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汉语言文学科目及学习事项
自考汉语言文学科目及学习事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认真阅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的范围和考试目标。考试大纲是考试的依据,一般情况下,考试内容不超过大纲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大纲上的标目有时就是一个现成的题目,有时却需要重新组合,或放大,或缩小。所以又不能拘泥于大纲。
  二、认真钻研教材。在大纲的指导下,结合课后的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尽最大可能读懂教材,切实理解教材。教材中有不少文献学方面的知识,也征引了许多作品,大家务必要结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或其他参考书,读懂原文。只有读懂原文,才能举一反三。
  三、注意处理文学史与作品选的关系。这两门课程联系非常密切,有时根本就不可分。像屈原的《离骚》、左思的《咏史》等等既是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作品选中的经典篇目。所以,不可能离开作品选来空谈文学史。但另一方面,作品选是专科已经学过的课程,与文学史的侧重点还有有区别的。文学史更注重在历史的长河里看某一作家或某一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更重视综合归纳,特别是一些文学现象的纵向联系,应予以重视。
  四、了解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教材后面附有题型,通过题型可以了解到不同题型的侧重点。选择题,一般考的是客观性的知识,覆盖面广,且偏向琐细,在备选项中总有一些干扰项,这就要求阅读教材时要细心,将相关知识点记清楚。解词,一般偏重于一些文学术语,如流派、诗体、作品名称等。简答题,一般考些中等偏小一点的知识点,也可以是某一点大知识点中的一小项。论述题,通常考的都是一些重要现象、重要作家,不仅需要综合,还需要结合作品等相关背景加以必要的补充。如果仅答几个要点,那么肯定会失分。最好考前能够做几套题目,以便有针对性地复习迎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内容包括宋代文学、辽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和近代文学共五编。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学自宋代至近代的发展历史,把握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进一步学习各种其他的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考试全国统一命题所指定的教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由罗宗强、陈洪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学习本课程,首先应认真了解考核的内容范围和目的,了解哪些内容应识记,哪些内容应领会、理解,哪些内容是必须达到简单、综合运用的。在此基础上再认真阅读教材。教材一般须读两遍以上,再结合做有关练习题,巩固、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以达到通过考核的水平。
(三)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文学史的学习与作品选有所不同。文学史除阅读、了解一般的文学作品基础外,还应特别注意文学史上文学集团、文学流派、文学体裁、题材等种种文学现象;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发展演变线索等。比如明代的诗歌发展状况自明初较有成就后即出现台阁体诗人,创作陷入低潮,转而经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逐步发展,力求更新求变。对这些众多的流派的各自代表人物,主张观点等皆应区分清楚,不能混淆。
(四)学习过程中还应十分注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宋元明清文学中名家名作众多。但其在文学史上影响重大而独特的作家作品应予特别关注。名家如苏轼、辛弃疾、关汉卿、陆游、汤显祖等,名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长生殿》、《桃花扇》等。这些作家作品在教材中往往都已列出专章介绍,自学者对之可多下功夫。同时对于篇幅较大的名著,如四大古典小说名著等,如果还未曾读过,则应该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认真读一下,以丰富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免学成 “空头文学史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这门课程,要掌握以下几点方法。

  一、要广泛阅读作品。文学史中有很多重要的作品,有的是名家名作,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等的代表性作品,有的是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影响较大的作品,如京派、海派、社会剖析派、东北作家等的代表性作品,对于这些作品尽量要阅读原著,这样才能为学习文学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读作品,对于其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等只能是人云亦云,而不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另外,只有广泛深入阅读,才会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与鉴赏能力。自考不仅仅是拿文凭的一个过程,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抓住重点难点,全面进行复习。相对而言,任何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重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及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在考试出题时的频率比其他内容显然更高一些,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首先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决不可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此外,也要全面复习,只有全面复习才能有备无患,稳操胜券。关于重点和难点,在每章的重点内容部分都已列出,希望大家要格外重视。

