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6期策论园地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
唐睿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现代服务业水平提升有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合肥深度融入长三角,开启服务经济新时代,尤其是在当前疫情背景下,更应增强现代服务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抵抗能力,拓展其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合肥市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税收贡献度持续增加、行业发展趋于规范化、龙头企业作用显著,但仍然存在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差距较大、生活性服务业配套不足、各县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突出、非公有制企业进入门槛较高等诸多短板。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科学规划引导、创新管理执行体制,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界融合、延伸产业内在价值,促进国际接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注重科技赋能、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关注疫情防控、建立长效应急机制等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成效与问题提升路径
一、研究背景
(一)培育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只有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合肥市作为传统工业强市,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较为完善,但是生活性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仍然存在供给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这导致现代服务业发展非均衡问题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本市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缩小现代服务业的内部差距,推动现代服务业的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能够强化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合肥深度融入长三角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为合肥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长三角各城市应聚焦发展现代服务业。与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达城市相比,2018年合肥 市第三产业就业人数(701886人)略高于无锡和宁波,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0.28%)仅高于宁波,在长三角主要7城(见图1)中排名倒数,说明合肥市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程度较小,就业容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和长三角发达城市存在较大差距的客观现实%只有持续提升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对标长三角发达城市问题、补短板,才能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有所作为,实现与长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加快提升合肥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研究”
(立项编号:HFSKYY202002)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0-11-20
作者简介:唐睿,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讲师,博士&
角其他城市的协调发展。
(三)依托现代服务业开启服务经济新时代
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超过工业,服务业品种日益丰富,业态推陈出新,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门类。现代服务业作为服务经济时代下的支柱产业,正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18年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高达2668.69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7.9%,有力推动了全市服务业的升级转型。为了适应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合肥市应着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价值链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全面拥抱服务经济新时代的到来。
(四)紧扣时代机遇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积极申报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大力实施“32+9”项民生工程,鲜明的城市功能定位对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种种民生举措为现代服务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伴随着合肥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中等收入体的扩大,人民众对现代服务业的消费需求日益高涨,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加速转变,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合肥市应抓住居民消费升级的契机,有序引导居民增加相关领域消费,促进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增长。
(五)增强现代服务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抵抗能力
此次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服务业由于自身经营范围的广泛性、活动空间的分散性、与消费者的密切接触性,应对突发事件十分脆弱敏感,是受此次疫情影响的“重灾区”。根据合肥市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我市2020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4.8%,财政收入和支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4.8%,这表明由于疫情冲击,我市居民消费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补贴力度均有所下降,这对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只有尽快完善现代服务业应急机制体系,提升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稳增长、扩内需、促就业的重要功能%
二、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基本现状
(一"发展成效
1.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加速产业结构优化%2018年合肥市第三产业产值为3933.07亿元,占GDP比重50.3%,远高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46.2%)和第一产业(占GDP比重3.5%),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由图2可知,2015年至2018年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一直领先于传统
服务业,四年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达81.33%,远高于传统服务业33.39%的增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这充分说明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成长和高增长的产业特征,在优化服务业内部产业
结构的同时,也加速了宏观经济结构的升级换挡。
2.产业盈利能力增强,税收贡献度增加。合肥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从2017年185亿元左右增至2018年206亿元左右,增幅约为11.41%,说明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服务业企业经营状况较佳,企业良好的经营绩效保证了服务业供给的进一步扩大。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利润以27.99%的增幅在所有子行业中排名最高,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利润以18.67%的增幅排名第二,充分体现了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科技含量的跃升,现代服务业逐渐出现了高级化、专业化的趋势。产业盈利能力的增强对政府税收的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2018年合肥市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的68.7%,较上年增长1.17%,已经成为全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3.市场主体增长迅速,行业发展趋于规范。市场主体数量的多少能够有效反映市场的活跃程度,现代服务业消费需求的增长激励更多市场主体进入该行业,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的壮大又增强了行业供给,进而形成了产业供需双向扩容的良性循环。2019年合肥市第三产业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为212295户,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产业分别高出39.47%和9.69%,新增注册资本为5415.49亿元,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产业分别高出52.67%和2.64%,我市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和规模已经超过其他产业,成为驱动全市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市场主体的增长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持续多年的市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征集工作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标准化发展,2019年的试点申报范围涵盖了健康养老、家政服务、旅游休闲、人力资源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创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基本上实现了现代服务业的全范围覆盖。
