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词教学中的音韵视角
我国古典诗词非常注重语言的音韵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体会“音韵美”,感受“音韵美”,在朗朗上口的古诗词诵读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趣读中,形式多种变换
1.诵读时的肢体配合
在诵读时加入有趣的肢体动作,让诵读充满活力,不再枯燥。
如在诵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林寺桃花》时,学生采用摇头晃脑的肢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一边读,一边摇头晃脑,好像沉浸在桃花盛开的山林中,很享受周围的安静与美丽。如在诵读李白的《静夜思》时则使用了拍手的动作:床前明月光(拍一、二),疑是地上霜(拍一、二)。举头望明月(拍一、二),低头思故乡(拍
一、二)。
2.诵读时的句式变化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随机选择不同的句式,让学生及时顺应老师的变化,让诵读变成了变化莫测的游戏,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教师读“常记溪亭日暮”,学生跟读“沉醉不知归路”;教师读“兴尽晚回舟”,学生读“误入藕花深处”。句式变化,把古诗词的韵律充分发掘出来,学生更容易感受词的结构和音韵。二、听读中,音韵抑扬顿挫
1.静听录音
小学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要注意收集并积累经典的诗词诵读录音,并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学生在安静地听原声诵读中,感受音韵美。在喜?R拉雅、优酷网、爱奇艺、搜狐等网站,均有很多经典古诗词诵读的资源,有的带有音乐伴奏,有的是清读,讲课中播放这些资源给学生时,学生很会认真安静地倾听,有的学生不自觉地跟着吟唱,还有的学生,伴随着摇头晃脑、轻轻打拍的动作。
2.听教师示范
古诗词改编的歌曲
小学语文教师对诗词的背景、内涵、意境比较清楚,所以其在备古诗词课时,要结合诗词的背景及诗人的感情,对整首诗词的音韵有较清晰的认识,便于给学生做示范。如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四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
“楼”“州”“尽”“流”,其中“楼”“州”“流”的韵母分别是“ou”“ou”“iu”,显然这是押韵的。在诵读时,韵脚适当重读,非韵脚稍微读轻点儿,音韵分明,抑扬顿挫。
三、唱诗词,音韵赏心悦目
1.将诗词改编成歌曲,诵读诗词变成了唱歌曲
音乐与诗歌完美组合,使诗词的音韵美表现淋漓尽致。由中国古诗词改编的流行歌曲有很多,如宋代诗人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改编成歌曲后,成为了邓丽君、王菲等歌星代表曲目,也屡屡被大众传唱。还有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等等。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这些经典的诗词曲目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领悟诗词的音韵美。
2.鼓励学生自己改编,唱出自己的心声
一名留守儿童很想念自己的妈妈,在学习唐代诗人王维《杂诗》时,自己改编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语调低沉、委婉,表达了对妈妈的思念之情,一边唱一边流泪,震撼人心。
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得多了,学生对诗词的意境、情感有了较准确的认识,然后再鼓励学生进行歌曲改编,通过音高、音低、长音、短音等多种方式,表达诗词的内涵。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各部分内容断开,形成小断句,层次分明,韵律感强烈,韵味十足,音韵很美。
“音韵教学”对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尊重诗词本身的音韵美,才能领悟诗词的意境美与思想美,才能够增强学生对诗词的感受能力,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