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其中有6位具有中国血统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获奖者,即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但中国本土科学家在莫言之前还没有获得过任何一项诺贝尔科学奖。
辨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必须坚持内因是事物的根据 。
中国人与诺奖相距遥远最关键的问题出在科研体制上,中国的基础教育摧残了青少年的创造性,统一的高考制度更是扼杀了许许多多具有特殊天赋的“偏才”、“怪才”;此外,国内科技界过于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是造成中国的科研水平无法大幅提升的重要原因;最后,合作精神在我国科研人员中比较薄弱,存在着不少文人相轻、难以合作的现象,这与科学研究越来越成为集体创造的趋势很不相称。
重视内因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地借鉴和吸取世界各国的一切文明成果,为获得诺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过去的100年中,中国曾经有三项科学成果即:赵忠尧的正负电子对湮灭实验;王淦昌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和中国科学家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三项科学成果都达到了诺贝尔科学奖的评选资格。之所以与诺奖失之交臂除了机遇问题之外,也与国际环境有着深刻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在一定的条件下,向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这是一个有关机遇的命题。何谓“一定条件”,时也,势也。 以势待时,以时取势。转化,包括变化。时未及,以势待时,待与势相应的时;时及,以时取势,取与时相应的势。时及,势备,事谐矣。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人应该学会更多的审视自己,从自身原因,更理性地看到参评诺贝尔奖终究是一场实力的比拼,中国与世界上的科技强国相比,在全民科学素养、科技环境与创新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中国人应该学会在国门大开中历练成熟,一边向世界学习,一边发展自己,置身于全球化的氛围之中,在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和他们所属国家的科教体制与机制中寻并挑选值得我们借鉴的“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教科书”。毕竟,一个谦逊而充满睿智的民族才是最具竞争力和爆发力的民族。只有不避讳我们的短处,真正以奋发进取的心态去分享华人诺贝尔奖的荣耀,才能知己知彼,脚踏实地去追寻和实现属于中国人的“诺贝尔之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