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经》中的军歌嘹亮——《秦风无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
《诗经》里的军歌嘹亮——《秦风•无衣》教学设计.
                                    .
  .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中洋溢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
2、    结合本诗,体会《诗经》中的复沓之美,领略其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同仇”“偕作”“偕行”的递进层次,感悟复沓之美的特殊艺术魅力和丰富的表达效果。.
.
、导入.
课前播放的歌曲,大家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歌英雄赞歌是写给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勇士的。今年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风骨不灭,国人气节弥坚。我们民族,虽历尽苦难,却从来都不乏不畏强暴的民族风骨,万众一心的民族力量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今天,穿越千年,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古老的歌谣,被称作中国第一军歌的《秦风•无衣通过一段短视频先来感受一下——.
播放视频。.
、教学过程.
1、初读诗歌,把情感基调.
《诗经》里的军歌嘹亮,我们共同唱响——.
首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着把握一下情感基调.
一位同学起来范读,提示注意节奏、停顿和重读并引导学生体会感情基调: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凛然有刀剑之气”.
补充背景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提示是一次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也是秦国崛起的一次重要战争。《无衣秦地军民奋起从军、慷慨自救的军中战歌本诗主旋律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是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
2、再读诗歌,赏析复沓之美.
提问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最显著的艺术手法是什么?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本诗主要使用了复沓的手法复沓即重章叠唱,一咏三叹,回环往复,规律中变化,严格中有自由音节意象的反复对应着情感的缠绵,如环之无端,圆融无碍。.
提问请同学们出复沓的部分,尤其是注意整齐中有变化的地方,注意思考,你想象了怎样的画面?又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同袍”“同泽”“裳”让人想象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感受到豪迈的军威。.
修我戈矛” “修我矛戟 “”修我甲兵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让人想象到战士们磨刀擦、舞戈挥戟、齐心备战的情景,非常富有感染力。.
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写出了战士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共赴疆场的情景,写出了生死不离的战友情谊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提问:“王于兴师诗中有何作用?逻辑后置什么样的效果?.
提示:“王于兴师交代了背景,逻辑后置能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渲染紧张气氛,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提问:本诗的三章内容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提示:并非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感情砝码层层递进,感染力沁于心心灵深处的审美认知和情感升华,在螺旋形的运动中得以呈现和深化,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美不胜收。.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体现复沓之美的《诗经名篇?.
提示《关雎》《静女》《硕鼠》《蒹葭》等.
拓展结合前面学到的方法,分析鉴赏《蒹葭复沓之美.
小结:复沓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视觉上的整齐美,听觉上的音韵美,内容上的情感美。音节和意象的反复对应着情感的缠绵同为《秦风》,同用复沓,《蒹葭和《无衣》一则风神摇曳凄美感伤一则情怀激荡壮美昂扬,美美与共又美美不同,美不胜收正是《诗经不朽魅力所在。.
1、小组合作.
活动一声入人心.
具体要求六到八人一组,自由组合,结合自己对本诗思想情感和艺术形式的把握,拟定合理的朗诵方案,通过集体朗诵的方式传达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活动二:执笔绘心。.
无衣军歌有哪些读出了怎样的精神品格?又联想到了哪些人?请动笔写下来,最写成诗歌的形式。.
提示:读《衣》,我读出了——.
众志成城的力量.
迎难而上的勇气.
激流勇进的执著.
经久不变的赤子之心.
心系祖国的历史担当.
…….
联想到了——.
白衣执甲的最美逆行者.
团结互助的抗议志愿者.
抗美援朝的最可爱的人.
每一个勇敢的中国人.
…….
、结语.
我们与郑成功同一种血脉.
我们与文天祥同一类品格.
我们与林则徐同一种基因.
我们与邓世昌同一条脉搏.
诗经在前人生命燃烧后留下的痕迹里,我们总能体会到那份同感与共情,这就是传承.
军歌嘹亮,让我们再次唱响——.
师生齐背无衣.
、作业布置.
疫情期间,邻邦日本除了口罩等防护物资助力相援,更有字字真情和句句情谊化作精神力量漂洋到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句算是其中最为应景而又最给人力量的诗句。对此,你有怎的感受和思考,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随笔,题目自拟。.
.
《诗经》里的军歌嘹亮——《秦风·无衣》学情分析.
                                      .
.
.
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将古诗背下来即可诵读的热情不高,语气语调比较生硬单调缺少情感的起伏变化。.
基于此本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诵读活动,有学生的单独朗诵,也有小组的集体展示,还有师生的合诵,朗诵形式比较多样。另外,对朗诵应该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些点拨和指导,课堂效果较好,学完本课后,同学们基本上达到了有感情地诵读的要求。.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普遍薄弱,对《诗经理解多停留在感层面,缺乏更深入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学生在教材中已经学习过《诗经》中的《芣苢》《静女》等篇目,在课外阅读中对《子衿《蒹葭》等经典诗歌也比较熟悉,能够做到理解诗歌中的内容和情感,但是还没有深入涉及到诗歌鉴赏的层面,不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鉴赏一首诗歌。对于诗歌技巧,学生们已经了解了“赋比兴”的手法,对于《诗经》中的重章叠唱形式也比较熟悉,但是尚未对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形成更深刻和条认识因此,本堂课的设计紧扣住了复沓手法的巧妙运用,将《无衣》和蒹葭加以比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复沓之美的几种体现,表现在视觉上的整齐美、听觉上的音乐美、传情上的情感美等,同时也让学生理解到,
虽然同为《秦风》,同用复沓,这两首诗却各具风神,一首壮美昂扬,一首凄美感伤,美美与共又美美不同,美不胜收。而这也正是《诗经》的魅力所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