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学习心得
中药药剂学学习心得
中药药剂学学习心得
经过一个学期中药药剂学的辅修学习,我对中药药剂学也有了初步的认识。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中药药剂学是什么,中药药剂学即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学习中药药剂学的重要任务是能够将中药制成合适的剂型,而所制成的中药剂型必须是有效、安全、稳定、可控的,保证生产出来质量优秀的的药剂符合医疗卫生的工作需要,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的中药药剂伴随着古今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着,从夏禹的酿酒时代出现的多种药物浸制而成的药酒,到商汤时代伊尹发明了汤剂,再到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再到唐朝的《新修本草》,再到明清时期的《本草纲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药水平的提高,中药药剂学的制备理论与工艺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药是我国的特,而
中药药剂若滞后必将使我国无法将中药推进国际,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地位。所以现在我国也致力于中药药剂新技术、新剂型、新辅料、新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药实现现代化,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中药制药的特在于其工程系统的传统化。而我们所学习的普通药剂学可以被看作为新的事物,传统本身就说明它是经历千百年的积淀而形成的宝贵财富,而新生事物也同样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所以在学习中要不断地总结中药药剂学的特,加以吸收和利用。中药药剂的原料一般均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动物组织或者其内脏,中药药剂学多以滑石粉为润滑剂的成型工艺等等诸多方面两者均存在着区别,要学会不断地总结传统工艺与现代化设备的异同。在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对比中国传统的制药技术和国外目前较先进的一些技术,积极地寻可以实践操作生产中药制剂的机会,在实验研究中可以把我国的传统中医带向国际。
学习了中药药剂学,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普通药剂学中没有的知识,为我们以后的生活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如中药制剂中的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可以发挥方药多种成分的综合疗效的特点,液体吸收快,奏效显著,溶剂价廉易得,制备方
法简单易行。同时汤剂的质量也有着诸多影响因素,如中药品质,中药粒径,煎药器具,火候,次数,用水等等方面,同时在汤剂的煎煮中也有很多的中药不能与方一起煎煮,如矿石类贝壳类应先煎,而藿香、薄荷、青蒿等宜后下,而阿胶、蜂蜜等宜烊化等等不同的煎煮方式,这些煎煮的工艺均影响着汤剂的质量,由此可见在中药药剂有今天的辉煌也是在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中发展得到的。除了汤剂中药药剂中还有很多的优秀特剂型,如丸剂。丸剂是中药细粉或中药提取物加适宜的粘稠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剂型,主要供内服。丸剂的作用迟缓,多用于慢性病的,正所谓“丸者缓也,不能速去病,舒缓而治之也”。而若药物提取的有效成分或化学物质与水溶性基质制成丸剂,可以迅速熔化,发挥疗效,如常见的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此外还有很多中药的传统剂型,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狗皮膏药便是膏剂的一种,膏药是系指中药、食用植物油与红丹或宫粉炼制成的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服的外用制剂。中药膏剂外用可以消肿、拔毒、生肌,主治肌肤红肿、痈、疮疡等症。内可以活血通络、祛风寒、壮筋骨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黑膏药的制备中也有很多的特之处,主要的过程可以简单的分为:提取药料→炼油→下单成膏→去火毒→摊涂。同时还有茶剂也是一种传统剂型,茶剂是指含茶叶或不含茶叶的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用沸水泡服或煎服的制剂总称。我国古代就
有“代茶饮方”后发展为医学的组成部分,如安神代茶饮、请热带茶饮、利咽代茶饮、平胃代茶饮等。传统的茶剂多应用于食积停滞、感冒咳嗽等,近年来茶剂的种类逐渐增多,除了应用于外还有不少作为保健用茶剂,如人参茶、金银花茶等,现在用新研制出来袋泡茶,袋泡茶是以中药煮散为基础发展得来的,具有体积小,便于贮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大家广泛的接受并使用。
在学习了其他课程后发现,中药药剂学是要应用各门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来研究中药剂型,中药制剂和西药制剂最大的差别就是前者是以中药为原料,其剂型优良的评价关键在于中药的提取和分离,思考用何种方法可以将中药或方剂中的药效物质最大限度的提取出来,以保持原中药或方剂特有的疗效是一直值得所有的医药工作者深思的。现在我们作为一名非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普通药剂学的基础上又新增加学习了很多的中药传统剂型,让我们对中药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药剂学就是在研究药物剂型和制剂的科学,一种药物的剂型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关系到医疗卫生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病救人的速度;关系到药品成本的高低和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医疗用药水平和制药工业的技术水平。现在我国的医药水平在国际上并不是十分理想,我们应该在努力研制更多药效显著,迅速,经济效益良好地西药的同时更加应该着眼
