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硕士导师名单
北语硕士生导师名单

硕士生导师名单: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

语法学:赵金铭教授  崔希亮教授  张旺熹教授  张赪教授  陈前瑞副教授 唐翠菊副教授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吕文华、郑贵友、 李立成、张宝林、施春宏、王静
词汇学: 张 博教授    文字学:  张希峰教授    语音学:  曹文副教授

第二语言习得:  王建勤教授  高立教授   江新副教授、 刘徇、施家炜

汉语测试:谢小庆教授  张凯教授   郭树军副教授   陈 宏副教授

语言信息处理:郑艳教授   邢红兵副教授

社会语言学:郭风岚、张维佳 赵日新、高晓虹
汉语言文字学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 程娟 崔希亮 石定果 郑贵友 刘雪春 罗卫东 施春宏

程娟,女,1962年出生于山东省成武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分别于1984与1987年获山东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现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主要从事近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专著为《词汇专题研究》,主要论文有《〈现代汉语词典〉词语功能义项计量考察》、《HSK单双音同义动词研究》(第一作者)、《新词新义对比研究》、《〈金瓶梅〉复音形容词结构特征初探》、《试论〈金瓶梅〉单音形容词的构词特征》、《〈金瓶梅〉动词研究》等。2004年获北京市优教师称号。

崔希亮 男,1960年出生,文学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和汉语熟
语。已发表的论文有:并列式双音词的结构模式、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的会话含义、人称代词修饰名词时“的”的隐现问题考察、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把”字句和“将”字句、汉语熟语的界定及其分类、空间方位关系及其泛化形式的认知解释、汉语亲属称谓的嬗变及其动因、“在”与空间方位场景的句法表现及语义映射、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话语的潜台词与交际策略、汉语四字格的平起仄收律-统计及分析、汉语“连”字句的语用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立场和方法透视、普通话字音的异读及正音对策、“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空间方位关系的类型学考察、汉语方位结构“在……里” 的认知考察、汉语空间方位场景的态与论元的凸显、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试论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接口、日朝韩学生汉语介词结构的中介语分析等三十余篇,著作有《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语言理解与认知》等。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石定果,女 ,1946年出生,汉语文字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史、文字学。代表论文有:《略论日本语中的汉语词汇》、《汉语中古音系与日语吴音、汉语音系比较》、《计算机与中国古籍整理》、《会意汉字内部结构的复合程序》、《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现代书面汉语中的文言成分》、《从认知角度看汉字教学》等。专著有《说文会
意字研究》。参与编写《汉语大字典》、《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分卷》、《古代汉语词典》等。

郑贵友,男,北京语言大学教授。1963年10月生于内蒙古赤峰市。1986年6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6月,在延边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师从邢福义教授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获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7月,入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工作,1998年10月晋升副教授,2003年12月晋升教授。1998年至今,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主任。 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学、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自1988年以来,在各种专业杂志上发表《中国古代语法学发展缓慢原因之思考》(1993)、《汉语歇后语中的“谤佛”现象与中国佛教》(1995)、《新时期文学语言变异现象概观》(1996)、《现代汉语语用价值之考究》(1997)、《重复性是非问句》(1997)、《“加线式”插说浅议》(1999)、《汉语句子实义切分的宏观原则与主位的确定》(2000)、《关联词“再说”的篇章功能》(2001)、《汉语对话语体中的“岔断”现象》(2002)、俨小句中枢说”与汉语的篇章分析》(2004)等学术论文20多篇;有专著《现代汉语状位形容词的“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韩国新星出版社,2001年5月)、《汉语篇章语言学》(外文出版社,2002年9月)。目前主要专业兴趣在汉语篇章语言学、汉语语用学等方面。

施春宏,男,1967年生,安徽青阳人。文学博士,副教授。1993年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1996年到外文出版社工作;2000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2003年到北京语言大学任教。讲授的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学原理、语言应用理论与实践、现代句法理论和汉语句式分析。主要研究兴趣在现代汉语语法、词汇语义和语言应用方面,目前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互动关系研究"。著有《语言在交际中规范》(2005),参与著作《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1999)、《语言哲学对话》(1999)等,并参加过几种工具书的编撰。已发表相关论文三十余篇,主要有:[1]语法方面:《歧义现象的演绎分析》(2000)、《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2001)、《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2002)、《汉语句式的标记度及基本语序问题》(2004)、《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其相关问题》(2005)、《"把"字句的派生过程及其相关
问题》(2006)、《动结式的配价层级及其歧价现象》(2006);[2]词汇语义方面:《语义叠架原因论析》(1998)、《试论语义关系对异体词显隐和使用的制约》(2001)、《说"界"和"坛"》(2002)、《词义的认知模式与词义的性质及构成》(2002)、《比喻义的生成基础及理解策略》(2003);[3]语言应用方面:《现代汉语规范评议失误研究》(1998)、《语言评议中的现实同一性问题》(1998)、《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规则本位和语用本位》(1999)、《关于辞书规范的理解及其相关问题》(1999)、《语言调节和语言变异》(1999)、《关于语言规范化原则的确立》(2000)、《语言批评的嬗变及存在的问题》(2001)、《略谈谐义》(2002)、《逆谐--一种时尚表达》(2003)。

