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古文错误指正
常见古文错误指正
作者:付小平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9
        一、司母戊鼎应该是后母戊鼎
        《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尚书 泰誓下》:虐我即仇,抚我即后。
        由以上古文可知,,王也。所以司母戊鼎应正名为后母戊鼎,这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作的祭器。这样大的错误郭沫若居然没有发现,可能是走眼了,他老人家眼睛不好。
       
        二、贻我彤管应该是贻我彤菅
        《诗经·邶风·静女其姝》有云: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
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贻我彤管应该是贻我彤菅。《说文解字》上注:菅,茅也。所以贻我彤菅的意思是赠给我红的茅草。至于为什么叫茅草,其实是因为白茅草的花苞如同矛状,外面是红的皮,里面是白的可食用的花芽。后面有自牧归荑(放牧归来送给我花芽)当证明,归,通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荑,芽也,指白的可食用的茅草花芽。《诗经》中的手如茅荑之说(形容女人的手像茅芽一样又软又嫩)也可以作证明。白茅草的花苞(西南方言称为茅尖)是可以吃的,其中红的最好吃。民谣有三月三,抽茅尖的说法,正好是谈恋爱的好季节。
       
        三、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应该断句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中写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问题出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如此句读,且不说是否吻合原文语义,单说给翻译理解就带来重重障碍,致使出现了下列几种令人尴尬的情况:一是直译,则会叠
床架屋,与《孟子》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相背。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古代散文选》把行拂乱其所为解释为:所行不顺,使他所作的事颠倒错乱。释文语义重复且不通畅。二是意译,则会脱义不信,如,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把此句翻译为: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训诂了行拂,却脱漏了乱其所为,译文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单看是通畅的,而放在整个语段中则上下不连贯,语脉不畅,这与《孟子》精练简约”“气势浩然的文风不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