于中成药的研制,如在我国很受大家关注的中药汤剂在国际上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推广,这也和中药汤剂本身具有的一些缺点不可分割,如汤剂的繁琐煎煮,味道不好降低了病人的顺应性等等都影响其走进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还应该有更大的提升,这些就需要我们必须好好地学习与研究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和推广制药新技术、新工艺以提高中药制剂的研究水平逐步创制出既具有中国传统医药特,又同时代科学进步相适应的中药新剂型,同时可以改造某些传统的中药剂型。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大中药制剂的研究与改进,逐步实现中药药剂的剂型现代化,质量控制标准化,生产技术工程产业化,从整体上提高中药制药水平,加快中医药事业现代化的进程。
扩展阅读:中药药剂学总结
中药药剂学
一、绪论
1.中药药剂学含义: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
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
药品:药品一般是指以原料药经过加工支撑具有一定剂型,可直接应用的成品。《药品管理法》中将药品定义为:药品是指用于预防、、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处方:医疗和药剂配制的重要书面文件。处方的内容:处方前记、处方正文、处方后记。
医师处方:系指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的书面文件。一般药品处方留存1年,医疗用、精神药品处方留存2年,麻醉药品处方留存3年。
中药处方的调配程序:审查处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
洁净度分为四级:(数,洁净度)100级,1万级,10万级,>10万级。层流洁净室的洁净度可达100级(视为无菌)。100级:每立方米的尘埃数≥0.5μm,≤3500个;≥5μm,0个;活的微生物≤5个1万级:每立方米的尘埃数≥0.5μm,≤35万个;≥5μm,201*个;活的微生物≤100个10万级:每立方米的尘埃数≥0.5μm,≤350万个;≥5μm,2万个;活的微生物≤500个
>10万级:每立方米的尘埃数≥0.5μm,≤3500万个;≥5μm,<20万个二、药剂卫生
1.灭菌方法:是指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的芽孢全部杀死的操作。防菌(抑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操作。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的操作。
2.口服药品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含动物药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外用药品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葡萄球菌;阴道、创伤、溃疡用知
药学是干什么的己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3.了解物理灭菌法(干热、湿热、紫外线)的特点、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1)干热灭菌法:
①特点:是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方法。
②原理:通过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核酸破坏,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③方法和应用:
火焰灭菌法:是利用火焰直接灼烧进行灭菌,适宜于不易被火焰损伤的瓷器、玻璃和金属制品如镊子、玻璃棒、陶瓷桶等小器械的灭菌。
干热空气灭菌法:利用高温干热空气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材料和耐高温的粉末材料等。2)湿热灭菌法:
①特点:具有灭菌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制剂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灭菌方法。②原理:由于湿热灭菌时蒸气的比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凝固或变性。③方法和应用:
热压灭菌法:凡能耐热压灭菌的药物制剂,均可采用。公认的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方法。热压灭菌器应注意:1.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灭菌器的主要部件是否正常完好2.灭菌时,必须首先将灭菌器内的冷空气排出
3.灭菌时间必须从全部待灭菌物品达到预定的温度时算起,并维持规定的时间。
4.灭菌完毕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表逐渐下降至零,才能放出锅内蒸气,锅内外压力相等后,开启灭菌器,待被灭菌物品温度下降至约80℃时,才可以把灭菌器的门全部打开,这样可有效避免内外压相差太大或冷空气突然进入而造成锅内玻璃瓶炸裂、药液冲出锅外的事故发生。
流通蒸汽灭菌法与煮沸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适用于不耐高热的药品和1~2ml注射剂。一般是30或60min,在此温度条件下,煮沸灭菌法不能保证杀灭被灭菌物品中所有细菌的芽胞。
低温间歇灭菌法:本法适用于必须用加热灭菌法灭菌但又不耐较高温的药品,由于灭菌操作过程时间较长,杀灭芽胞常不够完全,须添加适量的抑菌剂。
※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2药物与介质的性质3蒸气的性质4灭菌时间:一般中药注射剂用流通蒸气100℃加热30-45min即可达到灭菌要求。3)紫外线灭菌法
①特点: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灭菌。
②原理: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220-290nm,灭菌力最强的是254-257nm的紫外线,可作用于核酸蛋白,促使其变性。同时紫外线照射后,空气产生微量臭氧,共同发挥杀菌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