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贵港市下周村人才的调查报告
作 者 | 覃敏尧 |
学籍批次 | 0809 |
学习中心 露天西瓜种植技术 | 广西平南奥鹏学习中心 |
层 次 | 专升本 |
专 业 | 行政管理 |
指导教师 | 刘颖(3) |
内 容 摘 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乡矛盾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
重要部署,强调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成了社会的主旋律,笔者对贵港市一个村庄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考查,对该村庄的现状、问题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村缺乏人才。本文通过对下周村的调查的资料来研究新农村人才问题。对农村目前人才缺少,大都进城务工,从多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着重论述了农村劳动力目前的现状采取的对策,国家、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农村本身调整经济机构,发展非农产业,为本地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关键词:下周村 人才 流失
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贵港市下周村人才的调查报告
目前的现状是城市不可能吸纳这么大数量的农村青年,并且大量进城务工给城市带来的问题我们是有目共睹的,“空壳化”村庄中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妇女等问题早已为大家关注,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的智力支持。绝大多数学者已经一致认为,靠农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这条城市化的道路行不通,唯有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使农村尽快走上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道路,这才是根本出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村青年的就业,要开辟新的道路,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自己的村庄。那么,研究农村青年在城市中的就业渠道,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一、下周村调查情况
(一)下周村村民收入概况
下周村如同这一带的其他村庄一样,村内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约有劳动力的80%—90%)都外出打工。据了解,青年劳动力大部分去了南方,而年龄稍大些的就在城里务工。村民介绍,现在下周村民的经济收入大部分是靠打工收入,有一部分收入是村民搞副业的收入,而种田收入在下周村民的收入结构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村民们普遍反映,虽然
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且实行了粮食直补,但是种田依然是不划算的,因为生产物资价格(包括种子、化肥、机械、电力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太快,以至于超过了国家给予的补贴,部分农民还是不愿意种粮。下周村的副业主要是种植西瓜,但是村民们又反映西瓜的种植目前处于单个村民单干的阶段,投入大收益小,无人带头组织大规模生产经营。近几年,下周村有不少农户贩卖水果,商业收入成了这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调查过程中发现,该村有6户养猪专业户,成为他们的收入来源。
下周村村民家庭费用开支主要是子女上学、婚嫁和建房三大项。在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0亩的情况下,他们仅靠土地经营难以支付如此大额支出,只有靠外出打工才能得以支撑。农村和城市隔离起来,没有天灾人祸的话,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单凭种地,种金子也富裕不起来的,一户,四五亩地,就算一亩收入1000元,一年才挣多少呢?但大部分村民迫于在城市生存的压力,他们还是过着“候鸟”一样的生活,每年往返于城市和下周村之间。现在,能人纷纷离村,留守下周村的是“386199部队”(女性、儿童和老人),在各自的一亩二分地上留守着,平时遇到个喜忧白事都不到青壮年劳动力,更别说大家积极促进下周村的建设发展了。客观地说,下周村是大有人才的,自古农村就多能工巧匠,多贤才。但目前的情况是,首先:大批的农民像海水一般涌向了大中城市,一浪高过一浪,“在城市拾垃圾
都比在农村辛勤劳作一年的收入高”“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间房”等呼声下,大量农村人才流向了城市。其次:一年一度的高考将该村中的聪明人吸引到了城市,一本线、二本线、三本线的高考“杠杠”,在其父母辛勤汗水的浇灌下,村中不少人成了“鲤鱼”,从此远离农门。甚至读了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也大多不愿回到“苦难”的农村。但凡有点能力、有点想法的村民义无反顾的冲向了城市务工,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年轻人,“3899”从事着单一的、传统的、缺少科技含量的种植业。
(二)下周村总体劳动力文化层次偏低
笔者经过调查,该村劳动力共总数1120人,将近一半初中文化程度,占45%,小学文化程度者占28%,还有占绝大多数的中年妇女文盲体占14%,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12%,全村只有12名大学生,也是近几年大学扩招的产物。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该村的教育太落后了。
(三)下周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
下周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出去务工,村中剩余“389961”部队,仅仅留守老人、妇女在从
事农业劳动。首先:村中青壮年劳动力比重下降,中老年是主体。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中,30岁以下的劳动力仅占13.6%,46岁以上的占48.5%。其次:农户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中,30岁以下的占71.8%,46岁以上的占7.2%;男性占62.8%,女性占37.2%。
仅有的12名大学生,他们都去了大中城市,铁了心的不准备回来。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虽然提升,但与乡外务工劳动力文化程度相比存有较大差异。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几乎没有,只有分布在两个自然村的赤脚医生,自己去参加学习。下周村劳动力的总特点: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结构偏低,农业留守人员呈现老龄化、女性化、没文化“三化”。
二、农村人才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体制是人才缺失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把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建设成强盛的工业国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依靠农业农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在我国,主要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把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利润,再通过严格控制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把工业利润转化为财政收入。因此,农村地区的收入被人为地压低,农民
承受了沉重的负担。为了稳定农业这个基础,就必须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政府主要依靠两种方式来达到目的:一是农业集体化和工分制;二是户籍制度。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堵“墙”,把城市和农村分割成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也就是二元经济。这是中国农村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同时,国家也从农业税收、农业储蓄等渠道获得大量的资金积累。为了保证从农业中获取稳定的工业化资金,在政策上,实行严格的城乡分割政策,如城乡分割的户籍政策、财政、就业政策、住房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在制度设计上逐渐形成和强化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