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舞蹈《蝶韵》创编的体会
浅谈少儿舞蹈《蝶韵》创编的体会
在校园业余文艺工作中,如何创编校园舞蹈节目,是舞蹈老师们伤脑筋的问题,特别是在编排少儿舞蹈时,这种情形更加突出。因为这些孩子年龄小,身体机能各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加之没有受过足够的正规训练,基本功不够扎实,身体语言缺乏充分的表现力,不能较完美地去表现一个舞蹈的内涵。因此,很多小学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感到编排时无章可循,以至于东拼西凑,事倍功半。
应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之邀,要求我校编排一个少儿舞蹈参赛,学校把这个艰难的任务交给了我。经过慎重考虑,结合江西作为革命老区的地方特,我选择了《闪闪红星》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编舞,不仅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而且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实践,我得到一个结论:编舞前一定要熟悉音乐,若采用歌曲编舞,还要深味歌词的含义,并根据歌词的意境捕捉人物形象,使歌曲和舞蹈完美地结合起来。
乐曲是凭借声音创造听觉形象,舞姿是凭借形体创造视觉形象,二者合为一体,才构成了视听结合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蹈和音乐,两者反映生活,都以抒情见长,舞蹈的视觉形象与音
闪闪红星歌词乐的听觉形象相结合,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在舞蹈作品中,音乐对舞蹈的作用,总的表现在:1.使舞蹈动作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中表现出来,使舞蹈动作的组合、交替都有一定的依据;2.配合舞蹈反映主题,表达情绪,烘托气氛,展示意境和体现风格。因此,舞蹈音乐——不论是纯舞形式的乐器伴奏,还是歌舞形式的人声伴奏,他们的作用,绝不是仅仅给舞蹈配音响、打节奏,而是为舞蹈刻画人物,是表达情感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选择什么样的音乐编舞,常常关系到一个舞蹈作品的成败。
所以,我在给小学少年儿童编舞的时候,在选择音乐方面尤为谨慎。我认为让这些校园业余舞蹈演员去表现一个纯音乐的舞蹈是有相当难度的。因此,基于音乐在舞蹈中配合舞蹈反映主题、表达情绪、烘托气氛、展示意境的重要作用,我选择了“歌曲”为学生们编舞。借助歌曲的歌词,可弥补他们肢体语言表达上的欠缺。另一方面,让舞蹈的欣赏者——非舞蹈专业的普通学生更容易看懂舞蹈。韩芙莉认为:“人类嗓间可能是所有乐声中最富魅力的,因而歌声为舞蹈伴奏极为和谐。” 在歌舞形式中,歌唱部分扩大了舞蹈的描述成份,而舞蹈又增强了歌曲的情感,把内容表现得更加鲜明,更加通俗易懂。所以,选用歌曲来编排校园舞蹈,它的长处是显而易见的。
这里,我想结合歌曲《蝶韵》编排的舞蹈为例,谈一点体会。
《闪闪红星》是一首革命歌曲。如何把这首歌的主题、情感意境用舞蹈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收到好的视觉效果?那么,首先就要进行舞蹈创编的整理构思。进行《蝶韵》的舞蹈创编,就是要把歌曲的内容变成动作形象,把自己对歌曲和对生活的感受,寄托在舞蹈形象创作中去。我认为,舞蹈创编的第一步,便是在音乐中进行整体构思。舞蹈的构思是舞蹈创作的中心环节,是舞蹈编导创作作品从萌芽、酝酿到成熟的一个复杂的孕育过程。没有舞蹈的构思,生活就不能升华为舞蹈艺术。如果编导对作品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概念,没有对歌曲内涵的充分理解,要编出好的舞蹈是很难的。 因此,我一遍又一遍的听《闪闪红星》这首歌曲,整个身心沉浸到歌曲的意境中去。在视觉和听觉的微妙关联中去展开创造形象的想像。用什么样的形象合适,要根据创作的需求,由题材和主题及表演的能力来决定,而不能随便使用一些舞蹈的基本动作来填充。在精心的想像中,根据自己对音乐与绘画的感受力、听觉和视觉的联想,在听音乐时想像空间绘画的形象。一幅幅生动的情景展开着,就像闭了眼睛用耳朵“看”一样,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眼前的空间画面活动起来。根据这样的联想,把视觉和听觉沟通了,在创作激情的激发下,对人物的想象便会源源不断。经过“意想”这一构思过程,然后把整体构思记录下来,就像建筑师绘出图纸一样,
那么整个舞蹈已初具雏形,只待在排练中再表现个性和完善。接着,就应该考虑在音乐中处理舞蹈结构和构图。舞蹈的一般结构为开头——发展——高潮——结尾这几个部分,从开头到结尾的全过程,就是作品主题、内容、人物的感情和性格展现的过程。
《蝶韵》一歌的结构与此相似,这给舞蹈创造提供了方便。
1.开头部分。在舞蹈中,我们常见的开头部分大约有两种形式——静中开始和舞着进场。静中开始的手法,一般在抒情中运用。开头是舞蹈作品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必须准确、鲜明、生动。根据《蝶韵》的热情性,我设计了“动中开始”。十位女演员用舞蹈组成了一幅造型。造型构图是三个层次递增的平线构图,空间构型为大小形状不一的三个花形,高度是从前到后逐渐升高,人物形体各异,均衡、灵活,富有变化。作品主题渗透在有形可见的动作语言之中,音乐声中,大幕徐徐开启,观众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舞蹈意境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