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条约
中国近代史条约、事件及其影响
编辑人:刘响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出的领导了禁烟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民族英雄。
1840年6月,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维护可耻的贸易,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战争”。1842年8月,英舰抵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战争结束。
1842年8月,清政府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内容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中国征收英商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逐渐成为外
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地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太平军攻占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1860年,太平军在李秀成的指挥下,进军江浙,直逼上海。1860年8月洋队配合清军进攻上海青浦,太平军大败洋抢队,华尔五处受伤,逃回上海县城不敢出战。1862年9月,太平军与洋队在浙江慈溪激战,华尔被重伤,不久死去。1864年,戈登率领洋队进攻江苏金坛,太平军再次大败洋队,击伤戈登腿部。
1856年,英法两国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分别以“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为由发动了“继续和扩大战争”的第二次战争。10月,英军炮轰广州;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直逼天津,威胁北京,清政府求和签订了“中英法《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攻北京;北京陷落,圆明园被烧,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第二次战争结束。
1858年起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主要有: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占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占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占约44多万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定条约》以及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占7万多平方千米。
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擅自建立政权,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严酷的宗教歧视和民族压迫。
1876年4月,左宗棠率220营大军出关西征,讨伐阿古柏,在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阿古柏兵败身亡。
1884年,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9月17日上午,北洋军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进行“黄海战役”。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迎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弹药打尽,欲撞向吉野号,不幸被击中,全舰军士壮烈牺牲。黄海一站,双方互有损伤,日舰首先退出战场。1895年初,日军分水陆两路进攻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月慈禧太后派李鸿章赴日本马关求和,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加深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海军舰艇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此时,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听闻了此事,之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科举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上书失败,但上书的内容却广为流传,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次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继续介绍西学,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又联合朝廷中具有维新思想的官员,建立了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同时,各地成立的学会、创办的报刊和新学堂迅速发展起来。维新变法运动波及全国。
1897年,德国派军舰强占胶州湾,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再次上书道光帝,痛陈亡国的危险。
1898年6月11日,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令,新政推行了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6月15日,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下令免去他的支持维新变法的老师翁同龢的职务,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牢牢把握住官吏任免权。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林秀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和康广仁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救亡图存,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这次变法广泛的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的觉醒﹞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1898年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首先在山东爆发,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不得不由“剿灭”改为“招抚”,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企图控制与利用。1900年,大
批的义和团众出入北京、天津。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清军奋勇阻击,在廊坊、杨村车站围歼侵略军,联军伤亡惨重,狼狈退回天津。在天津、义和团和清军同2000多名俄国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歼敌500多人。八国联军不断增兵,7月中旬天津陷落。8月初,八国联军2万多人从天津沿运河两岸进犯北京,8月中旬攻入北京。八国联军对北京实行分区占领,特许官兵公开抢掠三天,北京城经历了一场浩劫。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俄、日、法、德、美、意、奥、比、西、荷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款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两;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组织;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铁路重要地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在里面居住。辛丑条约极大的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清政府成为帝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两次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动的打击下,清朝“在中央以奕、在地方以‘曾李左张’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现富国强兵,解除内忧外患,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掀起了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洋务派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主要是: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洋务派最早的近代军工厂”安庆内军所;
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1868年,建成投产、由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在继续经营军工企业的同时,兴办了一批为军工企业服务的近代民用企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洋务派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送了一批学生出国留学,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洋务派还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只海军。洋务派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技术人员和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西方列强的侵
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联合20多个赞成反清革命的爱国华侨,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以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05年8月,孙中山推动兴中会、华中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代表约一百人在日本东京召开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国同盟会章程》,孙中山为总理,宣布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后被孙中山阐发为三民主义,并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并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1911年,同盟会推动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成立领导武装起义的总部,由蒋翊武任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十月十日,驻扎在武昌的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士兵在熊秉坤等的率领下首先鸣起义,一夜之间占领武昌。汉阳、汉口的革命士兵也先后起义,12日武汉三镇完全被革命党人控制,这次革命史称“辛亥革命”,之后一个多月内,全国十多个省纷纷脱离清政府的统治。12月,自行脱离的各省的代表在南京开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以南京为都城。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1919年,《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蔡元拍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的主要内容为: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后期主要内容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
学的旗帜,对封建主义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决醒,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