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各银行贷款利率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不对称严重阻碍了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管体系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造成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只有消除体制弊端,减少我国商业银行纵向监管层次,促使其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好的解决当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走上规范化道路。
标签: 商业银行 信贷管理 信息不对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银行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开放程度的加大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日趋激烈,承受的压力很大,很多跨国银行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都受到重大影响,当然我国商业银行也收到冲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出现了过度繁荣的现象。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和欧美国家存在很大的区别,可以说我国当前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还没有西方国家发达,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征信系统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现象相当严重。因此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如何更好的控制金融风险,如何更好的加强信贷管理已经成为重大的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产生信贷风险的原因
首先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机制角度出发分析信息不对称问题,从当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模式看,所采取的管理机制是总分行制。此模式的组织机构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中央政府对国家金融体系进行整体调控,但是有利也有弊,机制本身的弊端也会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实行总行管理制,造成行政管理链条过长、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层次多、重要决策信息需要层层传递、同时需要上级银行实现对下级银行的监督的状况,因此,从管理特点看,会造成管理成本高、管理实效性差、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是我国商业银行和贷款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对风险最了解、最清楚的是贷款者,贷款者可以最直接的掌握其贷款的风险程度,而银行对贷款者的风险预测只是通过调查、评估等间接手段获取,其准确性很难确定。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会出现调查证据和实际贷款信息不对称现象,所以贷款者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一些手段对信息隐瞒、甚至还会有欺骗成分存在。虽然在控制信贷风险方面制定了很多的制度和策略,但是很难控制因信息不对称原因造成的道德和逆向风险问题。从银行的利率特点看,也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效应。从均衡信贷理论的角度分析,市场是调节资金供求平衡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领域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所有在进行银行信贷利率调整的时候,一些有
风险偏好、资信差的贷款者可以把一些稳健、资信好的贷款者排挤出金融贷款市场之外。从另一方面看,银行需要根据资本市场的运行状态不断对利率进行变动调整,此举动对贷款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因为资本市场投资处于繁荣状态。在银行利率增加之后,贷款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降低成本,而采取改变投资方式来达到目的,所以贷款者在和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的时候开始改变自己的投资方式,转向高风险投资项目,所以贷款风险就增加了。所以银行在增加利率的时候,从表面上看是银行获取利益,其实增加了信贷管理风险。这就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没有摸清楚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问题时,不能擅自提升银行贷款利率的原因所在,所以信贷价格配比也是在此环境下产生的。
贷款抵押是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道德风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是是明显的。银行主要从信贷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为了增加银行收入,采取抵押担保的方式进行贷款风险控制,担保抵押可以有效降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模式。贷款抵压从理论角度看,当贷款者利用银行信贷资本进行项目投资的时候,如果运营失败、无法完成银行还款的时候,银行可以拍卖抵押物来收回贷款,从一定意义上说银行的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在贷款期间不能随意处置抵押物,这就造成贷款者在贷款期间重复使用抵押物现象,贷款者还可采取欺骗的方式,在贷款期间对抵押物进行转让、转移、损坏,
从而做出违反信贷合约的行为。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对象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对象是多态的,银行和存款者信息不对称是信贷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存款者首先把拥有的资金通过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银行在获取此存款资本之后,再进行贷款投资,所以从本质上看,存款者在银行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从委托带代理的关系。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款者对自身的资金具体用途是不知道的,由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银行可能会出现道德问题,从而增加贷款风险,造成存款者的风险增加。
银行和银行之间同样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当前金融市场的竞争日常激烈,我国商业银行运作过程中都把客户的借贷信息作为一种商业资料,对外界是不公开的。银行和银行之间不能实现客户信息共享,所以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给贷款者投机到了机会。贷款者可以采取各种欺骗手段在多家银行获取贷款,如抵押物可以重复利用,实现同时在多家银行获取贷款的目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激烈,贷款者可以利用商业银行争客户的心理,从而压低贷款利率,同时要求银行为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在此环境下产生。从另一方面看,当贷款者无力还款时,银行只是简单的从保护行内资产角度处
理,没有对个人信用进行不良登记,即使在行内登记也不能实现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用记录资源共享。这种各行其政的模式给银行信贷资产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同时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出现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外资银行逐步进入国内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金融监管当局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金融自由化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当前金融自由化在我国金融市场基本形成,外资银行成为金融市场一股重要力量,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银行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经营模式比较自由,因此很容易在信贷政策上造成道德风险。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之后,我国银监部门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所以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外资银行的介入挤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部门利润空间,会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政府对银行的隐性担保是存在的,容易造成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过程中出现道德风险行为,我国商业银行为了获取利润,往往忽视贷款风险问题,采取中长期贷款模式。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中的一些战略投资者,一般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这类问题都是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考虑的。
三、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措施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不够完善,要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必须从改变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入手。首先要促进商业银行的各种信息在银行业内实现充分流动。为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减少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纵向机构层次,促使组织机构向着扁平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严格按照市场和客户设立组织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配套管理,从而形成组织结构合理、业务流程规范的流程性银行。所以客户在具体办理某项业务的时候,不需要通过银行具体部门处理,而是直接进入银行特定流程,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了银行后台操作的透明性,保证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平衡,解决了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过去信息处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组织链条传递,此模式信息传递的链条比较长,容易出现信息的丢失,新的组织模式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流畅性,避免信息丢失现象。
信贷管理制度完善是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不对称的根本问题,我国金融市场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一个具有约束力的金融市场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保障。由于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法规还不健全、实施力度不够、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造成我国商业银行对道德风险的控制难以实施,为遏制金融道德风险,可以采取相关配套措施来解决,首先对金融市场进行立法,从而更好的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然后不断加强与金融服务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建
设。最后在法律法规健全的状态下,加强执法力度,把法律、法律的规定具体落实到金融市场的活动中去。
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是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保证,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可以促进商业银行之间公平竞争,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虽然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当前的信贷管理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当前必须把银行监管从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变,让银行监管从过去的被动、事后处理到主动出击,实现全面管理,银行监管必须从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方向发展,促进银行风险管理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对信息披露的操作只有利用制度才能实现更好的监管,从而保证监管信息的平衡,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商业银行向信息披露机构发布信息,然后由信息披露机构向社会公众发布披露信息,从而实现对银行信贷的全面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高文俊编著: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23-30
[2]李贵仁编著:我国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7-29
[3]张天彬编著:商业银行制度建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6-60
[4]刘工军编著: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89-92
[5]马广孔编著:银行监管实施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2-1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