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少林寺》反映的中国佛教文化
浅析电影《少林寺》反映的中国佛教文化
作者:陈越
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18
        【作者简介】
        嵩山少林寺在哪越,女,浙江衢州人,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文学,英美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项目(项目号:CC13SW10)的阶段性成果。
        电影《少林寺》海报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想必会令无数人想起当年轰动一时的电影《少林寺》。该片于1982年初上映,国内观影人次达到5亿,在日本也创造了3000万元的票房收入。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成功。影片讲述了隋朝末年,叛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将神腿张杀害,其子小虎(觉远)逃出,投奔少林,为报父仇,落发为僧。其间与牧羊女白无瑕产生一段纯真的爱情。后来,觉远与众武僧协助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有功,接受嘉奖。从此少林寺名扬
天下。片中武打场面真实,演员表演朴实自然。尤其是李连杰和丁岚这对金童玉女的组合,电影一上映,立即成为无数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该片取材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故事,主要的拍摄场景,就是有着天下第一名刹美誉的少林寺。中岳嵩山的风景秀美,千年古刹的壮丽巍峨,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都在影片中有很好的体现。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承载。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由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后发展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于西汉时期由古印度传入中国,与中国原有的儒、道思想经过几百年的斗争、冲突与融合,终于在东晋时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文化主流。据史料记载,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十九年(公元49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作为历代佛教兴盛的见证,少林寺可说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佛寺,它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国的佛教文化。因此,我们可以说,《少林寺》不仅是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