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纳西民族服饰考察报告)与身相随的它
与身相随的它
——纳西民族服饰考察
写在前面的话
1,它是什么?
基于思维的逻辑顺序和哲学的认识方法,认识一个事物,我们的首要问题是:它是什么?
一个民族的服饰,是从出生到离世与身相随的,是一个民族特有的静默的物化了的有着这个民族温度的语言。从物质范畴来看,它是御寒遮羞、维持身体生存的最外层皮肤,与物质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尤其是这个民族生活的环境相对稳定而封闭、民族迁徙范围小、聚居程度高,服饰的民族特越是明显,因为环境特定、稳定,民族服饰是对这个环境下各要素的的积极适应与灵活运用,比如自然环境中的气候适应、动物皮毛与植物资源使用等;从精神范畴来看,它蕴藏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与情感寄托,比如在重大节日或祭祀仪式上穿戴民族服饰、某些花纹的设计都有特殊的含义(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彩的尊卑)等。
本次考察的纳西民族服饰符合上述对“它是什么”的定义与解析。
2,为什么选择考察纳西民族服饰?
从衣食住行、温饱这些字眼来看,它们是构成人的基本生存活动,是为了生存摄入能量、保存能量、消耗能量的过程。衣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与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所处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紧密关联。因此,考察一个民族的服饰不仅仅是局限于服饰本身,还可以由这个关键点洞察出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比如上文解析中所提到的,这个民族的物质范畴状态和精神范畴状态。也就是说,我关注的是民族与服饰这两个点,从一个民族的相关状态考察其服饰,从服饰洞察这个民族的状况。
衣与人的关联如此密切,以至于提起它,一个最平凡、普通的人也会有不少的认识。而衣食住行里的“住”,也即建筑,大部分人对此是认识缺乏的,当然,这是相对而言。选择服饰这个点,话题易于展开,便于考察到有用的信息,谁会对自己每天都要穿戴的服饰漠不关心呢?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地方,而纳西民族在云南丽江、香格里拉的迪庆等分布集中,且这两个点停留时间比较长,便于集中、深入展开考察,还有老师的指导。
因此,基于考察可行性、可操作性、信息有效性的综合评估,我把考察的目标锁定为纳西民族服饰。纳西族舞蹈
3,本考察报告的内容结构。
本次2015年度云南文化考察具有清晰的考察目的、考察时间及地点、考察内容与任务、考察收获,体会及建议等要求,依照这些要求安排《与身相随的它—纳西民族服饰考察报告》的正文内容结构如下:
一,纳西民族简介。
二,传统纳西民族服饰。
三,当代纳西民族服饰。
四,传统与当代纳西民族服饰变化比较。
五,对纳西民族服饰未来的思考。
一、纳西民族简介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很多的地方,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据史学家考证,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云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又由于部分地区海拔较高,比如丽江为2400米,又具有一定的高原山地气候特性,这导致了日温差大的特点,并反映在聚居于这里的纳西民族服饰上,后文将详细讲述这一自然环境对纳西民族服饰的影响。
据在丽江的考察,纳西民族以前是一个母系氏族,女性的地位明显要高于男性。女性是家庭的支柱,承担各种各样的劳作,而男性一般是带小孩、没事遛遛鸟等。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考察期间,未见到纳西族男子穿戴民族服饰,在丽江遇上几个拉客去拉市海旅游的人全是女性,她们也证实了这一点。纳西族女性的服饰比男性精美、复杂很多,男性的民族服饰很简单,就是褂子、长裤,没有“披星戴月”披肩等。
纳西族主要信仰东巴教,东巴意为智者,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又由于他们掌握东巴文,能写经、诵经,能舞蹈、绘画、雕塑,懂得天文、地理、历法,所以成为纳西族古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东巴教即因东巴而得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巴文被誉为“唯一还活着的象形文字”,我们也留意到在丽江的公交站牌、车体上都有东巴文字的应用。
三朵节是纳西族最大的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八举行。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拔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阿哩哩”是在喜庆的时候才跳,不能在丧葬等场合跳。
