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公司名字写在前面:我们回到中国,由于特定历史原因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将“中国篇”分为四个部分来说,即中国大陆篇、篇、中国香港篇和中国澳门篇。两岸四地,四个不同的经济体,肯定都有他们不一样的公司传奇、企业故事,或精彩或悲壮或伟大或生死轮回……,就如同我们这个饱经磨砺又多灾多难的民族一样。然而相比中国其他地区,大陆是发展和开放市场经济最晚的,哪一家大陆企业能代表大陆呢?我们预选了8到10家大陆企业,比如海尔、联想、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铁总、吉利、华为……,但最终还是将决定“华润”作为我们本期将要讲述的对象。那么,华润企业的发展历程能作为现代中国企业代表么?你不了解的华润又是怎样一个企业?
但华润能代表中国吗?论体量,它还赶不上中石化的一个零头;论品牌知名度,不及联想、华为。然而,华润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完成了任何一家公司从未肩负过,在今后的历史中也可能不会肩负的任务。与韩国三星那种自成“帝国”不一样的是,华润始终是伴随着它身后的共和国——与其一起成长的企业,也被誉为“共和国的企业长子”。正如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所言,“华润的历史,是一部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前赴后继、奋发图强的爱国史”。同时,从商业的角度,通过环顾华润我们也可窥视,现今中国的商业生态是缘何形成
联和行,也即华润的前身。联和行的成立,是时任中央特科负责人的同志一手策划的。1931年夏,他在上海交给秦邦礼两根金条,指示他以此做资本,以开店为掩护,为党建立秘密交通站筹集和保护党的经费,并暗中为中共提供无线电、药品等这些在当时被国民党严密封锁的战略物资。就这样秦邦礼创办了后来华润公司,成为了华润第一创始人(秦邦礼,化名杨琳,是时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的胞弟。) 抗日联合统一战线成立后,再次指示杨廉安到香港开公司,协助八路军驻港办事处工作。1938年夏,杨廉安化名杨琳带着当初结业时留下的资金,出现在香港的街头,不久即开设了“联和行”,总部位于香港中环毕打街
抗战年代,联和行与廖承志、潘汉年领导的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及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联手在香港和海外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募捐活动,“联和行”将募捐到的钱物,经秘密通道辗转运抵武汉、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再分批转运到抗日根据地,为前线浴血奋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输送了大批西药、通讯器材和运输车辆。成为内地战场与海外支援阵线上的传输纽带。
“特殊”的解放战争时期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解放战争的爆发,华润也注定扮演特殊的角。这时期华润千方百计突破封锁,采购和运送内地急需物资,有力地支援了三大战役、渡江作战,直至后来解放全中国。1946年秋,国共“和谈”破裂,周恩来赋予联和行新的使命,1、打通海上运输,发展国外贸易,交流国内外物资;2、完成财政任务;3、培养对外贸易干部。 1948至1949年华润历经艰险先后分四批把358位著名民主人士、765位文化名人及爱国华侨从香港秘密运送到东北解放区,保证了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的胜利召开。
“如果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百万支前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小车里装的许多军需物资则是华润提供的。”华润董事长宋林说。
从“联和行”到“华润公司”
1948年,“联和行”联和行进行改组、扩大,更名为“华润公司”。华润之名,取自的字“润之”,寓意“中华润之”。同时,还有“中华大地,雨露滋润”之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华润扎根香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的国有企业,成为国家对外贸易的窗口公司。
钱之光
1947年3月,根据周恩来、任弼时关于“去香港主持海外及内地经营,并筹划今后蒋管区地下党经济接济”的指示,到大连组织中华贸易总公司。1948年,到香港组建华润集团总公司,任董事长,进行贸易工作,并以此为掩护开展上层统战活动。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新中国实施物资“禁运”,发动“绞杀战”,妄图从物资上扼杀中国人民志愿军。 为了保证进口物资安全运回大陆,华润采取了比较策略的方针:避免从香港直接到大陆,而是转运澳门,因为在“港澳”之间没有“禁运”,物资由澳门运回内地。华润成立了“兴隆行”,专门联系海上的秘密运输。 在长达3年的战争期间,华润通过香港的“水上人家”,通过霍英东和其他爱国同胞,保证了进口物资的运输。1950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进口达3.9亿美元,1951年进口6.47亿美元,1952年进口3.01亿美元。
从党产到国产:新中国的窗口
1952年,华润公司被指定为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划归中央贸易部管理。 1952年以前,华润公司归属中共中央办公厅管理,是党企;1952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所有党企移交国家,同年10月,华润归属国务院外贸部管理,成为国企一员。 10月24日,经资产评估,中央贸易部向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支付了收购华润公司的资金。至此,华润14
年的“党产”生涯结束,依靠两根金条起家、历经战争洗礼的华润,此时已成为一家拥有2000万美元资产的外贸重要企业。
1962年,在周恩来与的支持下,国务院批准了外贸部开行供应香港鲜活物资直达快车的请求。华润属下五丰行承担起内地鲜活冷冻食品供港的“三趟快车”的运作。所谓的“三趟快车”分别是从深圳始发的751次、从上海始发的753次、以及从郑州始发的755次。40多年来,“三趟快车”运往港澳的活猪牛羊超过1亿头,鸡鸭鹅数十亿只,冷冻食品200多万吨,塘鱼鲜蛋及新鲜瓜果蔬菜等更是不计其数,保证了香港的食品供应。
