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药学班实习考
单选题(共200题,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物化学各50题)
药剂学部分
1、单冲压片机调节片重的方法为
A、调节下冲下降的位置 B、调节下冲上升的高度 C、调节上冲下降的位置
D、调节上冲上升的高度 E、调节饲粉器的位置
2.某药物借助于潜溶剂与抛射剂混溶制得的气雾剂,按组成分类为( )
A.二相型 B.混悬型 C.三相型 D.O/W型 E.W/O型
3、浸出方法中的单渗滤法一般包括6个步骤,正确者为
A药材粉碎 润湿 装筒 排气 浸渍 渗滤
B药材粉碎 装筒 润湿 排气 浸渍 渗滤
C药材粉碎 装筒 润湿 浸渍 排气 渗滤
D药材粉碎 润湿 排气 装筒 浸渍 渗滤
E药材粉碎 润湿 装筒 浸渍 排气 渗滤
4、对于药物降解,常用降解百分之多少所需的时间为药物的有效期
A、5% B、10% C、30% D、50% E、90%
5、对于水解的药物关于溶剂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溶剂作为化学反应的介质,对于水解的药物反应影响很大
B、 lgk=lgk∞—k‘ZAZB/ε表示溶剂介电常数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C、 如OH—催化水解阴离子,在处方中采用介电常数低的溶剂将降低药物分解的速度
D、 如专属碱对带正电荷的药物的催化,采取介电常数低的溶剂,就不能使其稳定
E、 对于水解的药物,只要采用非水溶剂如乙醇、丙二醇等都可使其稳定
6、影响药物稳定性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温度 B、pH值 C、光线 D、空气中的氧 E、包装材料
7.下列不属于疗效学配伍变化的是 ( )
A.金属解毒剂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B.消胆胺吸附华法令影响其药物吸收
C.保泰松置换华法令的血浆蛋白结合
D.丙磺舒延缓青霉素的排泄
E.薄荷脑、樟脑配伍时液化
8.12.5%的氯霉素注射液2ml与50%的葡萄糖注射液20ml混合后析出结晶的原因为 ( )
A.pH值改变 B.盐离子效应 C.溶剂改变 D.混合顺序不当 E.附加剂的影响
9.药剂人员可自行解决有配伍困难处方的方法为 ( )
A.改变服药时间
B.改变给药途径
C.删去个别次要药物
D.更换药物
E.运用调配技术
10、垂熔玻璃滤器不宜用什么浸泡处理( )
A.硝酸钠硫酸液 B.重铬酸钾清洁液 C.浓硫酸 D.蒸馏水 E.浓盐酸
11、微囊的制备方法中哪项属于化学法的范畴
A、界面缩聚法 B、液中干燥法 C、溶剂非溶剂法 D、凝聚法 E、喷雾冻凝法
A、界面缩聚法 B、液中干燥法 C、溶剂非溶剂法 D、凝聚法 E、喷雾冻凝法
12、可用作注射用包合材料的是
A、γ—环糊精 B、α—环糊精 C、β—环糊精
D、羟丙基—β—环糊精 E、乙基化—β—环糊精
D、羟丙基—β—环糊精 E、乙基化—β—环糊精
13、经皮吸收制剂中既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的是
A、背衬层 B、药物贮库 C、控释膜 D、粘附层 E、保护层
14、下列哪种靶向制剂属于被动靶向制剂
A、pH敏感脂质体 B、长循环脂质体 C、免疫脂质体 D、脂质体 E、热敏脂质体
15、不是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的是
A、主动转运 B、促进扩散 C、渗透作用 D、胞饮作用 E、被动扩散
A、主动转运 B、促进扩散 C、渗透作用 D、胞饮作用 E、被动扩散
16、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
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E、 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
E、 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
17、关于表观分布容积正确的描述
A、 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
B、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C、 有生理学意义
D、 个体血容量
E、 给药剂量与t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
A、 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
B、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C、 有生理学意义
D、 个体血容量
E、 给药剂量与t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
18、某药物的t1/2为1小时,有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约为
A、0.05小时-1 B、0.78小时-1 C、0.14小时-1 D、0.99小时-1 E、0.42小时-1
A、0.05小时-1 B、0.78小时-1 C、0.14小时-1 D、0.99小时-1 E、0.42小时-1
19、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百分之几
A、35.88% B、40.76% C、66.52% D、29.41% E、87.67%
A、35.88% B、40.76% C、66.52% D、29.41% E、87.67%
20、以静脉注射为标准参比制剂求得的生物利用度
A、绝对生物利用度 B、相对生物利用度 C、静脉生物利用度
D、生物利用度 E、参比生物利用度
A、绝对生物利用度 B、相对生物利用度 C、静脉生物利用度
D、生物利用度 E、参比生物利用度
药学是干什么的21.应用最广泛的制栓方法( )
A.冷压法 B.塑制法 C.滴制法 D.热熔法 E.混合法
22.下列可用作涂膜剂的增塑剂是( )
A.聚乙烯醇缩甲、乙醛 B.火棉胶及弹性火棉胶
