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塑造积极心理品质为导向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体系建设研究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个人成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反思以往的心理咨询工作体系,普遍存在工作目标不清晰、宣传重点有所偏倚、评价体系和转诊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应从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以塑造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重点,以预防学生心理危机发生为辅助的咨询工作目标;并坚持积极正向的宣传导向、积极探索高校与精神卫生机构合作的有效方式,以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体系;积极心理品质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238(2019)03-0044-04
DOI :10.3969/J.ISSN.2095-7238.2019.03.008
以塑造积极心理品质为导向的高校心理咨询
工作体系建设研究
傅艺娜,刘倩倩
(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济南250100)
收稿日期:2019-01-22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实证研究”(2019Y311)、山东大学教育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研究”(2019Y3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傅艺娜(1976-),女,山东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刘倩
倩(1981-),女,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心理测量。
济南高校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个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高校乃
至社会的安全稳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在高校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各高校普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心理咨询日趋专业化、规范化。目前,我国面临新的历史形势,心理咨询工作者也与时俱进,在分析国家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探索更加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工作体系。在既有文献中,大多数针对高校心理咨询的某一方面进行探讨。如有的研究者从心理咨询专业性的角度探索心理咨询工作体系构建,陈祉妍、朱蓉蓉等认为心理咨询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对工作伦理与标准流
程的重视不足等方面。[3][4]
专业性是高校心理咨询不
可忽视的问题,但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更需要探讨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目标、工作机制等问题。有的研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相关经验,如李焰、周丽等在探索美国高校心理咨询经验的同时,看到中外文化及高校教育理念之间的差别,提出借鉴其专业化和精细化的优点,发展
中国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倡议。[5][6]
周晨琛、易
姝薇等对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对高校心理咨询的实
际影响进行实证性研究,[7][8]李永慧、刘海骅等进一
步分析了在《精神卫生法》的架构下,实施高校心理
危机干预的思路和需要突破的方面。[9][10]郭晓飞、韩
梅凤等人在咨询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
究,[11][12]提出了构建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的积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