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索
108摘要:在注重文化复兴的今天,民族声乐的发展
越发地注重中国风格的研究,无论是比赛还是表演,在专业院校中古诗词艺术歌曲越发受到师生的青睐,《幽兰操》就是该背景下的产物。本文从乐曲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以及演唱技巧的研究中进行阐述。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幽兰操》 ;演唱设计一、《幽兰操》词曲内容分析
《幽兰操》中歌词部分是根据韩愈创作的诗词《幽兰操》(又称《猗兰操》)进行了艺术加工改编而成,再由最具有东方彩和中国风格的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为之谱曲。
《幽兰操》又称《猗兰操》,是著名诗人韩愈所创作,原为古琴曲。“操”,指琴曲名称及演奏技法。孔子所作的《幽兰操》是他在周游列国、未得重用而壮志未酬时发出的深深感叹。继孔子之后,一千年后的盛世大唐的诗人韩愈亦是仕途不顺、历经苦寒,偶然间读得孔圣人的《幽兰操》,不禁感慨,便借由《幽兰操》抒发自己内心世界,歌曲《幽兰操》便由此而改编。歌词中的深意正是象征着一个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要成就事业,都要能够承受寂寞和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用平和的心境去面对人生。
《幽兰操》旋律舒缓有度、抑扬顿挫,犹如当年孔子有感而发时的情景再现。赵季平先生通过自己的古
诗词音乐风格旋律,及把对圣人诗词的理解传递给广大众。这首古曲新唱的作品深受民族女高音歌唱家青睐, 以单一的钢琴伴奏与人声有机融合,即可品味出这首艺术歌曲的韵味。
二、《幽兰操》曲式分析
《幽兰操》乐曲属于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根据划分为三阕的歌词也可看出,全曲呈现出“A——B——A’”的结构。该乐曲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其风格模仿古曲,犹如古琴曲般悠扬,乐曲为g微七声调式,速度缓慢自由,乐曲整体以4\4拍节奏为主,到了再现段落六拍子与四拍子交替出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中间大跳音程较多,恰似戏曲风格呈现出散拍子以及戏腔。
A乐段为第一阕,结构属于同头换尾的模式,乐段属于依字行腔,旋律音基本都是一字对一音的创作方式。第一阕中的“兰之猗猗”几个字,按照朗诵的语气重音来处理,而此时的钢琴伴奏以琶音为主,模仿古琴刮奏弹出古曲的韵味,为后面的叙述做引子。每个乐句的开头都是大跳音程,但到尾部又是平稳级进旋律线起伏不大,多为上下级进旋律进行,这两句旋律的方向不同。
B乐段为第二阕。乐段共分为两部分。第一段的前两个乐句“文王梦熊,渭水泱泱”与“采而佩之,奕奕清芳”两个乐句的旋律基本保持一致,节奏也基本相同,旋律线开始拉长,旋律音多集中在高音区,因此演唱者的情绪也开始调动起来。这是整首曲目音乐旋律中运用变化音最多的片段,乐曲意在将众人带入孔子起伏波动的内心状态。
再现段落A'乐段,为第三阕,这段旋律与第一个乐段“兰之猗猗”首尾呼应,但在结尾处略微改变为二度的级进上行。节奏节拍上也随之变化,增加了六拍子拍,改变了原有的4\4拍的节奏形式,拉长了乐曲的时值。在乐段的最后结束在主调的主音g上,完全终止。
三、《幽兰操》演唱表演设计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重新演绎,除了保护传统文化这一初衷外,还要在演唱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在诗词歌曲创作中把戏曲和古曲风格的唱法融入民族的演唱技法,增加现代声乐艺术元素,使当代的听众不仅能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精髓,更能从中感受到声乐多重演唱的艺术魅力。
1.咬字演唱设计
《幽兰操》作品演唱时,首先要对谱例有着清晰的、全面的分析与了解。该曲子行板速度,曲风为古典曲风,在演唱时应尽显悠扬之感。《幽兰操》在创作时依字行腔,乐曲大部分为一字一音,故而在演唱中要注重咬字,以气息作为支撑,辅音辅佐元音。中国汉字讲究字正腔圆,在演唱时更需注重长音的归韵。
《幽兰操》要求演唱者不需要大张大合,不管演唱者的内心希望抒发多么强烈的感情,都要表现出有一种空谷幽兰、淡然自若的古曲的吟诵感。第一阕A乐段中第一句“兰之猗猗”的“兰”为上行四度跳跃,
气息要保持平稳,不能跟着音高一起向上浮,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喉部不能使劲,音量与气息的使用的大小要保持一致,这样的情况还有乐曲的第二阕B乐段的开始“文王梦熊,奕奕清芳”的“奕”,在遇到演唱一字多音时,要保持气息和上腭的抬起。
第一阕A乐段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幽幽”这两个一样的字,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需根据歌词意境这个两个字要使用相对弱声处理。在气息的支撑下,利用横膈膜的张力气息控制住,与此同时运用面罩唱法把声音放在的自己的兴奋点上,上腭积极咬字。同时注意第二个“幽”字有两拍,在行腔的时候要咬住“ou”母音不能松否则就会影响弱声的处理。“其芳”的旋律音正好在女高音演唱时的换声点,所以在演唱“其”的时候要利用“ï”母音依字行腔同时借鉴戏曲中唱腔做到声音圆润音统一。
2.表演动作设计
《幽兰操》歌曲旋律在演唱时舒缓有度、似吟似颂、抑扬顿挫,仿若能体会当年孔子有感而发时的壮志难酬之感,一如孔子为求赏识而周游列国的情景再现。以单一的钢琴伴奏与人声有机融合,即可品味出这首艺术歌曲的韵味。故而,在肢体上不需要很多细腻的小动作,整体风格大气、古朴,在演唱时些微加些手势或者不添加动作皆可。
艺术歌曲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诞生并传播,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艺术歌曲是诗歌音乐,以其高品位、高情趣、优雅、含蓄成为艺术领域中最具艺术表现性的题材。演
唱者
古诗词艺术歌曲《幽兰操》分析与表演设计
覃兰叶
文化探索
109
在演唱时大都不添加大幅度的手势动作,在演唱时身体略微随着呼吸律动,给人一种静谧之感。因而,笔者认为,在《幽兰操》这个作品的处理上也不需要加很多不必要的动作。
乐曲始于中高声区,其旋律张弛有度,前紧后松。在演唱时可仿若叙述一般,着重声音位置的统一,不需要大开大合的肢体动作,随着旋律轻微抬起一只手即可。在乐曲第二阕高潮部分可加一些手势太增加演唱的兴奋度。这一乐段的前两个乐句“文王梦熊,渭水泱泱”旋律线条开始拉长,旋律音多集中在中高音区,因此演唱者的情绪也开始调动起来。随着演唱的进行,表现出作者内心踌躇满志、渴求君王赏识之情,以此达到了一个高潮。为调动歌唱的积极性,可在演唱时双手呈向外开放,不需要像演唱地方民歌之类的地方小曲儿一样手作莲花状,双手自然并拢即可。
