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陶瓷
教学大纲
绪论
    一,概念界定:中国古代陶瓷的历史贡献及相关概念     
二,知行之间:中国古代陶瓷研究的历史
三,发微求真:陶瓷考古的研究内涵
参考文献:
1.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
2. 李家治:《中国科技史·陶瓷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3. 权奎山等:《古代陶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4. (明)曹昭:《格古要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
5. (清)蓝浦:《景德镇陶录》,《中国陶瓷名著汇编》,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
第一章 澄泥淬火-陶器的发展与原始瓷器的创烧         
  第一节 石火凝华:中国古代陶器的发展与代表类别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考古研究所等:《西安半坡》,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年。
2. 张弛:《中国南方的早期陶器》,《古代文明》第五卷,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6年。
3. 张江凯等:《新石器时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4.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黄冶窑考古新发现》,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
5. 姜波:《盛世风采:漫话唐三彩》,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二节 溯始循迹:从原始青瓷到成熟瓷器               
  参考文献:
1. 秦大树,谢西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越窑的历史与成就》,载《叠翠—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藏青瓷精品》,8—65页,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年。
2.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上虞县商代印纹陶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第11期。
3.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火烧山:原始瓷窑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4. 朱建明:《浙江德清原始青瓷窑址调查》,《考古》1989年第9期。
第二章 走向辉煌-成熟瓷器的发展与创新
第一节 青瓷风韵:魏晋南北朝瓷器生产的发展             
    1. 南方青瓷生产的成就
    2. 北方瓷器的创烧
参考文献:
1. 慈溪市博物馆:《上林湖越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2. 权奎山:《论洪洲窑的装烧工艺》,《考古学研究》(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3. 权奎山:《三国两斤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突出成就》,《跋涉集》,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1998年。
4. 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1期。
第二节 南青北白:隋唐五代瓷业生产的成熟与发展         
1. 改变人们生活的瓷器
2. 如冰似玉,走向辉煌的越窑瓷器                   
3. 类银类雪,以邢窑为代表的北方白瓷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寺龙口越窑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2.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邢窑遗址调查、试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4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3.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
4. 秦大树:《试论北方青瓷的改进和白瓷发展的分野》,《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40周年纪念文集》,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5. 谢明良:《记黑石号(Batu Hitam)沉船中的中国陶瓷器》,《美术史研究集刊》第13期台北: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2002年。
第三节 异彩纷呈:宋元陶瓷生产的全面繁荣
1. 名窑林立:宋元瓷器生产繁荣的表征与原因
2. 琳琅雅器:北方地区的主要生产传统
A. 定窑、汝窑与钧窑                         
B. 耀州窑与磁州窑                           
3. 煌煌大观:南方的龙泉窑与青白瓷               
  参考文献:
1. 穆青《定瓷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秦大树:《宋元明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3. 北京大学考古系等:《观台磁州窑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4. 秦大树,刘净贤:《梅青水碧 美艳青瓷——龙泉窑的历史与成就》,载首都博物馆编:《温温玉照青瓷——龙泉窑青瓷艺术》,1-29页,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年。
5. 刘涛:《宋辽金纪年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第四节 官民并举:异彩纷呈的明代瓷器                   
1. 明代瓷器发展概说
2. 景德镇官窑的主要成就
3. 景德镇民窑所体现的瓷器生产方式
4. 其他地区明代瓷器的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光尧:《明代宫廷陶瓷史》,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2.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3.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瓷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4. 郭学雷:《钧窑瓷器类型比较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7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5. 郭学雷:《明代磁州窑瓷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第五节 极致工巧:成就斐然的清代制瓷业                 
1. 一枝独秀—景德镇制瓷业的伟大成就
2. 其他地区瓷器生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王光尧:《中国古代官窑制度》,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2. 德化陶瓷特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第5期。
3. 刘幼铮:《中国德化白瓷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
4. 福建省博物馆:《漳州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第三章 文明使者-中国瓷器的外销
第一节 海路凿空:中国古代瓷器外销的肇始
第二节 陶瓷之路:唐宋陶瓷的海外贸易                   
参考文献:
1. 苌岚:《7-14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2. 三上次男(李锡经译) :《陶瓷之路》,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3. 谢明良:《记黑石号(Batu Hitam)沉船中的中国陶瓷器》,《国立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第13期,2002年。
4. 秦大树:《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第一个高峰——9~10世纪陶瓷外销的规模和特点》,《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年5期,32-49页。
第三节 白银资本:明代陶瓷的外销与影响                 
1. 器走天下:明代陶瓷外销的两次高峰
2. 文化的载体:中国陶瓷的世界影响
参考文献:
1. Seattle Art Museum, Porcelain Stori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0.
2. 郑培凯主编:《12-15世纪中国外销瓷与海外贸易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华书局,2006年。
3. Sten Sjostrand etc., The Wanli Shipwreck and its Ceramic Cargo, Department of Museums Malaysia, 2007.
4. 吴伟峰等:《海上丝绸之路遗珍:越南出水陶瓷》,北京:科学城出版社,2009年。
第四节 世界产品:清前期瓷器的国际市场                 
1. 远帆竞至:东印度公司的陶瓷贸易
2. 中西交汇:外销瓷器的发展与繁荣
3. 文化使者:瓷器传递的“东方印象”
  参考文献:
1. 胡雁溪等:《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中国清代外销瓷集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
2. 袁宣萍:《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3. David S Howard, Chinese Armorial Porcelain, Faber and Faber, London, 1974.
4. 碗礁一号水下考古队:《东海平潭碗礁一号出水瓷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
5. 李国荣主编:《帝国商行——广州十三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第四章.看图说瓷:陶瓷器装饰和工艺解读               
    参考文献
1. 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2. 扬之水:《古诗文名物新证》,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3. 倪亦斌:《看图说瓷》,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