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法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白局》校本课...
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法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白局》校本课程为例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新课标的实施,学校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开发系列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和开发与实施,进一步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学校“办学有特、学生有特长”的理念与校园文化特,结合当前教育多元化交流和民族文化复兴等因素,通过不断的调研,音乐组决定开发地方传统艺术特的“南京白局”作为音乐校本课程。并把它作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重要的内容构建音乐学科的特教育,以传统民间艺术特为教学突破口,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校本课程、南京白局
校本课程一词源于欧美等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校本课程受到广泛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首先,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老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开拓等方式,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再次的创造整理,使之更符合学生和学校的特点和要求;其次,开发的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需求在课程资源方面做足调研评估,体现课程的丰富多样性,学生可自由选择课
程。
南京白局,据记载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渊源及形成有多种说法,大致可归为如“机房生成"、“织工擅唱”及“青曲别种”三种。其特点是用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地方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表现南京地区民间文化,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艺种类。资料显示南京白局是南京的云锦的“衍生”物,是由南京云锦的机房工人所创造的。在漫长而枯燥的机房生产中,织工们手不停梭,口唱小曲,自娱自乐,逐渐发展成为“机房里的戏曲”。 起初,是云锦机坊织工们一边劳动,一边说唱自由发挥的形式,演唱多以明清俗曲、江南小调曲牌为主,如传统唱段中也多是织锦工人对自身生活和苦难的表述。后至清末民国初期,演唱内容不断扩大,特别是配合当时的社会新闻、民间趣事、民俗风情,编写唱词,拓展了这一娱乐形式的社会内容,还配上俗曲曲牌,联缀说唱等,表演也开始生动,滑稽易懂,使当初这一云锦工人自娱自乐的表演形式,逐渐成熟发展成一种风行街头市井的大众曲艺演唱艺术。并因为因当时其表演时不收报酬,“自摆一回唱局”,故称“白局”后为“南京白局”。
一、南京白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建国以来,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多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而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内容”仍然没有能够很好的利用和实施,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内容的不完善,导致本土音乐文化被边缘化。在当今多元文化不断交流的大背景下,我们应思考把本土传统音乐文化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在宣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艺术特,可使民族音乐在文化的语境中被认知、理解和学习。同时传统音乐文化也是历史文化的延伸,要从它所根植的本土文化中传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
南京白局的发展随社会发展变革起起落落,由于历史原因曾一度退出历史舞台。当前社会主义新形势的发展表明,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思想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特。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很多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作为南京本土学校,更应关注南京传统文化,为南京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合教学大纲融入南京白局艺术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从了解南京白局历史文化起源、变迁到实践学习,来构建南京白局作为校本课程与音乐学科互为补充的课程模式。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历史文化讲授、实地古迹参观、民间老艺人走访、现场听唱感受、课堂学习说唱、舞台表演等形式,带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体验南京白局丰富的文化底蕴、艺术内涵、艺术特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南京白局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撰写心得和二次创作,加强教师对今天学校音乐教育的思考,为今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研究资料。
二、南京白局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策略南京历史文化
(一)确定目标
本课程的开设从音乐学科的角度,探索南京白局的音乐形式在中学校本教学中可行的办法。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需要和初中音乐教学的特点,南京白局校本课程应着眼于建立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长久性发展三个目标。
1、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南京白局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即探究、发现、领略民间曲艺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说唱艺术的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技能目标,学习并掌握必要的民间说唱艺术技巧、方言文化和基本演唱技能,拓展艺术文化视野,发展对南京白局的欣赏能力、表演能力,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
3、发展性目标,使学生掌握南京白局及地方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了解南京白局的发展与南京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白局的表演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白局艺术持久的兴趣。能记录下亲身参与实践体验,反思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责任感,并自主选择、主动思考创作南京白局的新作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
(二)遵循的原则
1、本土文化环境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南京白局是一种融民间性、地域性、趣味性、生活性于一体的民间曲艺文化。它以南京地方方言为载体,融合江南小曲的演唱,在学习上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
2、过程性与合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南京白局校本课程教学应让学生更自由、更充分的发挥
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把身边的生活和事物唱进白局、说进白局中。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排练不同的剧目内容,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建立友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原则,通过学习南京白局传统曲目的说唱,学生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老师借助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选择健康有正能量传播意义的题材带领学生进行创编。学生可以改编成自己喜爱表达的说唱音乐形式,例如,加入现代电子乐器的伴奏、RAP的说唱、音乐故事表演等等。
4、开放性与融合性相统一的原则,学校提供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艺术展演和校外文化交流等现场表演。学校建设艺术长廊搭建音乐小舞台,让有不同艺术能力的学生有展示和交流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实施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将南京白局教学内容与新课标内容紧密结合。
新课标中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包含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融入南京白局艺
术文化,学生熟悉了解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种类,增强对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了解。
首先,在音乐课中加入跟南京本土历史文化相关的南京白局音乐艺术。从南京白局起源、萌芽、发展到现状,初步让学生了解南京白局的表演形式、艺术特点。通过创设艺术环境使学生熟悉和热爱南京本土民间音乐艺术,增强对本土音乐文化探索的兴趣。
其次,邀请南京白局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学生用南京方言跟传承人现场交流、学唱感受南京白局的艺术生活氛围。带领学生实地探寻跟南京白局相关的文化古迹,参观南京白局表演场地,让南京白局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目的是,学生能够近距离实践感受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南京白局的兴趣。
第二阶段,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明确相应的能力要求,构建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体系。
为了更好地推进南京白局校本课程的实施,本课程按照普及性教学、兴趣小组教学和专业小组教学三个层次开展实施。既能让南京白局音乐文化得到广泛的推广,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课外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途径。各层次学生学习形式多样化、选择较为自由,让南京白局民间艺术更为人性化、更具亲和力而更易走进学生的心灵与生活。
(1)普及性教学。面向初一全体学生,每个学期在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中安排三次南京白局课程,共分三个阶段,共6个课时,主要目的是将南京白局音乐艺术与常规音乐课融合,作为学校特,初一年级学生进校后在音乐课上就了解南京白局这一民间艺术文化。
(2)兴趣小组教学。对南京白局有兴趣的学生,初一年级下学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参加南京白局兴趣小组。各班开设南京方言文化角,选拔部分有特长且感兴趣的学生开展南京白局兴趣活动,课余时间开展南京白局研讨排练。学校开设演艺小舞台,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音乐交流活动。每周社团期间开设一次南京白局校本课程的舞台展示,持续两个学期,分五个阶段,共10个课时。主要目的是创设传统文化交流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从了解南京白局的语言特、历史背景及艺术特点逐渐到掌握南京白局说唱的基本技能,能进行简单曲目演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