一首完美的诗本和旋律有机结合在一部艺术作品之中,使整体更富有张力与表现力。含蓄内敛正符合中国人的特质,华夏文化思想的鼻祖孔子对美学也有一定的研究,主张“美”与“善”的统一。在演唱《幽兰操》时要先了解孔子的处世之道,我们一旦站到台上,我们更要彰显的是孔子本身,需要注重内涵的体现,对孔子的著述的解读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演绎歌曲本身。
总结
我国古诗词历经千百年,古人吟诗作赋,以诗歌
寄情,传达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特有的精髓,所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对演唱者的要求甚高。不仅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时有足够的气息支撑,又要在演唱时注重弱声唱法,有较强的控制声音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还需要演唱者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对于曲目有着颇深的研究,才能准确表达歌曲的内涵。
参考文献 :
[1]赵季平:《唐诗八首》曲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出版.
[2]杨国栋:赵季平音乐创作略述, 《音乐生活》,2015年08期.
[3]杨曙光: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赏析与演唱,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年出版.
[4]王海娟: 《赵季平声乐作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2011级硕士论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2017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成果,项目名称《中越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交流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17KY0438。(覃兰叶,女,广西来宾人,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邮编:530000。
指导教师:刘海燕副教授)
(上转92页)
明白导游英语口语交流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另外,教师古诗词改编的歌曲
布置的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也可以分组口语练习,这也是翻转课堂实现的重要环节,小组成员可以对于英语口语化进行一些探索和交流。在小组分组时,要注意兼顾基础较好的学习者和基础较差的学习者,使每个人都能有充分锻炼的机会,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学习任务的设置应该围绕教材和教学大纲,如交谈技巧、语言点等,但又不能仅限于教材,需要有一定的延展性。除此之外,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也可以展开课堂活动,如对话、讨论、
演讲、表演、配音、歌曲演唱等形式。[3]
这样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增强了英语口语练习的信心。
3.课后练习阶段巩固
翻转课堂仅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学生在课后可以把课堂上老师讲授的重点或者难点进行视频学习总结。由于英语口语化的学习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对课堂上比较典型的口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有着明确的记忆。例如,在提醒客人走路小心的时候,不能说Be careful,应该说Watch your steps 或者是Mind your steps。当然,教师也需要对相关学习资料,如英语学习网站、相关音视频文件、练习与测试文本等资料有所推介[4],以便学生在课下能够有的放矢地学习,实现不同学生体的学习要求。
结语
翻转课堂在导游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同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对教师提供的视频图文等资料,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方式使得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对英语口语文化的理解,提升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姣姣.“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导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林区教学,2018(09):56-57.
[2]李晓梅.浅议导游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2008(10):10.
[3]逯阳.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1):19-21.
基金项目:本文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改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zszjk-201918,项目名称:《“翻转课堂”<;在导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张爱苗,女,汉族,河南武陟人,硕士,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旅游英语,英语语言文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河南焦作,邮编:45400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