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伤歌行》“昭昭素明月”古诗词阅读理解
《汉乐府—伤歌行》“昭昭素明月”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汉乐府》中的诗,完成小题。
伤歌行⑴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⑵?徘徊以彷徨。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⑶,哀鸣伤我肠。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注】⑴这是一首悲情诗,写婚姻不能自主的痛苦。⑵东西安所之:安所之,何往。这句是说往东呢还是往西。⑶悲声命俦匹:因为不能和恋人在一起而悲痛。
1.“乐府”本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它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乐府诗”最显著的特
点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句是说她在明月之夜,忧心忡忡,以至月已偏斜,尚在辗转反侧。
B.“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句描写了微风吹拂、罗帷飘扬的美妙景致,令人向往。
C.“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句主人公深夜伫立,失声“高吟”,把满腔的幽愤向苍天诉说。
D.本诗的重点是写怨愤,写出了主人公敢于冲击封建礼教的那一声惊破夜空的愤怒的呼喊。
3.简要概括“ 揽衣曳长带”到最后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过程。
【答案】
1.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    生动的故事性(叙悲欢离合的故事/叙事性强)
2.B
3.徘徊——悲泣——愤怒控诉。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能力类试题。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本题要注意平时识记“乐府”及“乐府诗”的相关知识。乐府,中国古代民歌音乐。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
作》)、《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璧。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分析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首先要认真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选项B,“罗帷飘扬的美妙景致,令人向往”理解有误。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把握,理解主人公的感受“徘徊以彷徨”烘托主人公心绪不宁。故答案选B。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赏析的能力。情感主旨赏析题,考生要注意把握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抓住体现情感的关键词,进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本题题干问的是:简要概括“ 揽衣曳长带”到最后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过程。首先考生要根据对题干的理解,把握诗歌体现情感的关键词:徘徊、彷徨、悲声、哀鸣。根据以上关键词的把握,考生稍作理解即可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的变化。
【点睛】古诗词改编的歌曲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
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