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常识】⾼中语⽂教材⽂化常识汇总选择题(共77题)
⾼中语⽂教材⽂化常识汇总选择题(共77题)
1.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传》,别称《左⽒春秋》,和《公⽺传》《⾕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分封天下,⼀般就是功劳⼤的,分得⼟地多,爵位就⾼,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如晋⽂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C.⼦:古代对长辈的的尊称。
D.寡⼈:诸侯谦称,寡德之⼈。
选C.⼦:古代对男⼦的尊称。
2.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执事:是执⾏法律与裁决的官吏。
B.⼤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夫、⼠三级,⼤夫⼜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部历史学名着。它是⼀部国别体史书,⼜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策。《国语》是第⼀部国别体史书。
D.《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部历史学名着。它是⼀部国别体史书,⼜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策。《国语》是第⼀部国别体史书。
选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于对对⽅的敬称。
3.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卿:古代对⼈的敬称。如燕⼈称荆轲为荆卿。
B.竖⼦:对⼈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孩”的意思。
C.祖:临⾏祭路神,引申为饯⾏和送别。
D.古代⾳乐分宫、商、⾓、徵、⽻、变宫、变徵七⾳。变徵是徵的变调,⾳调欢畅;⽻,声调平和。
选D.古代⾳乐分宫、商、⾓、徵、⽻、变宫、变徵七⾳。变徵是徵的变调,⾳调悲凉;⽻,声调激愤。
4.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中庶⼦: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B.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称医⽣。
C.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种轻慢傲视对⽅的姿态。
D.《史记》是我国第⼀部国别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选D.《史记》是我国第⼀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5.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书记礼、乐、⾳律、历法、天⽂、封禅、⽔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韵之《离骚》”。
B.关中:嘉峪关以西,今陕西⼀带。
C.⼭东:崤⼭以东,即函⾕关以东的地区。
D.季⽗:叔⽗。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选B.关中:函⾕关以西,今陕西⼀带。
6.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B.亚⽗:对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亲。
C.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驾车的⼈。
D..窃:私下,常⽤作表⽰个⼈意见的谦词。
选C.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
7.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楷书也叫“⾏书”“⾪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直使⽤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B.汉字是⽅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来的“象形字”“指事字”;
C.合体字是以独体字为基础⽽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D.关于汉字的形成,前⼈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字法。
选A.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直使⽤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8.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篆、⼩篆、⾪书、草书、⾏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篆)和⾪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书—楷书)。
B.⾪书是两汉时通⾏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C.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书的简便字体,主要⽤于起草⽂书和通信,使⽤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D.⾏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草书易辨认。
选A.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篆、⼩篆、⾪书、草书、⾏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篆)和⾪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书—楷书)。
9.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由骈⽂和律诗演变⽽来。形成于唐宋,盛⾏于明清。
B.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规定,要求对仗⼯整,平仄协调。
C.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D.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字必为平声。
E. 对联为竖⾏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
选E.对联为竖⾏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10.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法
是“赋”“⽐”“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法的先河。
B.《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法。
C.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直⾔之者也”,“⽐者,以彼物⽐此物也”,“兴者,先⾔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D.古代⼥孩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后来⽤总⾓指代少⼥时代。
选D.古代少年男⼥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后来⽤总⾓指代少年时代。
11.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三径:古代隐⼠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B. 帝乡:皇帝居住的地⽅,也即所谓都城。
C. 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D.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低矮的坐卧⽤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选B. 帝乡:天帝居住的地⽅,也即所谓仙境。
12.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钟鸣⿍⾷:指⼤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中盛⾷物。
B. 东隅:⽇出的地⽅,表⽰早。
C. 桑榆:⽣长树⽊的地⽅,表⽰乡村。
D. 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后⽤此指投军报国。
D. 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后⽤此指投军报国。
建元是我国哪一个皇帝使用的年号选C. 桑榆:⽇落的地⽅,表⽰晚。
13.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冠礼,为成年⼈。
B. 投笔:投笔从军。后⼈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喻弃⽂从武,有志报国。
C. 晦:阴历每⽉的第⼀⽇;朔:阴历每⽉最后⼀⽇。
D. 六⽓:阴、阳、风、⾬、晦、明。
选C. 晦:阴历每⽉最后⼀⽇;朔:阴历每⽉的第⼀⽇
14.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声韵,描写楚地的风⼟⼈情,具有浓厚的地⽅特⾊,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称“”。
C.《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法的先河。
D.《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中原⽂化和南⽅楚⽂化的辉煌结晶。
F. 中国⽂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G.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两⼤源头。
选G.《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源头。
15.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兰诗》(别称《⽊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C.结发:古代成婚之⼣,⼥⼦要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D.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常⽤的姓,“罗敷”古代美⼥的通称。
选C.结发:古代成婚之⼣,男左⼥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16.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恭敬的习惯⽤语。
B.床:古代的坐具。
C.新妇:古代年轻妇⼥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称。
D.初阳岁:指刚⼊夏天。
选D.初阳岁:冬⾄以后,⽴春以前。
17.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下九:古代农历每⽉⼗九为下九,是妇⼥回娘家的⽇⼦。⼆⼗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B.六合:古⼈结婚要选好⽇⼦,要年、⽉、⽇的⼲⽀(⼲,天⼲,指甲、⼄、丙、丁……;⽀,地⽀,指⼦、丑、寅、卯……;年⽉⽇的⼲⽀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年,⼄丑⽉,丙寅⽇)都相适合,叫六合。⼜指东、西、南、北、天、地。
C.青庐:⽤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婚礼的地⽅。盛⾏于东汉到唐。
D.箜篌:古代的⼀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选A.下九:古代农历每⽉⼗九为下九,是妇⼥欢聚的⽇⼦。⼆⼗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18.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妾:旧时男⼈对⼥⼈的称呼。
B.公姥:公公和婆婆。
C.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D.黄昏:⼗⼆时⾠之⼀,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21时)。
选A.妾:旧时妇⼥谦卑的⾃称。
19.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23时),这⾥指夜深⼈静的时候。
B. ⼗⼆时⾠制,西周时就已使⽤。汉代命名为鸡鸣、夜半、平旦、⽇出、⾷时、隅中、⽇中、⽇昳、晡时、⽇⼊、黄昏、⼈定。⼜⽤⼗⼆地⽀来表⽰,以夜半⼆⼗三点⾄⼀点为⼦时,⼀⾄三点为丑时,三⾄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C. 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D. 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选B.⼗⼆时⾠制,西周时就已使⽤。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出、⾷时、隅中、⽇中、⽇昳、晡时、⽇⼊、黄昏、⼈定。
20.有关⽂⾔⽂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室奉祀时的名号。
B. ⼀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C. 也有个别朝代前⼏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朱棣称成祖。
D. 清朝努尔哈⾚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烨(康熙)称圣祖。
E.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治武功和德⾏卓着者⽅可⼊庙奉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