  三、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各章考核要点均有识记、领会、分析、应用四部分组成,要区分开来。现代文学史中有许多文学常识需要识记的,学习中应采用一种科学的记忆方法,不要死记硬背。学习切忌死记硬背(当然有些内容是要准确记忆的),自学考试考的当然不是记忆力,不是背诵能力,而是看我们是否理解掌握了这些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比如文学史上提到的“第一”,可放在一起记忆: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第一部现代话剧,第一部反映女大学生生活的小说等等,放在一起记就可以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另外像“平民诗人”、“农民诗人”、“雨巷诗人”等也可放在一起记忆。同时,学习时要把识记和分析理解结合起来,在理解的前提上记忆,以增加记忆效果。在识记和领会之后,还要把思维发散开去,用文学史常识去分析具体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文学现象以及文学作品,将“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练习,巩固强化。在理解文学史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系统地自我巩固和提高。习题,应依据自己对文学史的理解,独立完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表明,加强练习是巩固学习效果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做习题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对文学史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因此,在做习题时,不要翻阅教材或参考资料,要仔细思考,独立完成,然后再对照参考答案,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侍进一步的复习和提高。
自学考试考的不仅是知识,也是毅力和拼搏精神的考验,只有那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奋斗者才会发出最后灿烂的笑容。希望同学们都能考出理想的好成绩。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语言学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胡明扬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和外语各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注重介绍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讨论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思维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涉及语言学理论方法和实际运用方面的内容。本课程是语言学的专业理论课,其突出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术语概念多,抽象的问题多,许多问题理解和接受都有一定的困难,自学的难度会更大。自学本课程,自学者必须有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此外,还应讲究学习方法。方法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就自学的材料而言,应以大纲为范围,以教材为根本,以辅导资料为参考,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大纲为范围,就是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自学,大纲未作要求的内容可以不去管它;对大纲规定的内容,还要看是怎么规定的,是要求记忆还是要求理解、思考,并以此来确定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以教材为根本就是要充分深入的研读教材,自始至终抓住教材不放。辅导资料是参考。教材由于体例的限制,对有些问题未作明确的归纳,辅导资料提供简明扼要的归纳,对自学有帮助;此外,还提供大量练习,对自学也很有用。但辅导资料对这门课的阐述不完整、不全面、不系统,其作用是辅助性的,只能作为参考。眼下,各种自考资料多如牛毛,让人眼花缭乱。自学者不可忙乱,不要让辅导资料冲淡了对教材的研读,更不可放弃教材,转而求助于辅导资料。

  二、就学习方式而言,自学者应加强记忆。记忆是对付考试的一种很有效的办法。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考人的记忆力。语言学概论有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其中大部分都要求记忆。记不住到考场上当然就答不上来。有人强调理解、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当然没错。记忆与理解本来就不是对立的关系。记忆可以促进理解,记忆可以加深理解,记忆可以巩固理解。对某个原理记住了却不理解的情况,学习中是很少见的;理解了但记不住,因而答不上来的情况却是很普遍的,因此我们更强调记忆。

  三、就学习过程而言,应先看后记再练习。首先应充分地阅读大纲和教材,这是前提;然后再有意识地去记忆一些大纲规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再去做练习。不要颠倒次序,不要以做练习代替对教材的研读,更不可搞题海战术押题、猜题。因为一个知识点可以出许多道题目,研读教材记住了这个知识点,就是抓住了根本,就可以对付关于这个知识点的所有的题目,要是靠做题目来掌握这个知识点要做多少道题呢?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既浪费时间,也未必奏效。

  以上仅供自学者参考,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还要靠自己去摸索。

2006-12-14 13:22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自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认真阅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的范围和考试目标。考试大纲是考试的依据,一般情况下,考试内容不超过大纲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大纲上的标目有时就是一个现成的题目,有时却需要重新组合,或放大,或缩小。所以又不能拘泥于大纲。
  二、认真钻研教材。在大纲的指导下,结合课后的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尽最大可能读懂教材,切实理解教材。教材中有不少文献学方面的知识,也征引了许多作品,大家务必要结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或其他参考书,读懂原文。只有读懂原文,才能举一反三。
  三、注意处理文学史与作品选的关系。这两门课程联系非常密切,有时根本就不可分。像屈原的《离骚》、左思的《咏史》等等既是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作品选中的经典篇目。所以,不可能离开作品选来空谈文学史。但另一方面,作品选是专科已经学过的课程,与文学史的侧重点还有有区别的。文学史更注重在历史的长河里看某一作家或某一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更重视综合归纳,特别是一些文学现象的纵向联系,应予以重视。
  四、了解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教材后面附有题型,通过题型可以了解到不同题型的侧重点。选择题,一般考的是客观性的知识,覆盖面广,且偏向琐细,在备选项中总有一些干扰项,这就要求阅读教材时要细心,将相关知识点记清楚。解词,一般偏重于一些文学术语,如流派、诗体、作品名称等。简答题,一般考些中等偏小一点的知识点,也可以是某一点大知识点中的一小项。论述题,通常考的都是一些重要现象、重要作家,不仅需要综合,还需要结合作品等相关背景加以必要的补充。如果仅答几个要点,那么肯定会失分。最好考前能够做几套题目,以便有针对性地复习迎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内容包括宋代文学、辽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和近代文学共五编。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学自宋代至近代的发展历史,把握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进一步学习各种其他的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考试全国统一命题所指定的教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由罗宗强、陈洪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学习本课程,首先应认真了解考核的内容范围和目的,了解哪些内容应识记,哪些内容应领会、理解,哪些内容是必须达到简单、综合运用的。在此基础上再认真阅读教材。教材一般须读两遍以上,再结合做有关练习题,巩固、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以达到通过考核的水平。
(三)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文学史的学习与作品选有所不同。文学史除阅读、了解一般的文学作品基础外,还应特别注意文学史上文学集团、文学流派、文学体裁、题材等种种文学现象;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发展演变线索等。比如明代的诗歌发展状况自明初较有成就后即出现台阁体诗人,创作陷入低潮,转而经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逐步发展,力求更新求变。对这些众多的流派的各自代表人物,主张观点等皆应区分清楚,不能混淆。
(四)学习过程中还应十分注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宋元明清文学中名家名作众多。但其在文学史上影响重大而独特的作家作品应予特别关注。名家如苏轼、辛弃疾、关汉卿、陆游、汤显祖等,名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长生殿》、《桃花扇》等。这些作家作品在教材中往往都已列出专章介绍,自学者对之可多下功夫。同时对于篇幅较大的名著,如四大古典小说名著等,如果还未曾读过,则应该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认真读一下,以丰富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免学成 “空头文学史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这门课程,要掌握以下几点方法。

