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风俗介绍
中元节是每年的农历七⽉⼗五⽇,⼜称⿁节。中元节的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地等。但是⼜有所差别,地区不同,习俗也不同。下⾯是由店铺⼩编整理的关于中元节各地的习俗,希望⼤家喜欢,仅供参考。
河北:泊头市、南⽪县七⽉⼗五携带⽔果、⾁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梗,称为“荐新”。⼴平县中元节以时鲜⾷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送给外孙,称为“送⽺”。清河县七⽉⼗五上坟祭扫,以蒸⾯⽺赠送⼥⼉。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西:永和县读书⼈于此⽇祭魁星。长⼦县的牧⽺⼈家于中元节屠⽺赛神,俗传如此可使⽺只增加⽣产。⼜赠⾁给诸亲戚,家贫⽆⽺者则蒸⾯作⽺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之形,于⽥间祭祀,称为“⾏⽥”。马⾢县民中元节以麦⾯作⼉童的形状,名为“⾯⼈”,互赠亲戚家的⼩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梗上挂五⾊纸。
河南: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传说可以防⾍。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五⽇在门前画⼀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东:长岛渔民以⽊板秫稽制成⼩船,上贴⼀纸条“供××使⽤”,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物、⾐帽、鞋袜等⽤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将⼩船放⼊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柯及新鲜草叶搭棚⼦,称为“⿇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临潼县七⽉⼗五⽇烧纸祭⿇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间,择取最⾼、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纸旗,名为“⽥旛”。
江苏: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缘”。仪征县各地尚流⾏⼀种纸⿁,内藏碗灯,有赌⿁、酒⿁、⼤⽼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艘放焰⼝,⼀艘载佛婆念佛,⼀艘烧锡箔纸锭,⼀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吃扁⾷,是⼀种以⾯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叠、封成⼩封,上⾯写着收受⼈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五⿁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带⼈们⽤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上,在屋内边⾛边念:“⾄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切孤魂野⿁,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嘉善县以中元节下⾬为⽔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太太“⾛⼋结”,⼀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组:⼀⼈敲锣、⼀⼈打梆、⼀⼈提灯笼、⼀⼈沿途撒盐⽶、⼀⼈沿途摆设⾹烛(插在⼀⽚蕃薯或芋头上),⼀⼈沿途摆设⼀块⾖腐及⼀饭团(置于⼀⽚⼤树树上),⼤约每隔百来步设⼀处祭品。
江西:吉安⼈中元节焚纸锭,然⽽禁⽌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拿不动,送到阴间也⽆益处。放焰⼝时,法师向台下掷包⼦、⽔果。传说妇⼥抢取包⼦⼀个,次年就可得⼦。⼩孩抢得
包⼦,⼀⽣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起焚⾹泡茶,早晚上供。⾄⼗五夜烧楮⾐冠,纸钱祭送。
福建:闽南⼈七⽉半祭拜时,会在各⽔域先放流灯⽕,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号称"⽔灯"。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内有⼀置彩⾊三⾓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笔写上"庆赞中元"、"⼴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的姓名,让好兄弟(闽南语对亡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施主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不⽤旗者。俗谓⽔灯漂浮愈远,该施主愈得庇佑。
⼴东:在华南地区七⽉⼗四有祭祀的传统,这⼀天⽆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烛和纸钱祭奠先⼈,以⽰对先⼈的怀念。⼴东⼈称为“七⽉⼗四”。旧时居民们于节⽇前上冥店买来⾦银纸⾐(即各种⾊纸,俗以为可制冥⾐)、溪银(冥币)、元宝等冥具,盛于纸袋中,加封,俗称“包袱”,择⽇于午后配上牲醴、果品拜祭祖先,拜毕焚化冥具(包袱),俗称“烧⾐”。⼊夜以后,⼜以各种冥具及⽔饭、酒菜、⾹纸等祭于门前,施以⽆主之⿁魂。祭毕燃冥具,将祭品(酒饭)留在门外不收回,俗
称“烧幽”。港澳地区中元习俗与⼴东⼀致。
⼴西:桂林地区的⼈多以⽉⼗四为祭祖节,整个节⽇应该是以七⽉七开始到七⽉⼗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从七⽉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三迎接祖先,
但是七⽉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点左右进⾏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的“钱包”及担夫、引路⼤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烧去洒⽶⽔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是当地⼈相当重视的节⽇。在⼴西,七⽉⼗四也称“鸭⼦节”,⼈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上,通过鸭⼦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烧⾐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不得抢夺。
上海:七宝古镇举⾏中元节“兰盆盛会”⽽闽、台摆桌祭拜普渡,⼜分成"公普"(⼜称"联普",全聚落、团体或庙境居民联合举办)与"私普"(个⼈或单⼀家庭、机关举办),举办时供桌上也会竖⽴"写有中元敬语与施主姓名"的"普渡旗",并在每⼀项供品插上⼀炷⾹,也会在供桌下放置⾹皂、⽑⼱与盛满清⽔的⾯盆供"好兄弟"梳洗。许多抽烟者,还会点燃⾹烟,插在⾹脚上,推⼰及"魂",供"好兄弟"吞云吐雾,别有⼀种⼈情味。明清年间,⽼上海在每年的清明⽇、七⽉半、⼗⽉朝(⼗⽉初⼀)都会举⾏祭坛会,有声势浩⼤的城隍出巡,⽼上海俗称其为“三巡会”。
云南:腾越⼈祭祖后焚包,⼜⽤黄⽠⼀只,刻成船形,叫“黄⽠船”,与包⼀起焚化。民间相传,每年的七⽉⼗四/⼗五,是⿁门关⼤开之⽇。阎王会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间烟⾷,所以七⽉也称为⿁⽉,这个⽉被⼈们认为是不吉的⽉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湖南:邵阳⼈于农历七⽉⼗⼆前后“接⽼客”,于农历七⽉⼗五晚焚化纸包、烧⾹拜祖,⽈“送⽼客”。纸包内包有⼨厚纸钱,纸包正⾯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书‘封’字。⼗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势越⼤,表⽰家族越发兴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