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后的自白》电影精选5篇观后感心得2019
《22年后的自白》电影精选5篇观后感心得2019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2年后的自白》电影精选5篇观后感心得2019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2年后的自白》电影精选5篇观后感心得2019(一)
电影一开始就说明:1995年4月27日之前的案件追诉期是15年。案件就是围绕这个展开的。
1995年,罪犯杀了5个人,警察一直没抓住,而且还有警察被杀死。15年过后,追诉期过了,依然没有到罪犯。再到七年后,有个人忽然跳出来说自己就是当年的杀人犯,出了书,还上电视采访,并且还去受害人家属……
电影放到这里 推理倒是没有多少,但是很讽刺。
讽刺了网络上那些吃瓜众。杀人犯一跃成为网红,被称为“最帅嫌疑犯”,收到追捧。居然还有签售会,电视直播,大把赚钱。签售会遇到刺杀,警察还得去保护他。
讽刺了媒体。结尾处,记者去仙堂家拍摄,遇到小野寺报仇,两人互相扭打,插刀。记者却傻在一旁,没有阻止,没有报警,默默离开。印象很深的是仙堂说过一句话:这支笔不是这么用的。
现实中,网络上,警察怎么做都会被骂。网络上,颜值即为正义。
本片推理部分不够强,悬念不够足。前期铺垫部分,15年前,7年前,现在,交错展开,铺垫的有点冗长,显的后期真相给出不够强有力。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为了到凶手,两人布了这么大一个局,最后一下子就被抵消了,再之后又一下子猜出来凶手,一切告破。有点虎头蛇尾。
《22年后的自白》电影精选5篇观后感心得2019(二)
悬疑片《22年后的我》,不知是看了预告片还是简介,当自称是凶手的家伙出来了,但是我的直觉告诉自己他不是凶手,只是为了引出真凶而已。
即使知道他不是真凶,但看到一个犯罪分子成为热门话题,他出版的书得到热卖,电影里也提到“虽然他过去有过错,但是他现在出名了,还是很羡慕啊。”这一点我觉得挺讽刺的,
如今社会大多数人的三观挺奇怪的,都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多少人为了成为网红想方设法博取眼球,为什么那些举止离奇的人能成为热搜?因为现在大多数的人关注的点变得越发奇怪,网上有一名校花犯罪了,而网友关注点却在她的颜值忽略了她的行为。
22年,一个案件始终不能结案,有一次凶手在数名警察面前悠然走过,也能错过,警察是有多会吃闲饭。。
当有一个拿着据说是证据能证明自己才是真凶的人出现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哈哈,这个人傻啊,指望揭穿假凶手自己出名吗?事实证明,我看事情有些表面了,当然那个假凶手和牧村有些冲动了,谁会料到真凶只是请了个传递信息的人罢了。
我想,22年啊,我无法感同身受亲眼看见自己最爱的人被活活勒死是怎么样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痛心,是怎么样的仇恨,但是我惊讶于里香竟然有那么爱她的未婚夫,22年过去了,还忘不了她。
如果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会发现不同的人的一些行为你用他的处境思考就会明白为什么他会如此,就如真凶也是因为曾经亲眼看到近亲的人在眼前活活被勒死,心理受到创伤,只是自己的伤口不自己去舔舐而将自己的痛苦加于别人之身,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最后的最后,凶手被那个被害的女人的儿子杀死。
电影节奏卡得不是太紧凑,让人会有神游的机会,但,发现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有些细极密恐......
