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课程思政的理念构建与实施路径
摘要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
程,蕴含融历史、文化、情感、审美于一体的人文资源,在实施课程思政理念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文立足古代文学课程的先天优势,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理念构建与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优化课程体系,深入发掘人文资源;二是以加强文化自信为导向,提升课堂内涵;三是注重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力与自主学习力。关键词民族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Concept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An⁃cient Literature ”//GUO Yanhua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Abstract As a core cours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c
ient Literature”contains human resources that integrate history,culture,emo‐tion,and aesthetics,and has unique advantages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ased on the inherent advantages of the course,this paper ac‐tively explores the concept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he first is to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o explore human resources in depth;the second is to strengthe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s the guide and to enhanc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lassroom;the third is to focus 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to enhance students’self-cognition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Ancient Literature;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m‐plementation path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起来,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古代文学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对打牢专业基础有着重要的奠基意义,同时对帮助学生提升人文情怀与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引领作用。不论是文学史中包含的历史与文化脉络,还是文人的人格精神、作品中的审美趣味,都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需要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文化自信、改革教学方法等方式,构建适应新时代教育精神的课程思想理念,并有效贯彻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起到积极作用。
1古代文学课程的特点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体系庞大,按照发展历程可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课程开设四个学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授课时间最长的课程。二是古代文学具有文、史、哲不分家的特点,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历史、文化与文学的交织,使古代文学课程彰显出广博厚重的人文精神,具有取之不尽的人文资源。三是古代文学课程体现了古代文人卓越的精神品格与优秀的人文情怀,屈原等诗人彰显了中国古代文人深厚的
古代文学课程思政的理念构建与实施路径
郭艳华
(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宁夏·银川75002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ki.kjwha.2021.11.024
作者简介:郭艳华(1978—),女,回族,宁夏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21年第31期总第547期
No.31,2021Sum
No.547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71
爱国主义情怀、至高的道德情操、执著的人格信念、独立的人格品质与优秀的人格精神,为后人树立了
一个个卓越的道德与审美人格典范。四是古代文学课程聚集了众多的经典著述与优秀作品,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壮丽的艺术画卷与审美趣味。这些或典雅抒怀、或浪漫想象、或构思雄奇、或着笔精微的优秀作品,既彰显了中华文学的艺术魅力,也滋养了后人的心灵与精神,构筑了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家园。
从古代文学课程的特点来看,其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心灵历程、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等丰富的思政元素,这些思政元素集中统一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着力点上。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文史哲课程“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古代文学课程无疑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课程思政理念统领下,古代文学课程应该进一步梳理出科学的知识体系,构建融发展脉络、知识单元、思政模块为一体的科学模式,形成专业知识闭环体系,以知识重点与难点的提炼凸显课程内涵,同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各个知识单元。比如在教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文学经典时,重点突出《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屈原的爱国情怀、建安风骨的时代精神、陶渊明淡泊闲雅的精神世界、李白独立傲岸的人格风骨、杜甫忧国忧民的仁爱精神、苏轼乐观旷达的生命智慧、李清照自我觉醒的女性意识、四大名著的经典化意义等,重点讲解与探研这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让学生在科学的课程体系中把握中国古代文学蕴含的精华与精髓,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民族精神与审美情怀,是彰显中国特文学传统与审美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此体系下,
学生加深了对中国古典文学民族性的理解,激发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愿意投身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业。
古代文学是一门基础性强的人文传统课程,其知识密集、体大思深,需要通过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理念的更替,激活自身的文化内蕴与先天优势,焕发出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活力。不同的体系构建与教学设计,挖掘的思政元素和提炼的思政要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授课教师要以深入领会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作为知识、情感和价值的核心引领,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附着在碎片化的知识中,探索出既适应时代教育要求,又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实践路径,最终将课程思政理念科学有效地融入课程体系,进一步激活古代文学课程的活力,彰显课程内涵。
2古代文学课程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载体,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认同与尊崇。文化自信是个体价值塑造、国家向前发展与民族长盛不衰的根本动力。可以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古代文学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应该充分发挥课程优势,落实课程思政理念。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2]“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思想价值
