法是起源于明末清初的佛山。郭秉箴先生曾在《粤剧古今谈》当中指出明朝归有光所编写的《庄渠遗书》是最早记录粤剧的典籍,在明代正德十六年,钦差魏校的谕民文告当中就记载了“倡优隶卒之家,子弟不许妄送杜学……不许造唱淫曲,搬演历代帝王,讪谤古今,违者拿问……”等。由此可见,早在明代正德年间,包含广州等地在内的广东地区就有本地人参与演剧。但是在佛山石湾《太原霍氏族谱》当中有着更加超前的记载时间,这份族谱是在成化年间所记载,其中就有佛山本地人参与戏剧演出的描述,即“一年之景,元宵之灯酒,三月三之扮饰,五月五之龙舟,七月七之演戏,世俗相尚……良家子弟不宜学习其事……失之大体……后之子孙,遵吾明嘱。”。这段写于明成化十七年的霍氏仲房七世祖晚节翁家箴和正德十六年相比早了几十年,而且佛山人早在五百多年之前就“世俗相尚”参与戏剧演出活动。综合看来,佛山是粤剧发源地的说法最得公认。
3粤剧艺术文化的发展路径
3.1为粤剧文化艺术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广东文化在新时期环境下,要传承及发展佛山粤剧文化艺术,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多项政策保障。为推进佛山粤剧传承及发展,主要可制定以下两种政策:
(1)救助政策。具体是佛山政府部门可专门针对粤剧传承及发展设置专项研究基金,在资金保障下,推进佛山粤剧文化艺术研究、探索、加工及整理工作。首先,可通过数码技术手段对佛山粤剧名伶表演进行录音和录像,尤其是要完整的记录及保存年纪比较大的粤剧名伶其舞台表演;其次,要对佛山优秀且广受为观众喜爱的粤剧曲目进行整理、编辑以及出版;再者,要对在粤剧传承及发展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以激励更多人参与这项工作;最后,可针对佛山粤剧文化艺术建立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档案的方式保存与整理电子文档、音视频等粤剧资源,之后经过整合上传到网页当中,由此既可保存粤剧文化艺术资料,也能促进粤剧传播,使更多人接触并了解佛山粤剧[2]。
(2)发展政策。具体是佛山相关政府部门要对粤剧传承及发展加大补贴力度,尤其要为各
种粤剧从业人员提供人才培养补贴、演出补贴、创作补贴等。另外,要以演出补贴、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等形式重点培育粤剧作品,促使粤剧表演市场重获新生。
3.2营造良好的粤剧传承及发展氛围
目前很多年轻人都对粤剧缺乏了解,究其根源还是粤剧宣传及推广工作不到位,对此,需要借助各大媒体力量加大粤剧宣传力度。比如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等可专门设置粤剧频道,同时佛山日报也可专门开设粤剧栏目,在其中宣传粤剧的起源及历史、著名的粤剧曲目及演员等。另外,佛山文旅网页当中也要着重增加粤剧介绍内容,展示粤剧表演相关视频、典故介绍、粤剧旅游景点等,营造良好的粤剧传承及发展氛围,促进佛山粤剧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
此外,佛山各地要推进粤剧进校园,如可每周定期到校园中对学生进行粤剧唱功、身段功、基本功的训练,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粤剧表演节目的创作与辅导,使更多学生对粤剧这一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加深理解和认知,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心。
4结束语
粤剧是广东佛山重要的本土传统文化代表,同时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属于关键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广东佛山粤剧艺术文化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及发展困境,所以,要深入梳理及探究粤剧艺术文化在广东佛山的起源,并探索传承及发展路径,促进佛山粤剧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杰,刘静.佛山咏春拳与粤剧的文化渊源[J].武术研究,2020,5(12):25-26.
[2]何婉萍.基于建设文化导向型名城的佛山粤剧传承和推广研究[J].文化学刊,2022(01):19-2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