  一、要广泛阅读作品。文学史中有很多重要的作品,有的是名家名作,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等的代表性作品,有的是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影响较大的作品,如京派、海派、社会剖析派、东北作家等的代表性作品,对于这些作品尽量要阅读原著,这样才能为学习文学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读作品,对于其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等只能是人云亦云,而不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另外,只有广泛深入阅读,才会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与鉴赏能力。自考不仅仅是拿文凭的一个过程,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抓住重点难点,全面进行复习。相对而言,任何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重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及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在考试出题时的频率比其他内容显然更高一些,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首先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决不可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此外,也要全面复习,只有全面复习才能有备无患,稳操胜券。关于重点和难点,在每章的重点内容部分都已列出,希望大家要格外重视。

  三、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各章考核要点均有识记、领会、分析、应用四部分组成,要区分开来。现代文学史中有许多文学常识需要识记的,学习中应采用一种科学的记忆方法,不要死记硬背。学习切忌死记硬背(当然有些内容是要准确记忆的),自学考试考的当然不是记忆力,不是背诵能力,而是看我们是否理解掌握了这些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比如文学史上提到的“第一”,可放在一起记忆: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第一部现代话剧,第一部反映女大学生生活的小说等等,放在一起记就可以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另外像“平民诗人”、“农民诗人”、“雨巷诗人”等也可放在一起记忆。同时,学习时要把识记和分析理解结合起来,在理解的前提上记忆,以增加记忆效果。在识记和领会之后,还要把思维发散开去,用文学史常识去分析具体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文学现象以及文学作品,将“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练习,巩固强化。在理解文学史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系统地自我巩固和提高。习题,应依据自己对文学史的理解,独立完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表明,加强练习是巩固学习效果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做习题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对文学史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因此,在做习题时,不要翻阅教材或参考资料,要仔细思考,独立完成,然后再对照参考答案,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侍进一步的复习和提高。
自学考试考的不仅是知识,也是毅力和拼搏精神的考验,只有那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奋斗者才会发出最后灿烂的笑容。希望同学们都能考出理想的好成绩。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语言学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胡明扬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和外语各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注重介绍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讨论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思维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涉及语言学理论方法和实际运用方面的内容。本课程是语言学的专业理论课,其突出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术语概念多,抽象的问题多,许多问题理解和接受都有一定的困难,自学的难度会更大。自学本课程,自学者必须有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此外,还应讲究学习方法。方法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就自学的材料而言,应以大纲为范围,以教材为根本,以辅导资料为参考,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大纲为范围,就是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自学,大纲未作要求的内容可以不去管它;对大纲规定的内容,还要看是怎么规定的,是要求记忆还是要求理解、思考,并以此来确定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以教材为根本就是要充分深入的研读教材,自始至终抓住教材不放。辅导资料是参考。教材由于体例的限制,对有些问题未作明确的归纳,辅导资料提供简明扼要的归纳,对自学有帮助;此外,还提供大量练习,对自学也很有用。但辅导资料对这门课的阐述不完整、不全面、不系统,其作用是辅助性的,只能作为参考。眼下,各种自考资料多如牛毛,让人眼花缭乱。自学者不可忙乱,不要让辅导资料冲淡了对教材的研读,更不可放弃教材,转而求助于辅导资料。

  二、就学习方式而言,自学者应加强记忆。记忆是对付考试的一种很有效的办法。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考人的记忆力。语言学概论有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其中大部分都要求记忆。记不住到考场上当然就答不上来。有人强调理解、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当然没错。记忆与理解本来就不是对立的关系。记忆可以促进理解,记忆可以加深理解,记忆可以巩固理解。对某个原理记住了却不理解的情况,学习中是很少见的;理解了但记不住,因而答不上来的情况却是很普遍的,因此我们更强调记忆。