资源和心理依托,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3]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开放性造成不同类型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因此,唯有时刻保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才能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民性塑造的精神根脉,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无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得以传承与彰显。古代文学课程蕴含着诸如“诗言志”“文以载道”“文道并重”这样深厚的创作理论,优秀作品中流淌着深沉的爱国情思与忧患情怀,成为激励历代中国人的千古名篇。在这些伟大理论与不朽篇章中,融贯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经世致用、责任担当等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典范引领的意义,使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感悟历代仁人志士的人格力量,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中流砥柱。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绵延不息的精神底蕴,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底气和骨气,也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勇往直前的根本动力。李白《行路难》中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勇往直前的内心自信;
杜甫《登高》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志存高远的胸怀自信;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生命不朽的价值自信;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为民族献身的家国自信。这些个体生命的自信无不与家国兴亡同在、与民族自信同源,成为古代文学课程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思政元素。深入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
教改教法72
格品质、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提高古代文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效
古代文学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除了在课程体系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外,还应着眼教学实践环节与能力培养层面,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通、通中用,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1],其中不仅包括课堂授课、教学研讨,也涵盖实验实训、作业论文、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这恰恰说明课程思政理念不是悬空的,而是实实在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在课程思政理念被广泛接受和深入实践探索的大背景下,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4]。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需要落实于实践层面,方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成效。提高古代文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效,须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开设古典诗词咏诵、古代作家作品阅读训练等模块,作为古代文学落实课程思政的实践支撑。自《诗经》、《楚辞》之始,中国古典诗歌就具有质朴、典雅、浪漫、高贵的审美品格,其蕴含的思想情感不仅靠赏析获得,更需要在咏诵中进行审美体悟和心灵感知。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如果能将咏诵古典诗词作为一种获取精神养分的常态化方式,那么众多优秀诗词作品必将能够唤醒新时代大学生热爱生命、感知美好、坚定目标、献身理想的自觉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完善人格。
第二,以成果导向理念(OBE)为引领,让学生在学习成果的激励中感悟价值收获,实现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任何育人效果都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越发重要,参与型、协作型、成果型学习都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其中以成果获得为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念吸收。古代文学在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过程中,可以介入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围绕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通过小组报告、舞台表演、问题辩论、创作展示、你问我答、学期论文等形式,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思想交流与碰撞中、在学习成果展示中达到精神与情感的认同,在“比、学、赶、帮”中主动获取人格成长与精神提升的动力,搭建一种积极主动、和谐有序、共享同进的学习平台。
第三,以问题为导向实施课程思政,真正起到价值引领和情感引领的作用。古代文学课程的核心目标是
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知识,而“文学即人学”的理念是古代文学内涵的重要表征。所谓“文学即人学”,意思是文学是表现人的生命、道德、理想、价值、情感的艺术,每一个作家、每一篇作品背后,都隐含着关乎生命与情感的价值内涵。因此,教学主体在讲授古代文学作者和作品时,应以相关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与人生追求的思考。比如,由《诗经》中的相关篇章引出“古人的爱情观是什么”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正确爱情观的思考;以“屈原对后世的影响”为问题导向,让学生在感受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苏轼、陆游、文天祥等文人的爱国情怀的同时,深入历史,感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血脉不断的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讲授苏轼的豪放词时,可以由苏轼乐观豪迈、从容洒脱的人生态度延伸到“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与挫折”的话题,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想共鸣,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说,每一个文人、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涌动着对生命价值的探索,都是对学生进行价值与情感引领的人文资源。
4结语
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不是思政理论的强行灌输,而是人文情怀的厚植与价值情感的引领,从而“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引领和带动,能推动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与探索,激发传统人文课程的活力,最终发挥双向并行、协同育人的聚合效应,其中涉及的有效机制与方式方法等,都值得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EB/OL].(2020-06-01).http//v/srcsite/ 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
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陈鲁民.文化自信之我见[J].民主与科学,2011(5):68-70.
[4]周利方,沈全.“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教
育教学论坛,2021(19):177-180.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
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编辑李前锋
教改教法
7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