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答题卡要交回,试卷由考生自行保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家”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相比于古希腊文明从其起点上就不屈不挠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 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 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 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 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 由此可见, 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 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
“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
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 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
(摘编自《“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
材料二:“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 因此, 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 “积家而成国”,《大学》中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 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  “家齐而后国治”,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 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
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
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 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 改革之后的宗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包括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与尊重,以及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  “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阿克塞尔·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 “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
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阿克塞尔·霍耐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域的政治—道德意义;因为
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的心理前提, 是在一个和谐的、 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 ”阿克塞尔·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 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  “家”不再是宗法式的共同体,  “家”作为专制温床的时代,也早已过去。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  “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
在“修齐”与“治平”之间到新的连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
(摘编自《“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世纪初以来, 由国外传入的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传统家国关系受到挑战,  “家”的地位受到撼动。
B.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 “国是最大家”。
C.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扩展到整个社会,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
D.“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常常成为人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例证之一,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导致了政治上的专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儒家文明发展而成的“家国一休”秩序休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伦理底,成为“政治—道德”结构, 即民情的基础。
B.“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
C.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国文明,必须认识到“家”是中国人情感与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
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既是人类天然拥有的,也是家庭教化的结果。
3.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二作为论据的一项是(3分)
A. 《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木源,不可忘也。 ”
B. 《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
C.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D.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 ”
4.材料二有哪些论证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5.对于“家”的作用,两则材料的认识有什么不同?(4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长春特小吃文本一:
伯      乐
陈振林
他已经成为大将的时候, 他还只是一名不知名的小将。
但当初小将的心就不小,他一心要收复国土,迎回被敌军掳走的君王。他誓死杀敌,在一次与敌决战时,深入敌军内营,带领八百勇士干掉了敌军的八千大军。但是就因为此次不听将令,他被遣往他处。好在有朋友,小将拿着朋友的介绍信,来到了大将这里。
大将问:“你能带多少人马?”
“兵不在多, 而在勇。”不过七个字,小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将拍着小将的肩膀,知道小将是个将才。大将立即分给小将一千军士,小将喜笑颜开,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小将和当初一样,仍旧拼命杀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牛头山一战,是最大的一次胜利,狠狠地挫败了敌军的士气。捷报传到大将耳中,大将很是高兴。大将召来小将,和小将对饮了三大碗酒庆功。小将解开了自己的战袍,在他的背部,清晰现出“尽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他十八岁那天,母亲为他刺上的。看到这四个字,大将感动了,他轻轻为小将套上了战袍。晚上,大将和小将促膝夜谈。大将因为自己识才而自豪,小将因为遇到伯乐而感到幸运。天明的时候, 两人和衣卧在一张床铺上。 大将一次又一次地将战功如实上报,在上报的捷报榜上,小将的名字显眼地摆在最前边。
小将在大将的鼓励下,杀敌更加英勇。在小将的心里,收复失地一直是自己的梦想。他有了更大的计划。他想要招募军士,并向皇上报告了自己的想法。他知道招募军士是与朝廷规矩不符的,他也担心皇上会疑心自己日后反叛,于是专门向皇上作出承诺, 让自己的家人留在朝廷,算作人质。皇上答应了小将的计划, 让他招募军士。一支铁军在小将的精心
打理下,迅速形成。
有了自己的部队,小将的战斗力更强,接连打了好几次大胜仗。他抗击外敌,也平息内乱。在洞庭湖,他缴获乱军好几艘大战船。这些大战船,都是前方将军们没有见过的稀罕物。战船借助特殊的装置,可以在大江大湖上行驶如飞。战船上边也可以自由跑马,还有装置能够发射石头做成的子弹。
小将想起了自己的伯乐,那位大将,还有那一直在前线征战的韩将军。他选了最好的两艘战船, 分别送给他们一人一艘。 战船送到了, 回营的兵士向小将报告:接到战船的韩将军很是开心,只是您的那位伯乐大将阴沉着脸。
小将猛然想起,这时的自己,已是两镇节度使。 自己的那位伯乐大将,是三镇节度使。
“他的地位也还是比我高啊。”已是两镇节度使的小将对自己说。
“但, 您的名气已经比他大了。”小将身边亲近的军士小声对他说。
小将是不管什么名气与地位的,他的心里,只是想着杀敌,想着收复失地,迎回被掳走的君王。他带领着他的军队, 不停地驰骋在战场上。
在前方不停杀敌的小将听说,  自己的伯乐大将正在家里宴请皇上。皇上进门, “初坐”时就上了七轮小吃,每轮十道品种;之后名之“再坐”,上了六轮果品,每轮十一个品种;接着是“歇坐”,算御筵才开始,单单为皇上就上了下酒菜十五盏,每一盏是两道菜,共是三十道,光是吃螃蟹,就有洗手蟹、螃蟹酿橙、螃蟹清羹和蝤蛑签等四种吃法。不过,不到一个时辰,大将就让太监三番五次地将皇上请回了皇宫。
“您为什么不让皇上在府上多待会儿?”太监不解。
“你想想啊, ”大将慢悠悠地说,  “上次皇上到秦太师府上,吃了午饭就回宫了。 这次在我家的时间, 当然不能超过在秦太师家的时间。 ”
宴席散了,正在前方战场的小将也接到了班师回朝的圣旨。圣旨一道接一道,传来了十二道。 小将长叹一声,带回了自己的军队。
他的伯乐大将,正和皇上、秦太师在一起, 悠闲地端着酒杯。
小将抬眼望着北方,仰天长啸。
这一年的农历除夕夜,他被赐死于风波亭。
(有删改)
文本二:我国古代小说理论家似乎已经觉察出在塑造历史人物形象中存在的史实与虚构的矛盾, 并试图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如金丰在《新镌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序》中提出历史小说创作应依照虚实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不违背彰明的史实,又要进行必要的艺术虚构,这样才能服“考古之心”,又可“动一时之听”,既说服人,又感动人。而金丰所谓“实”就是指那些在史书中记载的确凿而详细的内容,为了既不违背历史的真实,又不至于把历史小说写成历史,就要进行必要的艺术虚构和艺术创造,增添丰富的但又合乎情理、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情节和细节。比如《说岳全传》,对岳飞性格类型的刻画,基本保留了历史的原貌,而对他的抗金活动的描写,则虚构了不少次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这些正是金丰这一理论主张的体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