由于历史原因,宋元明时期,纳西族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在社会经济方面表现为农耕文明取代了半耕半牧,生产力大大提高;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则表现为元设立了丽江军民总管府、明赐木姓,建木氏土司制度,进一步促进纳西族稳定发展。基于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润泽等原因,纳西族的文明程度比较高。
它有成一定体系的东巴文化体系。具体表现为纳西族是云南省三个不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之一,纳西族文盲、半文盲占27.41%,低于汉族的32.7%,是每万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高于汉族的五个民族之一。纳西族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处在云南各少数民族首位,数值为12.03,电视拥有率为72.1%。纳西族重视教育,截至2000年,纳西族中出现了5位大学校长,30位博士和3000多位教授。
在当今时代,得益于相对稳定、整体发展向好的国内国际局势,在市场经济、国家政策等推动下,纳西族聚居的丽江等地区借助于古建筑、民族习俗、自然风光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迅速。纳西族的传统文化、观念等也受到冲击或说润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下文将从纳西民族服饰这一点阐述。
二、传统纳西民族服饰
从人被动适应自然、敬畏上天到人主动改造自然、人定胜天,随着人类大脑的开发、智慧的提升,人类越来越容易从自然界中获取想要的资源满足自己的需求。最基本的吃穿住行需求到后来的舞蹈、歌唱、绘画等精神需求,都发生了重大的进步,比如从穴居到定居、从树叶兽皮到麻棉纺织、从茹毛饮血到保留火种吃熟食等。
伴随原始人类从狩猎采果到半耕半牧,再到农耕文明,人类可依赖自己的生产力自给自足,同时完成
繁衍后代、提升智慧的两大任务。在这样的过程中,穿在身上遮羞蔽体、维持身体热量的衣服再到自觉的美的意识觉醒后饰品出现,服饰便成为一体而发展、演变,成为人类不可或缺、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适应于农耕文明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便从基本需求层面证明了服饰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透过不同民族的服饰,我们也能发现不同民族的生存、生活等特点,正如前文中的定义“一个民族的服饰,是从出生到离世与身相随的,是一个民族特有的静默的物化了的有着这个民族温度的语言”。
现在,不妨一起来看看传统的纳西民族服饰,感悟它在静默地诉说些什么呢?
1,传统纳西民族服饰展示
图1.1为传统纳西民族服饰全套(帽子并不属
于固定搭配):长袖上衣、褂子、披星戴月披肩、围
裙、长裤
图1.1
图1.2 穿传统纳西民族服饰的老人家
图1.2
2,考察资料整理
(1)上衣
传统纳西民族服饰的上衣为长袖,袖口比较宽大,一般会卷几层穿着。采用手工编织的棉布,手感偏软,质量非常好。对于上衣的颜,并无特殊规定或约定俗成的习惯,多为青,袖口为蓝,还有的袖口会出现青/灰、天蓝、白的拼接,也就是说袖口会出现几种颜。总的来说上衣的颜都是很朴素的,耐脏,这是为了便于生产生活;在过去,染用的染料是从植物、矿石等天然材料中提取的,如板蓝根、蓝草、红花等,在过去用木柴燃烧后的火灰代替洗衣粉、洗衣液、肥皂进行人工洗涤也不容易褪;虽然植物染料也有很艳丽的彩,但是对于平常劳作等用的衣物,使用复杂耗时的工艺、难以提取的染料是不现实的。(见图1.1)
(2)褂子
褂子是穿着在上衣之外的,类似于现代穿在衬衣外的马甲。多为黑、青、老红,对于这样的颜,纳西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讲究,他们“以黑为贵,以肥为美”。所以,他们多使用黑,图1.1中展示的褂子是老红,与赤豆的颜相似。其它方面,褂子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3)披肩
图2.1
图2.2 图2.1 ,图2.2 带有两条白宽带子、长吊穗的为披肩
披肩是纳西民族服饰的标识性、关键性、特性物品,在纳西民族服饰中极为重要。对于披肩,纳西民族对它有一个美丽的称呼“披星戴月”。披星戴月的含义是象征着纳西民族勤劳智慧,早上,星星还没散去,晚上,星星出来了,从早到晚都在辛勤劳作。而纳西民族的男子服饰是没有披星戴月的,这也暗示了纳西民族过去是一个母系氏族,劳作、支撑家庭都是女性。
披星戴月除了七个圆形星星图案之外,其它都为黑白两,再次说明了纳西民族“以黑为贵”的观念。
图2.3
披星戴月的长带子
长带子为白底黑花纹,最下面是一个蝴蝶图案;自下而上一共有九层,第二层为梅花图案,最顶层为人物手牵手图案,象征纳西民族团结。而其它的图案所代表的含义则属于纳西民族的禁忌,问了很多人也没有得知这一信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