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指鹿为马》很有感受,这篇文章非常有名,是史记中的一篇历史文章。事情是这样的:秦二世上任时,臣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但赵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这时他想出一个办法,想看看自己的威信有多高,同时摸清那些是敢于反对他的人。于是,有一天上朝的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头鹿献给秦二世说是马,秦二世看得清清楚楚是一头鹿,于是说不是马是鹿,赵高并问上朝的大臣是鹿还是马,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低头不语,而一些正直的人说是鹿不上马,一些平日跟赵高的奸臣都说是鹿,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人全部杀掉,篡夺了皇位。
读了这个故事我非常痛恨赵高,他为了夺到皇位,不是像正直的大臣公平的争夺,而是使奸造反,黑白颠倒,混淆是非,反衬出秦二世的昏庸和腐败。我们不应该学习赵高的卑鄙行为,而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报答祖国。
《指鹿为马》的读后感范文二
今天,我读了《史记》中的一个小故事《指鹿为马》。这个故事说一个叫赵高的太监,野心很大,一直想独揽大权。他要看看哪些人对他忠诚,拥戴他。一天,他在朝堂上牵来一头鹿,故意说是一匹千里马。大臣们看看他的眼神,立刻知道了他的用意。那些不敢悖逆赵高的人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坚称是鹿。后来,那些说是鹿的人一个个都被赵高以各种手法害死了。后人用指鹿为马来形容一个人颠倒黑白,是非不分。
千里马指的是什么人这个故事真好笑,明明是一头鹿,偏要说成是马,赵高又不是瞎子,更不是无知之人,可见赵高是故意这样说的。这就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听到的一则新闻:韩国人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成了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能这样呢?我国人民都知道,端午节历来是中国的节日,据说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习俗从战国时期流传至今。明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怎么就说成了韩国的呢?听说,韩国还将屈原说成了韩国人,说李白也是他们的祖先韩国人怎么如此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不过,他们的这种行为也提醒了我们,必须尽快地将我国的一个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申遗,这样既能保护和传承好我国的传统节日,也能让世人明辨是非,分清黑白,不要发生为了国家荣誉或经济利益而再指鹿为马了。
指鹿为马读后感
指鹿为马读后感范文一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这个赵高真是个大坏蛋,把正直好人都给杀死了!
指鹿为马读后感范文二
今天,我读了《指鹿为马》这篇故事,主要讲了奸臣赵高牵着一头鹿,说:老臣,这匹好马可日行千里。秦二世产:丞相你错了,这是一头鹿。赵高又问大臣们,结果鹿的大臣全部被杀了。
我不是劝大家有不要相信真理,而要用旁敲侧击地方法,让别人感觉到这一理论是对的,且说话要婉转,不要太直白。比如说,春秋时期,吴王伐楚,谁也不可劝阻。有个人知道进策也不前,便到吴天后园打鸟,吴王问了:你在干什么?那个人就指给吴王看,说:你瞧,蝉儿只顾吸树汁,螳螂想吃它都不知道,同时,黄鹤还在后面瞧着呢,它们只顾眼前的利益,不知身后的危险。吴王想了一想,打消了攻楚的想法。
有时,婉转的表达更能达到效果,但一定要坚持真理。
关于不是读后感的读后感
--读《平凡的世界》
记得初次阅读描写农村题材的小说是在十年前,同事推荐的,陈忠实的《白鹿原》,不是读后感的读后感。说真话,当时是冲着通篇中几乎不间断地描写无数次男女之事。但一捧起,便不舍放下。小说情节自然而紧张,让人欲罢不能。曾记得自己通宵一气读完,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农村娃--我来讲,一切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自然。
这个假期,利用女儿休息的间隙,读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知道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小说,可是无法一气读完,只能时断时续浏览,难免有走马观花之嫌。但是不可否认,即使如此不负责任的阅读方式也给我留下一个个基本的印象,一次次或深或浅的思考。但显然,提笔时我却无法对小说做出评论,这当然是因为水平的原因,这与我也是一件痛苦的事,甚至会怀疑阅读与我是否已与事无补。
每次看到孙玉厚老人,我总是会很自然地想起我的老父亲,一样的木纳,不善言辞,一样的纯朴,与人为善,一样的艰辛,为生计操劳,一样地慈爱,以自己的子女为骄傲。说实话,玉厚老汉在心里时常为自己的子女而骄傲。孩子们一个个都懂事明理,长得茁茁壮壮的。这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这就是他活着的全部价值。子女,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和
活着的全部价值。
我是农民的孩子,生于七十年代,从小的耳濡目染,我对农民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安于现状,依靠强健的体魄,凭借辛勤的劳动,承担起生活的责任。面对自然灾害,面对社会政治变革,他们拥有更多的无奈。但他们的坚韧,他们的乐观,在生活的底层,奏响自己生命的壮歌。
孙少平是我比较欣赏的人物形象,很平凡的出身,却有不平凡的精神世界。在第一部讲述的高中求学生涯中,在第二部描写的荒原揽工生活中,无论在多么贫穷、劳累的境况下,孙少平始终读书不辍,学习不止,奋斗不息,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读后感《不是读后感的读后感》。尽管不明白路遥为什么在第三部塑造了一个前后矛盾主人公孙少平,但不影响我对他的喜爱。
在高中学习期间,孙少平遭受第一次感情创伤。我现在认识到,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该按照普通人的条件正常地生活,而不要有太多的非分之想。当然,普通并不等于庸俗。我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我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凡的看法和做法来,因为,在最平凡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
格的伟大!。这是当与郝红梅的爱情风波平息之后,孙少平对自己说的话。在高中毕业时同田晓霞的一次临别聚会上,他说他绝对不会变成那种什么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几个褡裢,在石圪节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记得最清楚的是,在黄原揽工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从田晓霞处借来的书籍,为了阅读的方便,住到了没有门窗四面漏风的建筑工地上。回到新居以后他点亮蜡烛,就躺在墙角麦秸草上的那一堆破被褥里,马上开始读这本小说。周围一片寂静,人们都已经沉沉地入睡了。带着凉意的晚风从洞开的窗户中吹进来,摇曳着豆粒般的烛光。看到这儿,我感受到了它对我心灵世界的撞击。它让我回想起我的曾经的坎坷岁月,我甚至从孙少平那里看到了我的一些影子。人,这一辈子都希望自己过得幸福。试问有谁愿意让自己沐浴在苦难之中?我很平凡,但当灾难降临的时候,是直面还是躲避?我庆幸自己选择了承担。生活是无奈而艰辛的,生活的境遇我无法选择,但是命运是可以有选择的,它需要有挑战的勇气。那段岁月,虽然如孙少平般在苦难中挣扎,但依然乐观,靠阅读和学习来抚慰自己的心灵,靠工作和劳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假期里,兼过职;下班后,种过苗;夜深人静时,苦啃自学教材。
如今,曾经的挫折早已被我踩在了脚底。感谢朴实的农民父母给予我的勤劳、坚韧与善良,
感谢生活曾经给我的历练。
趁女儿午睡的间隙,敲下了这些字码,聊以应付明天的任务,领导见谅。女儿一直在旁边干扰,无法静下心来。《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孙少安的事业奋斗与爱情、田润叶的感情生活…想说的似乎还有很多,今天就到这儿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