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的观后感范文(精选26篇)
神舟十四号的观后感篇1
还记得萦绕在耳边的那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如今祖国之强大,把曾经文人墨客的浪漫想象照进现实。中国航天人的奋斗,是以国为重、自立自强、成就梦想的行动,了不起的航天成就离不开航天人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和拼搏意识,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行稳致远,厚积薄发,不断收获着为梦想而奋斗的丰厚回报。他们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照亮强国之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如航天人一般,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迈向未来的漫漫征程!
神舟十四号的观后感篇2
中国航天英雄一次次来往于天地之间,一次次用“中国脚步”刷新太空里的“中国高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雕琢着我们建设航天强国的梦想和希望。
中国载人航天朝着星辰寰宇不断迈进,是国家科技力量日益坚实的生动缩影,是中国人自立自强和民族复兴的成功体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荣例证。
更重要的是,中国航天的实质性进步,正在激励着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焕发出中国人对民族的自豪,坚定着每个人对未来的信心。
神舟十四号的观后感篇3
我在电视机前观看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现场直播,觉得非常的震撼又兴奋,因为我们国家又成功发射了一次载人飞船任务,我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星空浩瀚无边,探索永无止境。我要积极锻炼身体,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我也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掌握技能,将来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虽然我只是坐在屏幕面前观看了这一盛况,可是我同样感受到了无比的激动和自豪。自1999年11月20日0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在茫茫大漠之中,历时二十多年的艰辛,正是因为那些宇航员,还有那些默默无闻,认真耕耘的航天人的无私奉献,
神十四航天员名单公布才有了如今的成就,取回了月壤,成功建设自己的空间站,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宇航事业最有分量的国家之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星空不再遥远,梦想变为现实,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荣耀全球!过去已成历史,未来依然可期。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我们期待留下更多的中国足迹。期待神舟十四号航天英雄凯旋归来!
神舟十四号的观后感篇4
北京时间6月5日10时44分,与预告的发射时间完全一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直上云霄,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迎来第三批航天员入驻,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自此开启长达半年的空间站生活。
神舟十四号任务意义特殊,可以形容为是一次圆梦之旅。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这意味着历经30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即将迎来空间站建成时刻,完成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对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来说,这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组队”飞行,陈冬、刘洋圆了再度进入太空的愿望,而蔡旭哲则是经历12年的苦练和准备,终于紧紧拥抱住了自己的飞天梦想。仰望星空,有谁不会为头顶上的“太空家园”感到自豪和骄傲?有谁不对航天员们在太空
的神奇体验向往和艳羡呢?
无论是航天员的飞天梦想,还是航天人的空间站梦想,都是一场无数人参与其中的接力赛。航天员飞天背后,是万千航天人的托举,是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撑;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每一次登高,都被亿万中国人牵挂和支持。航天员刘洋讲过一个小故事,航天员大队曾收到一封特殊来信,来信者名叫方国俊,是上世纪70年代我国选拔出来的航天员预备人选之一。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薄弱,难以支撑起载人航天这个庞大工程,飞天成了方国俊一生无法实现的梦想。他在信中说:“你们是幸运的,赶上了好时代,我为你们骄傲,更为伟大祖国骄傲!”或许,正是读懂了这封信,航天员们总会说,“我们带着祖国和人民的期盼圆梦太空”。可以想象,当中国空间站经过人们的天空,虽然相隔很远,无法相拥,但这种“相逢”何尝不是梦想的交会和相逢。
航天梦,中国梦,梦想总是不断远航,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空间站远远不是终点,对中国航天来说,这只是飞向更深更远太空的一个必经坐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将迈得更稳更远,也将激励着星空下的人们追梦不止、奋斗不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