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财政看王朝兴衰
作者:江泽涵
来源:《浙江人大》 2017年第8期历代王朝
以封建社会为代表的集权制政治的使命是建立起一套复杂的官僚制度来控制社会,而这一切必以雄厚的物资为基础,即从民间抽取足够的财政收入。这大概可以看作是税收的起源了。
以往的历史经济著作大多是将历史与经济割裂开。郭建龙以现代经济学的视角,将财政知识寓于历史叙述中,来探索传统政治兴衰与财政状况的密切关系。他破除“人云亦云”,论点新颖,论据有力,行文富有趣味。
譬如冯太后。作者赞她无愧为杰出的女政治家。北魏的地方基层政权组织实行宗主督护制,所控制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严重影响了赋税来源。给事中李冲提出“三长制”。当时官员霸占土地近乎疯狂,因此受到了他们强烈抵制。冯太后力排众议,果断改革,使户籍、土地、税基得以统计。此举使政权走向更为正规化,就这一功绩来说,冯太后绝不亚于唐太宗。
再譬如国富不一定民强论。隋文帝治国清明,本人生活朴素,何以传两世就断亡?与隋炀帝的残暴当
然有关系,但根本原因还在于隋文帝时建立的那套极端高效的抽税系统。国库充盈并不是因为民间经济繁荣,而是从民间过度抽取税收。隋炀帝更变本加厉,彻底抽干百姓。
本书并不是纯粹的历史解密,而是通过讲述故事,梳理两千余年的中央财政制度之流变与得失,系统地总结了历代财政治理的经验。
第一部分自秦汉至南朝,集权制和诸侯制并存。汉武帝武功卓著,经济上也颇有建树,除了建立盐铁国有体制,还开启了中央垄断的金融体系,作为聚敛钱财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历代政府所依赖。魏晋南北朝以土地和户籍制为基础,土地公有制初具雏形。上述三项体制演绎到今天,已然作为支撑现代经济和财政体制的三大支柱。
第二部分自北朝至南宋,集权制日趋完善,财政却整体失控。以唐为例,玄宗晚年北方边事吃紧,由于负担不起军费,终于撇开了“贤相集团”的节省开支论,倒向“聚敛集团”的增加税收论。不得不提的是,唐玄宗设立节度使,将行政、司法、财税、军事权合一,节度使权力膨胀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唐中后期中央政府更为薄弱,根本无力镇压藩镇。武宗甚至发起灭佛运动,通过没收寺院财产,强迫僧人还俗,来增加纳税人口和财政收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