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稂不莠的意思
不稂不莠,出自《论语》:“不稂不莠,不异也。”“不稂”即“善良、正直”;“不莠”即“奸诈狡猾”。我们今天所说的“不稂不莠”是指人的品德方面,与前者表达意思相近。在传统文化中,人的本性应该像水稻和庄稼那样,既能滋养万物又可以长得很茁壮,也就是善良、正直的特征。
“不稂”是指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莠”是指人的品质必须端正,但没有坏心眼儿,不耍小聪明。从字义上来讲,前半句强调的是行为,后半句强调的是品格,也就是说,我们平时见到的某些老实人之所以被人欺负、骗子之所以屡屡得逞都因为他们太善良,缺少奸诈狡猾的特点。也许有人会说,“善良是一种美德”。其实大错特错!善良固然是一种优秀品质,却绝不等于无知,或是愚蠢。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告诫弟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翻译过来就是,如果你连起码的道德底线都没有,那么怎么去谈修身呢?其实现在社会里还存在着很多这类人——骗取别人信任、利用他人善良进行恶作剧的事情时常发生,比如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一个人没有基本的辨别能力,遇到坏人,只看外表和气势,听到花言巧语就轻易交出钱财,如此便容易上
一步之遥的意思当受骗。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还认为“反正他们有钱,抢点东西算什么?”这是很可怕的。“不稂”与“不莠”同样需要“慎独”精神才能获得,它关乎人的品德,是一种内在的约束。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便体现了儒学倡导的理想人格——纯粹、善良、朴实。
“不稂”则相反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逐渐忘记了最初创造文明社会的目标——追求正义、公平、真诚。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商人以巧妙的手段坑蒙拐骗甚至杀人放火,某些政府官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这就是不“稂”的表现。善良、正直与卑鄙、邪恶仅有一步之遥,若能分清二者的界限,人就会向善;而一旦失去了防范之心,人将不再善良。如此便给予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以致悲剧频频发生。在今天看来,孔子提倡的“不稂不莠”恰恰适用于当今社会,当务之急便是培养大众具备分辨善恶的能力,否则世间终究难免悲剧发生。
“不稂不莠”这句话并非只有对好人而言,而是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准则,有了这一原则,才会营造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