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级与烈度的区别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
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按释放能量的大小分为1-12级。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虽说在一次地震中有些地震台测得震级不同,那都是因为误差有大有小,最后经过修正以后,只能确定一个震级。如汶川地震,刚开始公布的震级小,最后修正后确定为8.0级。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的能量增加30倍。3级以下称为微震,3-5级称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因此,震级超过5级后,每增加一级,破坏性要增加很多。
烈度是表示地面和建筑等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除了和震级有关之外,还和震源深度、震中距的远近、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坚固程度等因素有关。也分为1-12级。一次地震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离得越远越小。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越不稳定,烈度越大,反之越小。地面建筑越坚固,受破坏程度越小,烈度越小,反之越大。
根据地面受破坏情况,我国制定了地震烈度表:
地震基本烈度
烈度级别
烈度判据
烈度级别
烈度判据
1
无感
7
房屋损坏
2
微有感
8
建筑物破坏
3
少有感
9
建筑物普遍破坏
4
多有感
10
建筑物普遍摧毁
5
惊醒
11
毁灭
6
惊慌
12
山川易景
我国关于学校等公共建筑设计抗震级别为8度,而不是8级,这次芦山地震震中的烈度为9度,所以新建的一些房屋受到破坏是因为地震烈度超过了它的抗震能力,被破坏也是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一些地震带上,公共建筑的抗震级别需再提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