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3_八下《马说》记诵必背
文言文13  马说
经典赏析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从正面提出问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说明千里马和伯乐的信赖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不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千里马”,说明千里马的命运与伯乐的依赖关系。换句话说,就是除伯乐而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具体地描绘了千里马没有遇见伯乐的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两句揭示了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不知”,这正是问题的要害。一天能跑千里的马,一顿有时会吃光一石小米。是说才能、本领特殊,食量也特殊。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一天跑上千里而一般地喂它,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这一句描述了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
  文章写到这里,作者还觉得不够,又接着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从“人”的方面再做深入一层的刻画。使文章生动深刻,也表现出作者的愤激。作者并没有立即谴责这种不识马的“人”,反而让他面对着千里马不懂装懂,还说“天下无马”。意思是说,这样的“人”在主观动机方面还是不错的,他并非不想选拔人才,并非没有求贤用贤之心,无奈贤人贤才太“少”了。明明是“人”的主观上出了问题,却把这种局面的形成推给客观条件的不如意、不理想。眼前就是一匹千里马,食马者却对着千里马发出了“天下无马”的慨叹,认为这不过是一匹连常马也不如的马。这是作者的讽刺。文章写至此处,作者立即点明主题,用呜呼!
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结束,把“无马”和“不知马”这一矛盾形成一个高潮。这是韩愈凝聚浓缩手法的结果。
文本解析
实战演练
一、句子默写。
1.(2020·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韩愈《马说》中,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
2.(2019·江苏中考真题)____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
马说》)
3.(2020·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答案】
1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2策之不以其道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二、文言文阅读。
(一)(2020·辽宁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景公问晏子曰:“莅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
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
公曰:“虽有贤能,吾庸知乎?”
晏子对曰:“贤而隐,庸为贤乎?吾君亦不务乎是,故不知也。”
公曰:“请问求贤?”
对曰“观之以其游,说之以其行。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不掩欲以荣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莅:治理,下文的“临”“敕”与此同义。②官能:授予有才能的人官职。③庸:怎么,哪里。④务:致力,专カ从事。⑤游:交游,交结的朋友。⑥说:评说,评论。⑦靡曼:指言辞华丽。⑧声:名声,声誉。⑨荣:通“营”,迷惑。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食不饱,力不足       
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不以其道     
千里马指的是什么人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为国家者何如     
弗学,不知其也(《虽有嘉肴》)
D.夫上土难而易退也   
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1)(甲)文中“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                          。(乙)文中,晏子向景公建议的治国方法是“                          ”(用原文回答)。
(2)在对待“贤能”的问题上,景公与“食马者”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
1.D
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凭着这几种情况来选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
3.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4.(1)人才  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  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
(2)景公:有求贤的主观愿望,虚心求教。食马者:埋没人才,摧残人オ。
【解析】
1.A.足:足够、充足/值得;
B.之:指代马/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善:善于/好;
D.进:在朝堂作官/在朝堂作官;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
(1)且:尚且。欲:想要。等:等同。安:怎么。
(2)以:凭着。数:几。取人:选拔人才。其:大概。
3.本题考查句子断句。依据句意“所以,通达时看他都做些什么事,困顿时看他不做什么事,富有时看他向外分放什么,贫穷时看他不要什么”,可断句为: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