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预习自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léng(棱)角 黧(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歌词lí)黑 冻疮(chuāng)
qián(虔)诚 rú(蠕)动 腈(jīng)纶
骤(zhòu)然 漫yì(溢) 懈怠(dài)
dūn(敦)实 蜿yán(蜒) 演yì(绎)
2.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安营扎寨: 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2)气喘吁吁: 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3)接踵而至: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4)川流不息: 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 (比喻、拟人)
(2)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拟人)
4.根据示例,仿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
示例:钱塘潮铺天盖地汹涌而来,那气势就像千军万马在奔腾。
示例:西湖水云烟氤氲缥缥缈缈,那神韵宛如西子姑娘在浣纱。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时的所见所感。
B.到长江源头探险是十分困难的,作者就曾在冰河上摔断了尾椎骨。
C.文中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D.在冰塔林的砾石滩上,作者到了贝壳、植物的化石。
基础运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季节河已经干hé
道路也被遗弃
横陈的牛尸风干成标本
一只羚羊也不见
一只狼也不见
可是草山无休止地朝我蜂涌
而步履越发艰难
我多么渴想那条车水马龙的公路
以及公路那边的紫山峦
夕阳在身后轰然坠落
随即升起的某种预感
令我焦灼不安
(节选自马丽华《迷途》)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干hé(涸) 山峦(luán) 焦灼(zhuó)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蜂涌 ”,正确写法是“ 蜂拥 ”。
(3)“步履”中“履”的意思是 (D)
A.鞋 B.踩在上面,走过
C.履行,实行 D.脚步
(4)把画线的句子改写为反问句。
随即升起的某种预感 怎能不令我焦灼不安?
7.学校开展以“话说长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搜寻长江诗词】
(1)写出两句与长江有关的古诗词。(连续的两句)
示例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示例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撰写环保标语】
(2)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被破坏得非常严重,请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呼吁人们保护长江。
示例一:千金易得,一江难求。
示例二:保护水源,爱我家园,福荫后代。
【展望长江未来】
(3)小周同学来一段介绍长江的文字,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
有一首歌叫《龙的传人》,其中唱道:“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这些歌词从侧面反映了世人对长江的向往。事实上,无论从河流的长度,还是从流域的面积来看,长江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
长江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千万年,但是它依旧这样年轻,这样清秀,它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活力。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①处画线句中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 屈指可数 ”改为“ 名列前茅 ”。
②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 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与“ 养育了世
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调换位置。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回答下面的问题。
8.本文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请理清文章的脉络。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听见的景象。其中,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是写作的重点。先写在砾石堆旁看到的各拉丹冬奇美的景象;再写接近冰山、爬过冰洞时看见的奇景;接着写因滑倒摔断了尾椎骨而留在冰窟时,听到的强烈风声和看到的冰塔林仙境般的景象。
9.本文描写了各拉丹冬冰塔林的什么特点?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①美丽。如“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
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个美丽神异的童话世界。②威严。如“远方白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写出了冰塔林的严寒、凛冽,充满力量,令人敬畏。
10.有人说课文第6段写拍照、摔跤、受伤的细节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不同意。第6段写用新相机退后拍照,是为了拍出完整的冰山之大,显出冰山之壮观;写摔跤受伤是为了说明冰河的坚硬,并且照应前面引述的传说。这些都从侧面体现了各拉丹冬的条件恶劣,景观壮美,让人叹服、畏惧。所以不可以删去。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①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②,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转问建辉。
“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
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的一长段堡墙。又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