4.部分行业发展迅速,龙头企业作用显著。近年来合肥市服务外包行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十三五”期间,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和就业人员数量持续增加,形成了以软件研发、呼叫中心、金融外包服务、动漫网游设计、数据分析处理等领域为主的服务外包产业集。在2018年第九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暨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评选推介会上,合肥市共有6家企业荣膺中国服务外包百强企业称号,龙头企业对服务外包行业的引领作用不断凸显。此外,合肥市会展业也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大亮点,目前合肥市本土成长了一批实力强劲、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会展组织企业,对于全市会展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019年本市会展国际化实现重大突破,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安徽国际会展
中心获得UFI (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合肥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组织评比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 市%的榜单中排名不断上升,在全国111个省会城市及地级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中位居第5, 较上一年提升2个名次#
(二"发展瓶颈
1•主要企业财务指标与长三角先发地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表1展示了 2018年合肥和长三角主要 城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财务指标情况,上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无论是利润总额还是资产总计都 远远领先其他城市,在长三角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合肥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资产总计超过了苏州和无 锡,
说明近年来合肥市主要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张,现代服务业市场容量持续扩大。然而,合肥 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仍然落后于苏州,且单位资产利润率仅为0.02,在四座城市中排名最后 一位,这反映了合肥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存在资产利用率低,经营效率不高等问题#合肥市规模以上 服务业企业亟须全面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以缩小和长三角先发城市的差距#
表 1 2018 年长三角主要城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城市利润总额(亿元)资产总计(亿元)单位资产利润率上海2705.66
82643.()6().0327苏州267.949846.42
().0466无锡
152.333270.510.0272合肥208.8310458.87"()2()()注:南京、杭州、宁波等地数据缺失#
2•生活性服务业配套不足#现代服务业可以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其中生活性服务 业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根据国家 统计局《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以及合肥市统计年鉴的数据①,对本市生 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分析可知,2018年合肥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总数为1372家,从 业人员平均人数为295690人,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总数为157家,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16764人,
生活性 服务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分别为生产性服务业的11.441和5.66%,二者发展极为不平衡& 生活性服务业供给存在明显短板,难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见图3)
300150
100
50
01-0
350 -]
200
■■从W 人员平均人数(人)
-----怯业数(个)
90000-8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图3合肥市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基本情况
3•各县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突出#合肥市各县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非均衡问题十分明显,以主要现代
服务业企业为例,大部分地区企业的利润总额为正,但是瑶海区服务业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18年底,瑶海区服务业企业亏损额高达13.7亿元,相较于上年跌幅为6.33%,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且近年来包河区、经开区、巢湖经开区、肥西县、巢湖市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出现了下降趋势,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放缓。此外,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头部效应”明显,部分发达市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集聚和垄断现象,2017年和2018年蜀山区、包河区、高新区三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占全市比重分比为89.39%和82%,空间发展非均衡问题限制了本市现代服务业资源的共用共享。(见图4)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III2017
=2018
==
1IIE“L三
200000-
长三角城市
图4合肥市各县区主要现代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万元)
4.非公有制企业进入门槛较高。2018年在合肥市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0强中,国有企业占据绝大多数,诸如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皖信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京福铁路客运专线安徽有限责任公司均位列前10名,这虽然证实了国有企业在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也反映了非公有制企业仍然面临市场准入门槛高、隐形行政壁垒、配套改革措施不完善等问题,现代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缺乏导致市场竞争不足,限制了行业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三、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提升路径
(一)科学规划引导,创新管理执行体制
坚持高起点编制合肥市现代服务业规划"首先将合肥市现代服务业规划与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先发城市的
有关规划相衔接,汲取其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先进理念与创新举措,立足本市的发展阶段和客观实际,提出可操作、能落地的行动方案。保持规划的前瞻性,在与本市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同时,规划战略、目标、举措应适度超前"其次,在省级层面的相关规划中着重突出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的作用与能级,不断提升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在全省的产业地位,突出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引领全省发展的责任与担当,统筹合肥市和省内重要节点城市现代服务业规划的制定,做到“多规合一”,力争“一张蓝图干到底”。最后,建立能够具体落实规划的体制机制,成立由分管副市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针对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进行明确分工,将发展目标精确分时、落实到人,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痛点"建立任务反馈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将现代服务业的具体指标作为考评部门与干部的重要依据,调动各部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政策扶持力度
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提升应“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不追逐产业规模和总量的短期扩大,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