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万名科学家排⾏榜22年综合榜:TOP1000中国学者共10⼈
作者:秦陇纪
整理编译:张佳,元⼦
【新智元导读】全球前10万名科学家排⾏榜中,美国科学家遥遥领先,美国、英国、德国、加拿⼤、⽇本排名前五,中国排名第12,有1646位科学家上榜,排名top 1000的科学家有10位。
观察、测量⼤学质量,是社会科学问题,可以测试学⽣素质,也可以⽤量表反映学校质量,⽐如⼤学排⾏榜、学者排⾏榜。常见⼤学排名有美国News & World Report,英国泰晤⼠报THE/QS,上海交⼤ARWU等。
选择影响因⼦、权重和计算⽅法不同,得出综合评分就不同,各排名榜⾥列出的⼤学得分、次序就不同。
⼤学排⾏榜对学⽣、家长和社会来说,简化了认知过程,⽅便判断学校质量。纳税⼈、政府机构、捐资助学⽅和学校领导等,可以直接采⽤作为衡量、考核、判断⼤学的参考,⽐如,国家⾃然基⾦会的留学奖学⾦就要求⼤学排名多少以内如何资助。
科学家排名不同于⼤学排名,常见只有⼀种: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的⾼被引学者榜,每年发榜都能引起各⽅⾯关注。
该排⾏榜局限于21个领域6000⼈左右,以被引⽤数作为唯⼀指标。许多研究表明,仅靠被引量反映科学家的影响⼒和成就并不准确。
科学家的论⽂有成熟性、细化型的,有宏观性、发展型的,有开拓性、颠覆性的,也有领域圈⼦太⼩、互相交叉应⽤的,等等。
早于当前研究⽔平的具有先见性的、颠覆性的论⽂,往往⽐成熟性、发展型的⽂章的引⽤要低得多。所以,⾼被引者榜,并不能准确量化科学家论⽂的质量。
(Stanford University)全球科学家排⾏榜简介
图1:约翰·约阿尼迪斯(John Ioannidis)
2019年7⽉6⽇,斯坦福⼤学(Stanford University)统计学院(Statistics)⽣物医学数据科学(BiomedicalData Science)系的卫⽣研究和政策(Health Research and Policy)实验室的医学教授(Professorof Medicine)、荣誉理论科学博⼠(DSc)、医学博⼠(MD)约翰·P·A·约阿尼迪斯(JohnP.A. Ioannidis)带领的团队,公布了不同于⾼被引学者榜的全球排名前10万科学家榜单数据。
Ioannidis团队使⽤了⼀个综合了六种引⽤指标的打分,从近七百万科学家⾥,挑出世界前10万名科学家(1.5%)(PLOS Biology,17:e3000384,2019),能够更客观,更真实的反应学者的影响⼒。
综合打分(PLOS Biology,14:e1002501,2016)使⽤了如下六个log标准化的引⽤指标的加和:总引⽤量,Hirsch H-index,共同作者修正的Schreiber Hm-index,单独作者,单独或者第⼀作者,和单独、第⼀或者最后作者的⽂章引⽤量。
前1000名综合打分榜的科学家⾥有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影响⼒的科学家,但他们常常在科睿唯安⾼被引榜的1000名之外,事实上只有322在千⼈综合榜上的⼈也在千⼈被引榜⾥⾯,⽽千⼈被引榜⾥有许多⼈没有任何单独、第⼀或者最后作者的⽂章,这些结果表明综合榜要⽐⾼被引学者榜有较⼤的改进。
Ioannidis团队2019最近科学家(1.5%)(PLOS Biology,17:e3000384,2019)学者排⾏榜,包括⼀份1996~2017的“22年综合榜”(career-long)、⼀份“2017年单年榜”、等五份综合打分表。
两个榜单分别列出了全世界约700万名科学家中排名前10万⼈的榜单,涵盖⽂、理、⼯学科包括22个领域和176个⼦学科。排名⽅法研究论⽂Supplementary datatables for "A standardized citation metrics author database annotated forscientific field" (PLoS Biology 2019)发表在PLOS Biology上。
技术公号“数据简化DataSimp”上可下载秦陇纪翻译的中译⽂、英⽂原⽂、数据分析程序源代码、5份最新排⾏榜,共8个⽂件的压缩包。
全球科学家排⾏榜(前10万名和中国学者筛选)总体概述
全球科学家排名(前10万)综合榜概述
全球科学家榜⽂、理、⼯所有学科分成22领域、176⼦学科。在1996~2017的“22年综合榜”(career-long)⾥,美国有46013⼈,澳⼤利亚有3106⼈。中国只有1646⼈,⽐⼤多数西⽅国家(以及⽇本)低。不过2017年单年榜美国降到42455⼈,⽽中国增加到4668⼈,仅仅少于英国(9467)和德国(5225),这反映出近年来国内⾼端科研⼈才数量的快速提升。
从这前10万名科学家的国籍看,美国科学家遥遥领先,美国、英国、德国、加拿⼤、⽇本排名前五。
榜单前10名的7位是美国科学家,全部则有46013位美国学者,其中有2011位来⾃哈佛⼤学,其次是斯坦福⼤学、华盛顿⼤学、密歇根⼤学等。美国学者在科研领域独领风骚,遥遥领先第⼆名的英国(9780位)。
图2:全球排名前30的科学家名单