C.玉米朊 D.羧甲基纤维素钠 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3.下述两点:①冰点为-0.52℃的一切水溶液与红细胞等张;②它们互相之间亦均为等渗,正确的是( )
A.①②都是正确的 B.①②都是错误的 C.①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
D.①是错误的,②是正确的 E.①和②之间没有相关性
24.注射液处方如下
苯甲酸钠 1300g
1301g
EDTA-2Na 2g
注射用水加至 10000ml。
其中苯甲酸钠的作用是( )。
A.止痛剂 B.抑菌剂 C.主药之一
D.增溶剂 E.助溶剂
25、脂质体的骨架材料为
A、吐温80,胆固醇 B、磷脂,胆固醇 C、司盘80,磷脂
D、司盘80,胆固醇 E、磷脂,吐温80
2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
A、 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药物手册
B、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C、 国家颁布的药品集
D、国家药品监督局制定的药品标准E、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的法典
27、 根据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
A、定方向径 B.等价径 C.体积等价径 D.有效径 E.筛分径
28、 我国工业用标准筛号常用"目"表示,"目"系指
A、以每1英寸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 B.以每1平方英寸面积上的筛孔数目表示
29、固体的润湿性由什么表示
A、休止角 B.吸湿性 C.CRH D.接触角 E.表面张力
9、控释小丸或膜控型片剂的包衣中加入PEG的目的是
A、助悬剂 B、增塑剂 C、成膜剂 D、乳化剂 E、致孔剂
30、散剂制备中,少量主药和大量辅料混合应采取何种办法
A、等量递加混合法
B.将一半辅料先加,然后加入主药研磨,再加入剩余辅料研磨
C.将辅料先加,然后加入主药研磨 D.何种方法都可 E.将主药和辅料共同混合
31、哪种缓控释制剂可采用熔融技术制粒后压片
A、渗透泵型片 B、亲水凝胶骨架片 C、溶蚀性骨架片 D、不溶性骨架片 E、膜控片
32、哪种属于膜控型缓控释制剂
A、渗透泵型片 B、胃内滞留片 C、生物粘附片
D、溶蚀性骨架片 E、微孔膜包衣片
33、一般胶囊剂包装储存的环境湿度、温度是
A、30℃、相对湿度<60% B.25℃、相对湿度<75%
C.30℃、相对湿度<75% D.25℃、相对湿度<60%
E.20℃、相对湿度<80%
34、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一般如下
A、 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洗丸→冷却→干燥→选丸→质检→分装
B. 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干燥→洗丸→选丸→质检→分装
C. 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选丸→干燥→质检→分装
D. 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洗丸→选丸→冷却→干燥→质检→分装
E. 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
35、单独用作软膏基质的是
A、植物油 B.液体石蜡 C.固体石蜡 D.蜂蜡 E.凡士林
36、常用于O/W型乳剂型基质乳化剂
A、三乙醇胺皂 B.羊毛脂 C.硬脂酸钙 D.司盘类 E.胆固醇
37、乳剂型软膏剂的制法是
A、研磨法 B.熔合法 C.乳化法 D.分散法 E.聚合法
38、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A、低分子溶液剂 B、高分子溶液剂 C、溶胶剂 D、乳剂 E、混悬剂
39、半极性溶剂是
A、水 B、丙二醇 C、甘油 D、液体石蜡 E、醋酸乙酯
40、非极性溶剂是
A、水 B、聚乙二醇 C、甘油 D、液体石蜡 E、DMSO
41、溶液剂制备工艺过程为
A、 附加剂、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
B、 附加剂、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灭菌→质量检查→包装
C、 附加剂、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
D、 附加剂、药物的称量→溶解→灭菌→滤过→质量检查→包装
E、 附加剂、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质量检查→灭菌→包装
42、下列哪种表面活性剂具有昙点
A、十二烷基硫酸钠 B、三乙醇胺皂 C、吐温 D、司盘 E、泊洛沙姆
43、能形成W/O型乳剂的乳化剂是
A、硬脂酸钠 B、硬脂酸钙 C、聚山梨酯80 D、十二烷基硫酸钠 E、阿拉伯胶
44、乳剂的制备方法中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的方法
A、手工法 B、干胶法 C、湿胶法 D、直接混合法 E、机械法
45、乳剂中分散的乳滴聚集形成疏松的聚集体,经振摇即能恢复成均匀乳剂的现象称为乳剂的
A、分层 B、絮凝 C、转相 D、合并 E、破裂
46、关于絮凝的错误表述是
A、 混悬剂的微粒荷电,电荷的排斥力会阻碍微粒的聚集
B、 加入适当电解质,可使ξ—电位降低
C、 混悬剂的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
D、 为形成絮凝状态所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E、 为了使混悬剂恰好产生絮凝作用,一般应控制ξ—电位在20~25mV范围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