  三、就学习过程而言,应先看后记再练习。首先应充分地阅读大纲和教材,这是前提;然后再有意识地去记忆一些大纲规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再去做练习。不要颠倒次序,不要以做练习代替对教材的研读,更不可搞题海战术押题、猜题。因为一个知识点可以出许多道题目,研读教材记住了这个知识点,就是抓住了根本,就可以对付关于这个知识点的所有的题目,要是靠做题目来掌握这个知识点要做多少道题呢?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既浪费时间,也未必奏效。

  以上仅供自学者参考,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还要靠自己去摸索。
我的本科终于全部PASS,我也可以大言不惭的“传授”一些经验了,这是我考完之后的总结,供大家借鉴。
  一、公共课: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二)
  1、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有时间最好听慢班。如果你有一晚上背下整本书的本事,慢班可以不听。政治课从初中到现在,学的就那点东西。所以主要考的是你对概念的清楚程度,经常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题。听慢班可以让你不断的听老师重复概念、定义、最后背起来容易些。有时间就疯狂做题,对付政治课最好的方法就是题海战术,题见多了不会都能蒙对。
  2、英语(二):代替的渠道多多:国家英语等级考试三级、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四级、英语专科的毕业证。我就是用最后一个代替的。英语重在平时的积累,不一定非考这个英语二,建议去考四级或三级,不仅能代替还很有用。
  二、小科目:训诂学,汉字学,语言学概论,美学。
  这是相对的,指内容浅、书本薄、题目不出圈,复习起来不费劲的科目。
  1、训诂学,汉字学,语言学概论:没必要听慢班,看书听串讲就可。好象也只有语言学有慢班。这三门课,书是这人写的、课是这人讲的、题是这人出的、卷子是这人看的。这种“四合一”的课程最容易,你只要乖乖去听讲,好好看书,一切OK。提醒一点:看书的时候多看例子,出题都是书上的例子,高分不容易,及格没问题。不用花太多工夫。
  2、美学:比较特殊些,所以单提出来。建议先去本旧书,把上面的重点画下来先背着,然后去听听老师今年的重点有什么改变,再根据最新重点背几遍。美学是比政治课更枯燥的东西。而且没有参考题可做,就靠死背。千万不要把毛概、政经、美学放在一起考,太累,都是背的东西。
  三、大科目:古代文学史(一、二),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加考:古代汉语,现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指内容庞杂、书本厚重、题目怪异、复习起来费点劲的科目。
  如果你不是中文专科的,建议把古代文学史(一、二)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作品选,这种相关的科目一起考,复习起来省力气。古代汉语可以和训诂一起考,是彼此关联的。古代汉语如果你的底子不行,建议去听慢班,学起来容易点。外国文学史看个人的情况而定,底子好的听串讲就可。
  这里重点提醒一下,关于刘勇。他是现代文学自考方面的权威。听他的话比看书更重要。他不爱考书上的,他爱考他说的话。这是这人的一贯风格。他说的话就是考题!所以对于这个人,一定要注意他在说什么。不管你是慢班还是串讲,记住他说的每一个字!
回帖人ID:4 自考中文之我见(转贴)
有人说自考难,中文更难,我就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误区之一:爱好就能考过。
  大错特错!!!!喜欢文学,爱看小说,感情丰富……这些是学中文的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你要有基础!曾经有人很天真的问我:干吗要学中文呢?咱们不是每天都在说中国话吗?——这么浅显的理解中文的含义,大有人在,包括现在正在学中文的人。中文的全称是:汉语言文学。请注意“文学”两个字!难就难在这两个字上。中国的文化有很悠久,中国的文学有多广博!绝不是看了几篇当代的小说就可以的。爱好绝不等于就能学好中文!
  误区之二:中文没用。
  如果中文没用,那么编辑、记者、高级秘书、语文老师,他们的文凭都是什么呢?你知道一个正规出版社的编辑月薪是多少吗?你知道北京报社的记者月薪是多少吗?你知道高级秘书的月薪是多少吗?顶不济的中学语文老师,一个月也有1500——2000吧?你还可以趁寒假暑假挣外快。有哪个专业可以这么的灵活呢?有哪个专业可以跨行这么厉害呢?
  误区之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什么年代的想法了!还左右着那么多人!!并且如此的根深蒂固!中国最爱的就是一窝蜂,工作、学习、生活……一窝蜂的去学计算机、会计,一窝蜂的去当工人,一窝蜂的出国留学,怎么就不自己动脑子想想,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本文章来自www.hbzkw <a href='www.hbzkw' target='_blank'>湖北自考网</a> 原文链接:www.hbzkw/jt/htm/detail5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