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和产业对接情况报告
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与产业对接情况报告
经济与管理院秉承“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宗旨,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主动与重庆地方产业对接。我院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围绕产业办专业,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加大实训基地投入力度,建设研究中心,深入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专业与重庆经济发展产业对接情况
经济与管理学院由原来的经济管理系和人文科技系组成,包括经济管理类专业和现代服务类专业。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涵盖了电子商务、农村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报关和国际货运5个专业,以电子商务为核心协同统筹其它专业共同发展;现代服务类专业涵盖了文秘、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英语3个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院的8个专业都与重庆当地经济发展产业有了较好的对接。例如:物流专业秉承国家把重庆打造为西部物流中心的契机,与重庆地区的物流产业严密对接,为重庆物流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文秘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与重庆地区中小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对接,为其输送高品质的行政、接待、财会等人员。经管学院各个专业具体对接情况见下表:
序号
专业名称
对接的产业
1
文秘
现代服务业:接待、行政助理、文员
2
财务管理
现代服务业:中小型企业、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管理及计算机财务信息处理
3
农业经济管理
城乡建设和发展对接,匹配重庆城乡住房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农资市场营销、农业应用技术
4
应用英语
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助理、涉外导游、外贸展会与营销、中小学英语教师
5
电子商务
现代服务业:传统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6
报关与国际货运
企业国际贸易、报关、报检和货运业务实际海关通关
7
老年服务与管理
养老产业:养老护理、养老地产、老年旅游业、老年咨询顾问、老年事业与产业经营管理、老年心理分析与咨询、老年营养分析与调理
8
物流管理
物流产业: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海关通关实务
二、专业对接产业取得的主要成绩
经济与管理学院8个专业在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的联动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就我院专业主动对接地方产业方面的教改探索与实践作简要汇报。
(一)围绕市场办学,依托行业设置专业
经济与管理学院围绕重庆市的产业特,对接电子商务、物流运输、新农村建设、农产品经营等产业,打造经管类专业,开设了电子商务、农业经济管理、财务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等5个专业;对接养老产业、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等,打造现代服务类专业,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英语、文秘3个专业。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和领域所需的人力资本培养人才,真正做到了与企业需求对接,提高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围绕产业,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经管学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体系构建,开展以有酬顶岗实习为重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企业合作成立老年护理纳德定向班,北京通航空乘、高铁和国际邮轮定向班等,校企共同招生、共组师资队伍、共建课
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借鉴德国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方法,该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实际岗位中提炼、归纳所需技能,再有针对性地匹配相对应的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所学就是日后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三)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服务地方企业发展
经管学院不断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力度,投入500余万元升级既有校内实训基地,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这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不仅完全满足了本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而且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提供了实训保障,助力他们取得优异成绩。
实训室一览表见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专业
备注
1
会计电算化实训室
财务管理
与农业经济专业共享
2
手工会计实训室
财务管理
3
老年护理实训室
老年服务专业
4
报关实训室
报关专业
与电子商务共享
5
文秘实训室
文秘专业
6
“怡亚通”运营室、体验室
电子商务专业
7
物流实训室
物流专业
与电子商务共享
 (四)主动出击,提升服务区域产业能力。
多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重视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能力,帮助企业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我们始终坚持‘立足铜梁,辐射重庆’的办学功能定位,经过8年的发展,已培养了几千名优秀毕业生,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的人才从重庆传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走出,为重庆经济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专业对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与管理学院认真反思学校的办学模式和思考学生的出路,对接产业发展,促进各专业建设。经过认真总结,我院专业与产业对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较为模糊。随着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量大,为了满足行业的需要,很多中职学校、高职院校都纷纷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但较多的学校对专业认识不到位,专业定位较为广泛或者不准确,人才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培养“万能型”人才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校开设的课程偏向理论化,课程设置缺乏重
点,系统化有待加强,学科之间有机融合深度不够,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亟待加强。
(三)老师缺乏行业经验。专业在产业结合上仍然存在与产业结合的程度不深,结合的领域过窄的问题。目前由于客观原因,学校教师走出去的机会相对较少,对本专业对接的产业的现状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导致在专业教学与产业结合上不够深入。大部分教师都不是来自行业一线,教师知识储备缺乏系统性、实用性。教师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基本上来自自学或者有关研讨会或培训,相对来说,教师实践经验匮乏,对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四)学生知识和技能来源于间接经验。虽然很多中职学校都在不断改革,提倡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但是因教师条件、学校条件、学生水平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改革并不彻底,学生在课程上还是以配合教师授课为主,在上课期间利用学校的虚拟的实训场地模拟练习,或者短时间去企业参加学习,缺乏实践经验,离直接上岗的路还有一段距离。
(五)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联动机制不完善。政府对校企合作组织模式的引导不到位,没
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思想和理论体系,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准则和规范,推动校企合作的政策、经费不到位,促进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和服务机构不健全,因而不能从根本上促进产业发展导向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导向之间的互动。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新的职业需求不断涌现,一些传统职业逐渐走向衰退或消失,需要优质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产生制度效应。已开展校企合作的院校仅是学生实习、聘请兼职教师和员工培训的浅合作,迫于外部压力,如政府的规定、主管部门评估、社会舆论、学生就业需要以及人才需求等因素,而采取“应景”式做法。企业没有把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的价值链中,大部分院校更关注自身需要,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
四、关于专业对接产业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改革主动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要。教学内容改革的着力点是教学内容既紧密联系地方产业现实,又能引导地方产业发展。我院除结合专业、职业需要开发“双证”课程体系外,还实施以“导向化、企业化、职业化”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改革,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需要。学院在深入分析重庆产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之
后,系统设计、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不断推进课程改革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
(二)正确定位专业就业方向,是培养合适的人才的指导思想。从企业对各个专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明确定位专业方向,确保教学有条不紊地开展,为社会培养用得上的人才。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决定的。提高教师的实力,可以实行“聘用”制度,也就是说,聘用企业专家担任专职老师和企业邀请老师到企业进行轮岗工作。企业专家固定授课的课程或者内容,组织本专业教师去听课,可以让教师吸收行业最新资讯、知识和熟悉企业要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