对于具体的个⼈,瑞⼠著名学府洛桑联邦理⼯学院的光⼦学和界⾯实验室主任格雷策尔教授排名第⼀。他曾因发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享誉世界,这种电池也被冠名为“格雷策尔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现如今已以数兆⽡级规模的⽣产线实现了批量化⽣产。
同时,该电池也成为当前尚处于开发阶段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奠基⽯。洛桑联邦理⼯学院是全球各⼤⾼校排⾏榜上前20的常客。
此次出炉的全球科学家10万强中,洛桑联邦理⼯学院还有156名科学家上榜。排名第⼆的是美国数学物理学家、普林斯顿⾼等研究院教授爱德华·威滕,第三的则是亚洲排名最⾼的新加坡国⽴⼤学⽣物化学家贝烈炜教授。
格⾥菲斯⼤学周耀旗教授(6万多名)了影响⼒⾼的⽼师、朋友和同事,直观检验此榜准确性。他的研究⽣导师George Stell和Harold Friedman都在6万名,尽管他们已经去世多年。⽽他的博⼠后导师Martin Kaplus则⾼居159名。说明该榜单有⼀定的准确度。
从⼤学来讲,美国的哈佛⼤学22年综合榜有2011⼈,相⽐⽽⾔,清华⼤学、北京⼤学、中国科技⼤学分别有87、57、40⼈。澳⼤利亚的格⾥菲斯⼤学63⼈。⽽在2017年单年榜,美国的哈佛⼤学有2064⼈,清华⼤学、北京⼤学、中国科技⼤学分别有223、140、113⼈,⽽格⾥菲斯⼤学有83⼈。
当然这个排名榜有其局限,⽐如它没有考虑⾃⼰引⽤⾃⼰的程度,⽽且还是以各种不同被引⽤率为主,共同第⼀作者,共同通信作者是不管的,屠呦呦就不在上⾯。但⽐仅⽤全引⽤率的科睿唯安的⾼被引学者榜要更加平衡⼀些。
上海交⼤ARWU下期是否加上这个综合打分榜来做⼤学排名?科学家⽽不是商业化公司做的排名榜仅仅是⼀个开始,将来不久我们能看到更多、更准确反映学术影响⼒的排⾏榜,譬如说颠覆科学家排名榜。
全球科学家排名(前10万)综合榜分析
对这前10万名科学家的国籍统计可以发现:中国学者位列12 美国学者独领风骚:
前10万名科学家中,有46013为美国学者。美国学者在科研领域独领风骚,遥遥领先第⼆名的英国(9780位)。排名前五的是美国、英国、德国、加拿⼤、⽇本。中国前10万名科学家⼈数排名第12,有1646位:
10万名科学家中,有2011位来⾃哈佛⼤学。其次是斯坦福⼤学、华盛顿⼤学、密歇根⼤学等。⽣命科学是热门近7000位科学家从事神经外科相关研究
⽣命科学是最热门研究领域。从事神经病学与神经外科先关研究的科学家⼈数最多,达6955位。1647位中国学者上榜10位中国学者跻⾝前1000。
全球10万科学家⾥的中国学者
中国前10万名科学家⼈数排名第12,有1646位,有87位来⾃清华⼤学。我国科学家排名以中科院为⾸,其次四川⼤学、复旦⼤学、浙江⼤学、南京⼤学、上海交通⼤学、清华⼤学等⾼校的科学家均荣
誉上榜。10万名学者中有1647位来⾃中国。在这1647位中国学者中,有90位来⾃清华⼤学。
图7:我国排名前30的科学家名单
世界大学前十名图8:进⼊榜前1000的中国学者top10
中科院王中林院⼠是唯⼀⼀位进⼊榜前100的中国科学家,列第15位。进⼊榜前1000的中国科学家⼀共10位,分别是中科院王中林(15)、中科院朱健康(206)、四川⼤学徐泽⽔(431)、复旦⼤学赵东元(481)、浙江⼤学王伟(597)、南京⼯业⼤学张军(662)、南京⼤学王颖(735)、上海交通⼤学Zhang,Wei(916)、东南⼤学曹进德(919)、苏州⼤学何吉欢(924)。
2019年全球科学家排⾏榜(前10万名)5种电⼦表格下载
世界TOP10万科学家(完整榜单)下载链接:
这个事情很好,很有代表性。10万科学家中,美国与中国的对⽐是46013⼈:1646⼈。美国是占了排⾏榜的46%,⽽中国是1.6%。
世界上好多伟⼤的科学家都是过世多少年后,才被世⼈认可,他们的思想是⾼度创新和超前的,不能被当代⼈所理解。不少⾼引与作者本⼈宣传能⼒有关。
前⼏百到⼀千可能还有些靠谱,排名到10万就纯属扯淡了。⼈类科学研究成果知识体系如果是⾦字塔结构,这⼗万脑洞可以试试去排列;如果压根不是⾦字塔结构,⽽是复杂、多重、开放的⽹络结构,⾼校排名要按教师在其领域排名来计算更合理。
如果⼀个学校能够把重量级的科学家招聘过来,就是⼀流的。我们的⼈才⼯程就是这样⼲的,估计⽼美现在也发现了问题,才限制科学家来我国交流。可以向编辑申诉,顺带⼀提,审查⼈员和编辑不是⼀码事。
排名⽅法研究论⽂Supplementary data tables for"A standardized citation metrics author database annotated for scientificfield" (PLoS Biology 2019)发表在PLOS Biology上。
本⽂授权转载⾃来⾃公号科学Sciences(ID:SciencesPub),作者:秦陇纪,时间:20190916 Mon ©数据简化DataSimp社区2010-2019NC⾮商业授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