创办广交会
1957年华润发起并筹办首届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拉开了后来我们熟知的“广交会”的序幕。 1957年,华润为内地成功引进了“通过展览会的形式,聚集交易双方,集中展示商品,看样成交”的交易方式,这就是迄今经久不衰的“广交会”模式。随着周恩来总理的视察,广交会奠定了“国家级”的地位。“很重要的一点是,从此,新中国才真正懂得了和平时期的贸易应该怎样做。”一位退休的原外贸部官员说,广交会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能通过打电话、拍电报的封闭贸易模式。贸易模式的改变,也提高了外贸贸易的交易量,增加了经济
效益。
第二经贸部
1973年3月10日,同志复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同年5月,中央委托同志主持外贸工作。1974年7月1日,他同外贸部负责人谈副食品出口问题,就在这次谈话中,又谈到华润,他说:要“把华润公司扩大,使它变成‘第二经贸部’,让它到外国去设公司、仓库。这样搞可能会有个把人叛变,出一点毛病,但不要怕,胆子要大一些。” 的这些讲话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三来一补”的经验
因此1975年开始,华润首创了“三来一补”,开启了香港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先河。他们在深圳开展来料加工业务,组织港商参与其中。例如,五丰行从泰国进口绿豆,运至国内加工龙口粉丝,再出口香港市场。1978年,国家计委根据华润的经验,出台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即22条)并上报国务院,7月国务院批准颁布。由此“三来一补”在内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成为内地早期改革开放的重要形式。
改革开放后的转型
1980年代华润由代理贸易向自营贸易转型,努力发展中长线投资项目,重点投资了零售、房地产、电力、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渐趋大型化和专业化,为今天成为香港和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多元化企业之一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之后的华润历经了几次变化,目前集团主营业务包括:日用消费品制造与分销、地产及相关行业、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医药制造与分销。华润还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万科公司、以及保健品企业东阿阿胶的第一大股东。
1992年华润拥有了第一家上市企业——华润创业,由此推动华润的公司组织形式由国营公司向国有控股、股份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从1985年至1997年,华润先后在美国、荷兰、奥地利、南非、日本、新加坡、越南、泰国、沙特、阿联酋、澳洲、匈牙利、俄罗斯、加拿大、印尼、马来西亚等地设立了贸易公司或办事处,进行多项投资。有影响的包括:温哥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地产项目,巴布亚新几内亚、刚果的森林开采项目,法国的依博表芯生产项目,俄罗斯的芯片研制项目。1997年2月,华润全线结束贸易业务,开始清理关闭海外企业。截至1998年4月,华润海外业务基本结束,目前超过90%的业务和资产都在内地。
之后的华润,更致力于在主营行业取得领导地位。旗下的啤酒业务(华润雪花啤酒)-自2005年起销量居全国第一;超市业务(包括华润万家、苏果和原家世界)按营业额计,居于全国第一;地产业务兼顾发展商业与住宅物业,成立了华润置地,同时也是中国地产巨头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再造华润
华润进军内地,通过并购重组、产业培育、改造国企、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打造差异化生意模式、实现总部价值创造等途径,成功建立起一批具有行业领导地位的主营业务。从2001年至2009年,华润完成两个“再造华润”的宏伟战略目标,企业的资产规模和效益较2001年翻了两番。华润连续10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在业务转型、管理变革、组织发展、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综合竞争实力大大增强。截止2011年华润集团营业额3,365亿港元,利润总额358亿港元,总资产7,644亿港元。
在不久前公布的2013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华润以营业额524亿美元首次进入世界200强,位列第187位,较上年上升46位。华润自2010年开始申报《财富》全球500强,当年进入全球500强排名第395位,之后连年大幅攀升,从2010年的第395位,升至2011年的
346位,再到2012年的第233位,直至2013年的第187位,4年中排名上升了208位。截至2012年底,华润的营业额、利润总额分别为3,309亿元人民币(以下简称亿元)、311亿元,总资产达到7,305亿元。
华润在大陆
历经七十多年发展的华润,当下是怎样的状况呢?首先,华润在大陆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自从华润进军内地后,通过并购重组、产业培育、改造国企、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打造差异化生意模式、实现总部价值创造等途径,成功建立起一批具有行业领导地位的主营业务。从2001年至2009年,华润完成两个“再造华润”的宏伟战略目标,企业的资产规模和效益较2001年翻了数倍。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法定股本100亿港币,是华润集团的旗舰香港上市公司,主要在中国经济较发达或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火电、风电、水电、煤炭及分布式能源项目。
华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华润银行、华润信托、华润投资、华润资产和汉威资本,并战略持有国信证券、鹏华基金、华泰保险等国内金融机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