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历史天津卷真题以及详细解析
解析人:海南程世高老师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 | 图2 |
A.铁力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参考答案】B
【解析】这道题放在高考历史第一题这个位置是很适合的,难度小给紧张高考气氛下的紧张考生吃了一颗“定心丸”,舒缓了一口气:原来高考题也不过如此。这是道老题目了,即使没有做过,这次也算是小学生“看图识字”了(而且图片出自课本,应该很熟悉)。由图片可知:耕田从蓄力到人力,从复杂到简单,反映的是我国古代耕犁技术走向成熟。A项是图一所反映的内容,却不能反映图一到图二这种变化;C项和D项虽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变化,但是不能直接读图获得信息。
2.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参考答案】D
【解析】看到“汉武帝”,会马上反应到时间信息,看到“《春秋》”自然也能联想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成为正统,地位空前提高。当然,这些都是课内所学知识,解题还是先要读懂材料的意思。从材料看,D项也是直接符合题意的。B项明显是西汉初年的现象,A、C都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3.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参考答案】D
【解析】任何一场战争(斗争),实力都是起根本性的,至于历史上偶尔的“以少胜多”也是有众多其他因素制约的,另外要注意“少”并代表实力小。至于到本题,B项是典型的英雄史观,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作为的确对历史有推动或倒退的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A、C两项
虽然坚持了唯物史观中“人民众是历史的主体”,但斗争的胜利不能成为影响因素,更甭提“最重要”。综上来看D项正确而且符合题意。
4.“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参考答案】A
【解析】注重分析历史事物的原因和影响是高中历史区别于初中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分析一直被命题人所青睐。C、D两项和材料不构成逻辑上的因果关系,B项是错误的,很明显选A。考生如果联想科学类学科属于理科就很简单的选出A,科学革命带给人类的是理性思考。
5.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解析】高考从来不回避热点,但是命题人要反猜题、押题等不正之风,只有通过历史上与现实热点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作为考查对象。本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热点背景,以首届“世博会”命题口,考查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图片内容倒不是重点,关键要抓住下面的时间“1825年”。如果基础知识扎实,时间概念清晰就可顺利解答。
6.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参考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历来都是高考的重点知识,本题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理解运用。如果仅仅是把新政内容死记硬背下来对解答这道题是毫无用处的。“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是解题关键,B、C、D都是局限于“国内”的调整政策,不会对海外市场的扩大有多大的意义。整顿财政金融主要是通过整顿银行等措施,恢复银行的信用。它会直接产生题干中的作用。今年高考考到罗斯福新政内容理解的还有江苏卷第17题等。
7.“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答案】B
【解析】这道题选取了一段关于近代天津的史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这也是自主命题的体现之一,然而考查的知识点仍在中国近代史之内。抓住材料中的“旧城”、“河流”、“铁道线”、“电车道”,很明显反映的是“陆路—水路—铁路—电气化”的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天津城市发展趋势如此变化,即是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的特点。
8.《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
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参考答案】C
【解析】千万不能一看到“新中国”就盲目选择D项,这是比较迷惑的。材料文字较长更需耐心解读,从“始终没有”可知此时必定是西方文明传播中国很长时间了,从而排除A,而看到“亡国灭种的危机“则可排除B,理当选择C。只要认真细心看材料,此题很简单。
9.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运动
【参考答案】D东三省是哪三省
【解析】此题也是“看图识字“类,看图即知出现最高值在1958年,马上条件反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高考中的常客,直接原因(一般也是导火线)是指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并直接促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10. 20世纪50年代,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解析】的著作、诗词、名言近几年频频出现在高考卷中,可以说的诗词著作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②是1949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③是1940年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①④分别是1956年、1957年正式发表的文章。
11. 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A.普朗克 B.麦克斯韦 C.玻尔 D.爱因斯坦
【参考答案】D
【解析】近年来高考题中考查科学这块的比重增加,可能这也是科教兴国的体现之一吧。科技越来越受重视。如果课本基础知识较好,此题就可顺利解决。如果课外知识较好也可轻松解答。总之,课本的复习是高考后期的重点。
第II卷
12. (40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 ……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参考答案】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2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分)
【解析】两小问,一出自材料、一联系课本。材料一中选取的文字出现的三宗罪无论是谋反、谋大逆还是谋叛,都是针对于所谓的“国家”,密切关系到上层统治阶层的切身利益。而对这些罪的惩罚力度很大,皆处斩。由此便能自然而然概括出其维护君主专制的本质。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才莫,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4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4分〉
【参考答案】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4分)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4分)
【解析】这一题套路还是沿袭上一题,只是第二问由本质变为影响,仍然属于历史事物的基本要素,解答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此题重复的设置没有太大意义。
材料三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3分)该法典有何影响? (3分)
【参考答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契约具有法律效力。(3分)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经典: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3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