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4204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选修课,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考察汉语,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性质特点,了解汉语发生发展的历史概况及其文化原因。该门课程
的开设,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语、汉民族文化的热爱,了解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这门课程,力图使学生能获得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各方面的大量知识,从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激发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热爱,同时在阅读和听力上也得到明显提高。
(三)实施说明
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本门课程总计56学时。
2.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文化课程,与汉语课相比,内容更加广泛,词汇量更大。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时应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同时,为了帮助留学生学习,教师可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完成每章后面列出的思考题。
3.由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
学习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课程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采取教师讲授,同时适当安排看录像、课堂讨论、参观访问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使留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阅读和听说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中国概况》,王顺洪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二、中文摘要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选修课。开设本门课程在于使学生对汉语的各个方面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全面了解汉语的词汇、语法、熟语、人名、地名等方面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民俗文化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各个方面的具体特征,同时也可以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和听说的水平。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1
绪论 Ⅰ
4
4
2
语音、词语与中国文化
20
20
2.1
语音与中国文化
10
10
2.2
词语与中国文化
10
10
3
称谓与中国文化
12
12
3.1
称谓与中国文化
4
4
3.2
人名、地名与中国文化
8
8
4
汉语语法、汉字与中国文化
20
20
4.1
汉字与中国文化
10
10
4.2
汉语语法与中国文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10
10
合计
56
56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  绪论 Ⅰ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本课程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重    点:
要求重点掌握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对象。一般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简史及现状、开设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难    点:
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对象。
习    题:
完成课后练习。
第2部分  语音、词语与中国文化 Ⅱ
    总学时(单位:学时):20  讲课:20  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 语音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讲课10学时)
具体内容:
要求掌握汉语中使用谐音的类型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重    点:谐音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难    点:语音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习    题:
完成课后练习。
第2.2部分 词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讲课10学时)
具体内容:
介绍词语的主要类型,以及颜词与数词,方位词语和饮食文化词语,形象词语与象征词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重    点:
了解汉语中各类型的词语中国文化的关系
难    点:
形象词语与象征词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习    题:
完成课后练习。
第3部分  称谓与中国文化 Ⅲ
    总学时(单位:学时):12 讲课:12  实验:0  上机:0
第3.1部分  (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介绍称谓的主要类型;要求掌握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的类型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了解称谓语的泛化现象
重    点:
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的类型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难    点:
称谓语的泛化现象
习    题:
    完成课后练习
第3.2部分  人名、地名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讲课8学时)
具体内容:
要求掌握我国人名的源流及其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了解人名的时代特征,使学生掌握命名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要求掌握我国国名、省名及其一些重要城市名称的由来。了解地名反映的文化现象。熟悉地名的演变,了解地名和人名在构词法上的差异。
重    点:
我国国名、省名及其一些重要城市名称的由来
难    点:
地名和人名在构词法上的差异
习    题:
完成课后练习
第4部分 汉语语法、汉字与中国文化
    总学时(单位:学时):20 讲课:20  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 汉字与中国文化(讲课10学时)
具体内容:
掌握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的地位、汉字的发展简史,熟悉汉字的特点和应用,了解汉字的传播和汉字文化圈的概念。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更加热爱汉字,热爱汉民族文化。
重    点:
汉字的特点及应用
难    点:
汉字与文化关系
习    题:
    完成课后练习
第4.2部分 汉语语法与中国文化(讲课10学时)
具体内容:
要求掌握汉语语法的特点,了解汉语语法中一些与文化有关的现象
重    点:
汉语语法的虚与实
难    点:
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汉语语法的弹性结构
习    题:
完成课后练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