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解题关键词总结
大连开发区第一中学 栾明云
解物理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形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其中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挖掘不出来,便会走投无路,相反,能够成功的挖掘出其含义,则题目往往会迎刃而解。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或是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下面将解题中经常遇到的关键词列举出来,供学生解题时作以参考。
一、临界问题方面的关键词
1、最长、最短、最远……等词语常意味着: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
2、距地面或某个面的距离最大(小),常意味着:此时刻的速度方向与那个面平行或者速度为零。
3、分离的瞬间、恰好分离、恰好不分离……等常意味着: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为零,且两个物体此时的速度相等,而加速度不等。
4、刚要滑动、即将滑动、恰不滑动……常意味着:(1)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即:f=fm 。(2)没有特殊说明一般认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5、对弹性绳、弹簧等:在其它绳刚断的瞬间或将物体释放的瞬间常意味着:弹簧(或绳)的长度没来即改变,所以弹力不变。
6、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至少、恰好、刚好、才能、为(不)使(要使),范围是多少……,常意味着要出现“临界问题”。
7、子弹恰(不)穿出、两个物体不相对滑动……常意味着:二者的末速度相同。
8、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合力为零。
9、细绳绷紧:
二、其他关键词
9、两个物体保持相对静止: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10、弹簧秤的示数:是物体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不一定是物体的重力)
11、失重:重力不变,物体受的拉力或支持力变小,加速度方向向下, 超重:重力不变,物体受的拉力或支持力变大,加速度方向向上,完全失重,物体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为零。
12、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指向圆心,且大小不变。
13、质点:不考虑此物体的大小。
14、沿直线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沿该直线。
15、缓慢、静止状态、匀速运动、平衡状态……等常意味着:合力为零、动能不变、力矩平衡。(水平力F缓慢的拉,求做功)
常见非常有用的经验结论:
1、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µ=tanα ;
物体沿光滑斜面滑下a=gsinα 物体沿粗糙斜面滑下a=gsinα-gcosα
2、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在速度相等时,距离 有最大或最小;
3、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最大的条件是: a=0或合力为零。
4、两个共同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两物体间的弹力为 =0 ,加速度 相等 。
5、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它们具有相同的 速度 ;
6、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度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
内能与什么有关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大小看 温度 ,做功情况看体积 ,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8、电容器接在电源上, 电压 不变;断开电源时,电容器上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 E 不变。
10、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 α衰变,内切圆是 β 衰变,α,β是大圆。
11、直导体杆垂直切割磁感线,所受安培力F= B2L2V/R 。
12、电磁感应中感生电流通过线圈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Q= N△Ф/R 。
13、解题的优选原则:满足守恒则选用守恒定律;与加速度有关的则选用牛顿第二定律F=ma;与时间直接相关则用动量定理;与对地位移相关则用动能定理;与相对位移相关(如摩擦生热)则用能量守恒。
例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长为L的轻绳静止地悬挂着,一颗质量为m的水平飞行的子弹击中木块,并随之一起运动.则子弹以多大的速度击中木块,才能使绳在木块运动中始终绷紧
二、审题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高考物理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同学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例如题目中说“光滑平面”,就表示“摩擦可忽略不计”;题目中说“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则隐藏较深,或者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摩了.
例题2: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距地面高为h处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在距抛出点水平距离为L处,有一根管口比小球直径略大的竖
直细管,管的上口距地使小球能无碰
撞地通过管子,可在管子上方的整个区域里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求小球的初速度V0、电场强度E的大小及小球落地时的动能EK。
【点评】:本题的一个关键点在于要挖掘出“小球能无碰撞地通过管子”背后所隐藏的物理条件是“小球落至管口时水平速度恰好为零,只存在重力作用方向上的竖直速度”,然后利用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分别建立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学方程.
五、临界问题
当某种物理现象变化为另一物理现象,或物体从某种特性变化为另一种特性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通常叫做临界状态.出现临界状态时,既可以理解为“恰好出现”,也可以理解为“恰好不出现”.习题中常常出现“正好”、“恰好”、“最大”、“最小”、“刚能”、“至少”、“尽快”、“不超过”等一类特殊词,这些词往往暗示着临界状态的存在.解决临界问题。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以定理、定律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二是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值.
在高考复习阶段,经常会遇到一类专门研究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时的临界状态的题目.
如图所示,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或轨道的弹力)刚好等于零,即小球的重力提供其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可得
所以,小球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V临界(V≥V临界时,绳对小球产生拉力或轨道对小球产生向下的压力).小球不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V临界,这种情况中小球还没有到达最高点就脱离了圆轨道.
在本题中,我们把分析的着眼点放在了小球过最高点的受力和运动状态上,因为只要保证小球在最高点做圆周运动,就一定能保证小球可以做完整的圆周运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