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古诗词改编的歌曲
浅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特点
——以《长相知》为例
胡 淼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0)
【摘要】中国古诗词歌曲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是诗词和音乐的统一合成体,更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长相知》是古诗词歌曲的经典之作,把民族调式运用得恰到好处,集旋律优美、和声丰富、结构精致为一体。自问世以来,被人们广为传唱,也一直得到业界人士的极大关注。本文首先对古诗词歌曲《长相知》进行了概述,进而对《长相知》的曲式结构、作品旋律、歌词与表现内容作出分析,并最终从气息的运用、力度的变化处理、声音的彩运用等展开剖析,得出以《长相知》为例的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特点。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长相知》;音乐分析;演唱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古诗词歌曲也最能体现古代文化的音乐美学思想。它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都是无可取代的,更是旋律与诗歌结合发展的成果。《长相知》是其中比较经典的唱段,本文将对《长相知》的演唱处理进行分析,以术探索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特点与艺术魅力。
一、中国古诗词歌曲及《长相知》作品概述
(一)中国古诗词歌曲简述
中国古诗词歌曲是中国古代声乐作品中的精华,有着悠久的历史。诗词歌赋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所谓音乐与诗歌是一体的,在隋唐时,文人创作的诗词被当时的曲家们谱写成曲子,被人们在茶余饭后随着旋律咏唱,诗词和旋律融为一体。传统意义上的古诗词歌曲就是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一定知名度的诗词改编而来的,大都来自古代诗人的创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诗词歌曲一代一代被人们流传下来,使古诗词歌曲不再是古代只有文人墨客能欣赏的雅乐,成为了传唱在市井和大街小巷的艺术歌曲。古诗词与艺术歌曲相结合,“暨中国特有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正是传统经典文化和高雅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中国古诗词独有的韵味和意境,配着作曲家优美深情又浪漫的曲调,使中国古诗词歌曲“具有很高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一种声乐作品形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古代一直盛产古诗词,唐宋元时期既盛产诗词,也是音乐发展的鼎盛时
期,还有楚辞、诗经和汉乐府等种类繁多。当时流传有很多的古诗词歌曲作品,如《长相知》《春晓》《阳关三叠》《红豆词》等,这些诗词大家都耳熟能详,唱起来也是朗朗上口。
(二)《长相知》作品介绍
《长相知》是石夫先生根据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而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艺术古典歌曲,《上邪》是《饶歌十八曲》中的一首,属于乐府的《鼓吹曲词》。
《长相知》这整首歌曲是围绕爱情这一题材展开叙述,表达的是古代女子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追求爱情路上的执着。歌曲的主人公毛萍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才女,嫁给了一位王爷叫吴芮,由于那时战乱频繁、政局不稳,毛萍和她丈夫也是聚少离多。一天,夫妻二人难得相聚,为庆贺丈夫四十岁生日泛舟在湘江上,想起两人战乱之前在家乡一起度过的男耕女织、闻鸡起舞的快活日子,十分想念。于是毛萍便对着吴芮咏唱道:“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吴芮听了非常激动,便说“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意思是当我死后请把我葬在天台,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平复战乱,死后要和家乡的父辈们一起看世间的景象。这首歌女主人公用坚定的口吻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极具细腻婉转含蓄的感情,意境柔美,带给观众深深的震撼,成为了古诗词歌曲中最具知名性的作品。
二、中国古诗词歌曲《长相知》的创作及其表现内容
(一)曲式结构分析
《长相知》的曲式结构是随着歌词的发展而自由发展,全曲都为降E大调,采用了五声调式的和声,节拍则在4/4拍和4/2拍中不断重复变化,节拍的变换更可以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更深入。整首歌曲速度不快,为Moderato,是深情地。旋律舒展延长且跌宕起伏,又像是在宣泄感情,有时候又是在深情理性地诉说,而且采用了和声织体形式伴奏。其调性的布局、伴奏织体及节奏的变化、旋律的发展等别具一格。整首歌曲运用了具有中国特、起承转合的结构,一开始有引子,最后又有尾声,歌词开头有“上邪!”结尾处有三个“长相知”来进行首尾照应。歌词虽简单明了,旋律却是错综复杂,装饰音在歌曲中反复出现,增添了许多古诗词歌曲典型的韵腔。歌曲的引子先是在高音区奏出复杂的主题旋律,然后转入一声感叹式的呼喊。
72 Northern Music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