罗卫东,女,出生于1967年 11月,四川南充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获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1994年在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辞典编辑室工作。1997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工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 1、《春秋金文构形系统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2、《古汉语学习文库·词汇通论》(沈阳出版社,2003年) 3、《汉字汉语基
延世大学研究生
础》(参编)(科学出版社,1996)发表《春秋金文研究概况》、《〈金文编〉未收的春秋金文字形析论》、《〈子犯编钟〉补释》等十多篇学术论文。曾参与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的研究,现正主持国家汉办十五规划项目"现代汉字构形分析与对外汉字教学"。(文字学)
刘珣,男,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结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并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语言教学理论。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聘任兼职教授;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历任北京语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教师职务系列评审委员会对外汉语学科组组长;中国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学术专家咨询小组成员;美国纽约州教育厅中文教学顾问。曾任教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并在新加坡、泰国、香港、澳门及内地城市讲学。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本科生和中外研究生及中外进修教师的教学工作及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理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教材编写理论及师资培养理论。主持或独立编写在国内及美国、日本出版《新实用汉语课本》、《实用汉语课本》、《儿童汉语》、《汉语初阶》等六套对外汉语教材;发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
教学简论》等专著及数十篇论文。获北京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陈郁,女,副教授。1986年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到北京语言大学参加工作。2002年至2003年去韩国延世大学任教。工作期间先后为中国学生开设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课程,并同时也为外国留学生开设对外汉语教学的精读、泛读、听力、口语、汉语写作、报刊阅读和中医汉语等许多课程。著《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另还写了《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和研究》、《个性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利用感知觉规律来组织对外汉语教学》、《意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巧用心理学规律来学习汉语》、《志愿者培训的调查和思考》、《韩国延世大学韩国语学堂的特和经验》等多篇文章。1997年论文《教育心理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获校青年教师科研报告会三等奖
张宁志副教授男,1954年11月出生于北京。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会员。现任人文学院教师进修部任主任,主持教师进修学院的日常工作。
工作经历: 1982年-1993年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速成学院,为外国留学生讲授汉语。1993年-1995年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为外国留学生讲授中国美术史、旅游专业汉语及旅游资源学。1995年-1998年任教于韩国三星公司人力开发院,任汉语部主任,为公司职员讲授汉语。 1998年-今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进修学院)。为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中外教师进修班讲授《第二语言教学概论》、《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汉语课堂教学概论》、《汉语教学录相点评》等课程。其间曾多次赴香港中文大学、新疆教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韩国北京中国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参与教师培训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论著:《中国文化的源流》(合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在《世界汉语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有关汉语教学的论文十多篇。 教材:《中级汉语会话》韩国SISA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新汉语口语教程》(合作)韩国SISA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合作)。获奖情况:曾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第三届科研报告会一等奖。以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教学二等奖。

冯惟钢,男,1955年5月2日出生。工作资格 :1994年1月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1997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2000年11月29日获得国家
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 2000年12月1日获得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甲等证书 。工作经历 :l、1994年7月-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教师进修学院讲师、副教授。主持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从1994年开始,共设计和安排了200多个汉语教师培训班和外国学生汉语培训班的课程,参加进修和学习的汉语教师和留学生来自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荷兰、美国、英国、奥地利、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中国内地等四十个多个国家和地区。除承担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外,还担任了汉语教师进修班教师进修的语音教学、听说教学、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理论与实践课程、外国研究生写作课程、对外汉语基础、中级和高级综合(语法)、口语、听力、阅读、报刊、写作等课程及港澳地区汉语教师普通话进修课程的教学,所教过的数千名学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还担任人文学院中国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承担人文学院外国研究生、进修生、本科生以及中国本科生的对外汉学法语音、汉字部分、阅读与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曾赴韩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005年5月至2005年8月曾赴韩国孔子学院进行对外汉语教师进修教学工作。 2、1993年7月-1994年6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学汉语》杂志社编辑,编辑12期《学汉语》期刊。3、1987年7月-1993年6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来华留学生三系讲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担任了对外
汉语精读(语法)、基础和高级口语、听力、阅读等课程的教学。学生来自日本、印度、柬埔寨、莱索托、保加利亚、波兰、智利、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教学及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主要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另外还从事普通话的教学与研究。所指导的研究生为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所担任的教学课程主要为国内外汉语教师汉语教学法进修课程、大学本科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法课程、外国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课程以及普通话进修课程和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主要学术成果:"香港教师普通话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语言与文化论丛(2)》,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香港学生普通话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2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跟我学汉语》(电视汉语教学片),1997年9月在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网播出。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997-2000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副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7年 "口语课中的几个问题",《语言与文化论丛(1)》,华语教学出版社,1997年。"略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特点及其背景",《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第3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年。"视听说教学及其教材的编写",《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4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基础汉语精读课成绩测试自动选题系统的设计思想", 1990年北京语言学院第5届科学报告会论文获奖。


吕文华,1940年生于江苏南京,196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自1964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至今。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沈阳师范大学及北京化工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曾赴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及香港、澳门等地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及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研究。80年代末以来曾应邀多次参加中国语法学界重要学术活动,如“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社科院语言所、《中国语文》主办)的每两年一次的系列学术讨论会和“句型和动词学术讨论会”(社科院语言所主办)。在《中国语文》、《中国语言学报》、《语法研究和探索》、《句型和动词》、《中国语文教师学会学报》(美国)等刊物或论文集中发表多篇文章。在对外汉语学界多次参加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召开的全国性、国际性会议,以及专题性国际会议,如中高级汉语教学国际讨论会(1992年,德国海德堡)、汉语测试国际讨论会、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等。曾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多篇。主要论著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1994年)、《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主编《基础汉语课本教师手册》(1—5册)(外文出版社,1981年—1985年)
。 在教学方面,自60年代初至今曾担任过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系中国本科生、中外研究生、国内外教师进修班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对外汉语语法体系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