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南沙枢纽站位于广州市南沙新区,是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核心。1小时有效通达“一湾三区”珠三角核心圈层主要城市及交通枢纽;2小时有效通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交通枢纽;3小时有效通达珠三角区域。未来,将形成协同创新、国际交流、平台共享的高品质一体化立体服务城市空间。南沙站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需将城市设计与高铁站点的建设相结合,即讲求站城融合。
2.2城市设计
南沙片区具有非常独特的风貌特,它位于珠江出海口龙门水道西岸,市三江汇流之处,是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南沙原为古海湾,海水连天,岛丘错落。经海洋平面变化,沙泥淤积,渐成洲坦,拥有“水道”是其特之一。广州十九涌位于广州的
,只有石堤坝,一涌到十九涌由以前知青年代填海筑堤岸建成。十九涌是广州的候鸟
而南沙枢纽片区刚好在七到九涌之间。南沙枢纽片区现状地形平整,高程约为3.9-5.8
为主,高程约5.4米。七涌水体进入枢纽核心区,对铁路、地铁、人行广场及周边开
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位置,在城市设计中,我们努力要保留河涌印记,去再现地方传
沙站及周边城市设计采用“1+N体系”,强调一条南北中轴串联城市水道河网,同时
。
高铁站
净高可达13米,其数据均大于雄安站与佛山西站线下候车空间,南沙站有做线下站房
,按现状条件若设计成纯线上式高铁站等于人为举高城市,需把匝道抬高30米进站,
理利用线下空间因地制宜地设置线下式候车。由于城市中铁路线割裂城市肌理,将城
南北,织补城市空间。连桥加宽形成空中花园平台与商街,同时增设线上式候车增强
候车需求,顺应铁路客运站发展趋势。南沙站设计讲求流线明确、秩序感强,线上与
一部分,作为交通枢纽的同时,也与周边城市开发紧密联系,通过通廊、空中花园、
市,使站城紧密融合,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车站不再是割裂城市的存在,使它成为给
混合新模式,即:以线下式候车为主,线上式候车为辅的高铁站房新模式。
志性枢纽建筑
30线,南侧一期设计,包含深茂场4台11线和普速场2台4线,北侧远期设计,
城际场4台7线。枢纽地区路网规划“两横六纵”骨架体系,通过设置车站专用匝道
8号、15号和规划中的38号线接入枢纽。基地现状为农田和河涌,枢纽核心区占地
。枢纽地区地势平坦,河涌遍布,从下横沥向南至湿地公园,依次分布十九个涌道,
,再现即将消失在新城市规划中的地方河涌文化。
配套服务三区,每区约5万平米。将站区公共服务分为线上与线下候车两部分,两侧
分引入跨站连桥与绿化平台,使交通层次立体丰富,形成“三区两廊两桥”布局,充
建设,南侧一期建设,5.6万平米;北侧远期建设,6.4万平米,并利用近远期轨道间
置入南、北及光谷三处进站厅,将跨站连桥、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串联在一起,同时
,确定站房匝道和停车区域,构建道路系统。站房首层南侧设置广厅,东西两侧设置
出站旅客可从夹层去往停车场接客区,可下至首层由城市通廊出站,也可从夹层下至
站。同时结合楼扶梯洞口,引入天窗,解决线下候车厅采光通风问题。
元素的地标枢纽
水文化的集中体现,给予了南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并相继成
球帆船赛2017-2018中国站等帆船赛事、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帆船赛广州站、广州
特文化,里面孕育着南沙的舟船文化。
型柱,柱脚落于铁轨间,保证站台有棚少柱,美观安全。A型柱的形态似这里独具特
悬垂相配合的屋顶结构体系,从龙舟形象提取梭型元素,蕴含地域文化。屋顶遮阳格
合,应对不同采光需求。车站主形象采用广州历史建筑中围屋的意向,沉稳大气,涌
宜的商业街。城市连桥链接跨站高架桥、骑楼街、退台裙房,并延伸至站前城市广场
在涌两侧城市界面实现高密度开发,形成丰富律动的城市天际线。
现多向进站,立体出站。同时考虑旅客差异化服务需求,轨道交通通勤快速进站,为
线及未来N S3线的换乘出入口。线下首层,为候车进站功能,包含候车大厅、售票、
北城市开发区域。
厅、公共换乘通廊与商业服务。站台层,为到站离站功能,人们通过线上、线下候车
包含线上候车大厅、配套服务和空中城市花园、旅服商业街。
布置出租车落客区、社会停车区,夹层布置出租车接客区、社会停车区;远期布置长
层,一期布置公交场站及预留发展用地;远期布置出租车蓄车场及社会停车区。站房首层设置城市通
廊,为连接城市与铁路的公共客厅,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组织高效连接。站房总体旅客流线为“多向进站、立体出站”,枢纽所有交通方式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空间布置,结合各类交通设施抵离特点,组织多向进站体系,立体换乘,高效便捷。
(4)进出站流线
进站旅客乘公交、大巴、社会车、出租车在一层落客,直接到达站房东西两侧进站厅,从城市步行而来的进站旅客可由站房
南侧广场与北侧光谷进入线下候车厅,从城市南北或周边高层建筑而来的乘客可由空中城市公园利用多条通路进入线上候车大厅,
39
2022.01 |
[1]陈多多,阎瑾.空间、功能复合的日本轨道交通枢纽站站城一体开发解读[J].价值工程,2018,37(01):231-233.
大湾区在哪[2]靳聪毅,沈中伟.基于站城融合理念的当代铁路客站设计内涵初探[J].设计,2019,32(21):85-87.
[3]杨金鹏.植入与引领——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和雄安高铁站交通枢纽的设计思考[J].建筑技艺,2019(07):70-79.
[4]于晨,殷建栋,郭磊,戚东炳.“站城融合”策略在高铁站房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以杭州西站方案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为例[J].建筑技艺,2019(07):45-51.
40|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