《22年后的自白》电影精选5篇观后感心得2019(三)
首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影片的内容,影片开头介绍了1995年东京发生了5起连环杀人案件,犯罪分子一身黑衣包的密不透风,当着受害人家属的面勒死受害人。警察在后来数十年的日子里,束手无策,毫无头绪。就在过了诉讼时效期的那天,一个叫曾根崎雅的人开了个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是凶手,并且还隆重推出自己写的书,公布自己当年是怎么杀了那些人的。
在看到这里的时候,在电影院观看电影的人都开始纷纷议论,我对朋友说:“这年头,只要长得好看,连杀人犯都能出名了”。这也引发了我的第一个思考,每天都有人在盲目的追星,为了明星不惜花费自己的金钱,精力和时间,但大家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是他们俊朗的外表?还是他们在剧中的角?还是觉得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
追星才算是正确的?撒贝宁在《放学别走》节目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追星其实你是在追自己,你其实是在为自己设计着一个理想中生活的人设状态,你是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像他一样优秀,一样成功。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我最喜欢的明星是《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吉姆帕森斯),一次他在节目中透漏,他每天睡觉之前必须看书,否则今天就无法入睡。为了追星,从那以后,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为的就是能和他在同一个爱好中共同前进,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有两年多了,虽然中途有断档,但是看书的习惯保留了下来。
因此我认为,追星其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只要追求的方式正确,理念正确,让明星成为你的榜样,督促你向更好的未来前行,未尝不可。
本以为曾根崎雅就是当年的杀人凶手,谁知他是受害者的未婚夫,为了揪出真正的凶手,才出此下策,在影片的最后曾根崎雅问医生:“一个心里受过重大创伤的人是否会报复在别人身上,才能从中得到解脱”?医生给了肯定的回答。最终锁定了凶手是在战争受过重大创伤的主持人仙堂。
影片到这里也就快结局了,然而曾根崎雅的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第二次思考,我们常说,健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但健康不仅仅包括我们身体层面的,还包括心理层面的,
我们每天设定目标去运动,来保持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心理上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设定目标去调整?并且很多研究表明,人的疾病有一半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大多数犯罪分子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就像影片中的主持人一样,他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人生最可悲的是:我们本身是可怜的受害者,本该被同情,却因无法施暴而变成了无情的施暴者,最终成长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
我觉得写作,倾诉都是很好的宣泄情绪的方式,如果遇到了不愉快的经历或是痛苦的过去,我们不妨写出来,或是人诉说,当痛苦被宣泄,内心才能得到解脱,否则他会想恶魔一样,永远都挥之不去。
《22年后的自白》电影精选5篇观后感心得2019(四)
很少看日本电影,周末在家收到视频推送,推荐了这部影片,鬼使神差的看了起来。
影片以“法律的实效”为基础,讲述了22年前的一桩连环谋杀案,犯人因法律失效而躲避制裁的故事。全片紧张刺激,以我的智商完全被导演的镜头语言带着走,知道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凶手是他。
看完电影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与恶龙缠斗太久,本身亦成为恶龙。”曾根崎雅人为了出凶手不惜改头换面活成另外一个人,走了极端,就永久回不去了,他不再是当初的小野寺拓巳。大仇得报,他的人生该怎样继续呢?
影片最大的矛盾在于,“当法律不能审判罪行,我们能怎样办?”
传统的美式英雄主义,都是烘托出一个孤胆英雄,用智力或武力,过五关斩六将,终究手刃仇人,典型的例子有《飓风救援》,《消失的客人》。看着很爽,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可怕的条件,那就是法律无能。
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违法乱纪,勤勤奋恳一生,为的就是我们理想中的那个世界。
甚么是理想的世界?就是“宪法赋予我的那个世界”。
好看的犯罪电影
02
有些人可以记住生命中的痛苦,收住泪水,笑看过往,继续前行;有人会陷在痛苦里,没法自拔,寻寻觅觅,只求一个结果。
失去爱人的痛苦,太过深入,当案件时效,当惩罚犯人再无可能;小野寺拓巳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目标,一跃而下,也许命运足够眷顾,能够存活,继续寻求一个结果。
故事里的许多人,都由于失去亲人,久久没法释怀,陷在失去的囹圉里,活在黑私下,阳光没法照进来,失去妻子的医生,失去父亲的女孩,失去养母的小混混,都在苦苦等一个结果。
也许,黄天不负有心人,也许,努力终究有一个结果来,犯人终究出现,犯法终究被惩罚。黑暗中的人,终究等来了阳光,等来了结果,终究能整理过往,继续前行!
03
质感很好的电影(特别前半小时),后面就有问题了。
主要问题出在剧情上,而排除剧情我还是很喜欢这片子的,不管是录相带样纪实的画面,剪辑的节奏上,还是演员的表演。
剧情上的问题还是源于翻拍。
韩版算是水平中上的一部作品,拿来翻拍也何尝不可。
但他人作为一部原创作品,不管怎样的情节,都是和结构统一的。
就比如被日版删掉的遗属复仇团剧情,虽然很2(真的是很2,我当时还笑出声了),但融入进了全部故事里,最少其实不让人觉得很突兀。
日版大概是导演也有一些野心,他并没有满足于翻拍,而是要利用原版的元素进行编排,重新构成一个片子,那末就产生了很强的拼贴感。这类拼贴感在铺谜面的前期并没有甚么影响,但是到了解谜的后期,就致使全部片子结构散架,情节散架,乃至人设也对不上准星,观感很差。
比如韩版本身的案件是比较清晰的,就是反社会的愉快犯犯下连环杀人案(和监禁、等暴力行动),遗族为了揪出杀人犯,冒充犯人。这个反社会的愉快犯,本质上来讲就是天灾,杀人动机没啥逻辑,落你身上算你倒霉,比较简单化的处理,你这样才好去拿出笔墨说受害者家属和警察那边的戏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