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第一篇: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概况。掌握大洲的分界线。
(3)能简单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4)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轮廓和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海洋与陆地”部分,激励学生利用以前的课外知识判断推测海陆面积的比例,从而鼓励学
生多阅读、多思考。“七大洲”、“四大洋”部分,强调利用各种地图、地理图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领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步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自觉保护环境,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
4、教材处理
本节教材内容都应从地图中分析、总结。教材中有较多的活动题的出现,我准备采用比赛、游戏、角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反复运用和观察地球仪、世界海陆图,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由此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录像”,由此导入新课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
(2)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判断,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于生活实际中,解决问题。
(3)多媒体教学法
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识的简化,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
三、说谈学法
指导学生运用图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展示,互动点评,学会读图和用图。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让学生观看在太空拍摄到地球的录像,从而引发对世界海陆分布的思考。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随意地转动地球仪10次,然后用手按住,计算出按住海洋、陆地的比例各是多少。进而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和“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读图分析,得出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让学生展开辩论: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还是“地球”?加深对世界海陆分布的理解。
3、在讲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的基础上,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迅速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4、指导学生读图,出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并重点强调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从而使得学生对大洲、大洋的空间位置有个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讲解大陆和大洲,
海与洋
的区别
5、填图比赛:在空白世界的海陆分布图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6、通过游戏,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1)辨认轮廓:将七大洲的轮廓用硬纸片剪下来通过观察,掌握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2)联想记忆:用多媒体显示各大洲轮廓示意图。在学生们充分想象后,说出各大洲轮廓特征,教师相应对应显示各大洲轮廓的几何图形。
(3)绘图比赛:引导学生在绘世界海陆分布简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标注赤道、回归线、极圈等特殊经纬线让学生初步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观念。
(三)知识巩固
师生共同观看“世界海陆分布”的录像,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加以总结,强调七大洲和四大洲空间位置关系。
(四)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加强学生的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位置意识。
第二篇:《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本节安排2个课时,今天说的是第一个课时。我说课的内容将按以下四个部分进行(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海陆分布》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前一节内容—《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备的知识。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不仅能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而且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出七大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读图分析、直观演示、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以及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七大洲的名称、形状及其分布;其次,将七大洲的空间分布视为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说教法和说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所谓“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法
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交流与交往的机会,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立性。
(2)游戏教学法
针对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好说、好动又好胜的特点,我准备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轻松又愉快的学习。 (3)读图分析法
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多种图片,让学生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读图析图
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4)直观演示法
利用地球仪、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强化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接下来,说学法
三、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能轻松、愉快的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建议学生采用以下学法:游戏法、读图分析法、观察法、拼图法、小组讨论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新课
针对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具—地球仪,接着提问学生在地球仪中蓝代表什么呢?设置疑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引入课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接着,教授新课
1、世界海陆分布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我准备采用游戏、读图分析以及直观演示法 首先,我会请一位学生上来随意地转动地球仪10次,然后用手按住,计算出按住海洋、陆地的比例各是多少。
最后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和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从而引导学生观察读图分析,得出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七大洲面积2、七大洲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拼图、直观演示和小组讨论法。
(1)名称(直观演示法)
我主要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了解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认识七大洲的名称,然后利用
自己编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七大洲的面积大小。 (2)轮廓(直观演示法) ①先用多媒体展示七大洲的轮廓,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请同学上来说出各大洲轮廓特征,最后再用多媒体显示各大洲轮廓的相似图形。例如,欧洲的形状像喇叭,大洋洲的形状像五边形,南极洲的形状像躺下的逗号。
②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大洲轮廓形状的认识,我用卡片将七大洲的轮廓剪下来,随机抽取,让学生逐一辨认。这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还增强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3)分布
七大洲的空间分布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和拼图游戏法。 ①首先,我展示了七大洲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各大洲的分布状况。
②我重点要求学生去发现洲与洲之间的位置关系。其次,引导学生观察洲界线图,最终让学生说出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