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 主备人东三省是哪三省 | 审核 | 八年级教研组 |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1 | 时间 | |||
学 习 目 标 | 1.讲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沧亡。 2.知道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史实,把握一二·九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掌握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4.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该以先辈们为榜样,肩负起为国家、为民族而学习的历史责任。 | ||||||
重 点 | 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 ||||||
难 点 |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原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及意义 | ||||||
学 习 过 程 | |||||||
教学 环节 | 互助学习 | 教师点拨 | |||||
一、温故知新 | 温故知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 前面我们讲到了红军长征,在红军长征的时候,日本人开始侵略中国了没有?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这就得说到日本的所谓“大陆政策” | |||||
二、自主学习1 | 一、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开始) ★自主学习1:(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爆发: 年 月 日,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制造 ,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2、蒋介石政策: 。 3、结果: 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于敌手。 4、影响:中国人民 开始了。 5、中国军民的反抗: ①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 ,抵抗日军的侵略。 ②中共派 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 开始了。 | 教师提出问题:1、九一八事变是在哪一年爆发的?(生答:1931年)2、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是谁? 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出示小黑板,学生齐读):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没有多久,日本很快就占领了东北三省,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之后,对东北三省人民实行了残暴的殖民统治但是东北人民是不愿做亡国奴的,当时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了东北义勇军,还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 | |||||
二、自主学习2 |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自主学习2:(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华北危机: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 。1933年1月,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 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的 “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2.一二·九运动 (1)原因: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 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时间: 年12月9日。 (3)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4)意义: 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 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的 “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
二、自主学习3 | 三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自主学习3:(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背景 :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侵略 ,民族危机严重。 ②中共提出建立 主张,要求国民政府 、 。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 ,而蒋介石不接受二人建议,到西安督促张、杨二人进攻红军。 2、目的:为了 。 3、时间和人物: 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 、 。 4、经过: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 ,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 。党中央派 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5、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 , 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 。 6、意义: 基本结束, 初步形成 |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而蒋介石把几十万的兵力全部部署在围剿红军上,围剿共产党的内战上。所以在这个时候,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去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没有劝说成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最后发动了兵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敢以下犯上,实行兵谏,逼蒋介石抗日。那蒋介石抓了以后,该怎么处置他呢?教师总结:当时中共不仅不主张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确实杀了不少共产党人,但中国共产党最后却做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我们中国来说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 |||||
三探究释疑 | 探究释疑: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主要矛盾;张、杨受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抗日高潮的感召;蒋介石一意孤行,拒绝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挽救了中国的时局,也挽救了中国的命运。 | |||||
四、互助提高 | 略 | ||||||
五总结归纳 | 1、“九一八”事变 ①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②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亡。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和抗日游击队(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杨靖宇为代表) 3、西安事变 (1936.12.12 又叫“双十二事变”) ①背景:日军占领东北后,又侵略华北,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蒋介石不接受二人建议,到西安督促张、杨二人进攻红军。 ②经过: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 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④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
板 书 设 计 | 一、 九一八事变 1、过程: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事件。 2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3、 结果:东北三省沦陷 4、中国人民和中共坚持抗日(局部抗日):杨靖宇、马占山 5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溥仪)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三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 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 2、 目的:逼蒋抗日 3、 结果:和平解决 4、 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
教 学 反 思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