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期中期末一站式复习
期中测试
【范围:第1-2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练习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检测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 一、选择题(25小题,1题2分;共50分) | ||||||
1.考古学者在我国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这说明( )
A.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数量最多的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C.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发现古人类遗址的国家
D.世界上的人类都是从我国发源的
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能帮助我们了解北京人生活的文物是( )
A.打制石器 B.司母戊鼎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干栏式房屋
3.观察以下示意图,判断“山顶洞人”应在什么位置( )
4.玉琮是良渚文化中最典型的玉器,是帮助巫师沟通天地的神物,其构造为“外方内圆”,方圆代表天地,中间穿孔表示天地之间的沟通;神人兽面图像(下图)是玉琮上典型的纹饰。据图可知,良渚文化( )
A.深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B.反映了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手工业生产技术全面领先 D.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的敬畏
5.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磨制工具的发展④聚落的发展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6.奥运会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7.以下能够反映黄帝贡献的( )
①建造宫室黄河的传说②造船③制衣④挖掘水井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
8.我国远古时期留下了许多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对传说的历史价值理解正确的是( )
A.基本没有历史价值可言 B.远古先民生活真实写照
C.对历史研究有参考价值 D.真实可信的历史小故事
9.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 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的。尧、舜、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共同原因是( )
A.治理洪水有功 B.他们都有高尚的品格
C.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D.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0.《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禹废除家天下政治制度
C.益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启 D.记录有出入历史无结论
11.下图反映的是牧野之战,与商纣王在牧野展开大战的是(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商汤 D.盘庚
12.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有这样一段论述:“鲁、齐诸国皆伸 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 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抱殷宋于肘掖间。 ”这一局面是因为实行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刺史制度
13.2022年6月三星堆考古将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考古专家表示“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由此可以佐证(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巴蜀大地人才辈出
C.古蜀文字已经发展成熟 D.青铜器在四川广为流传
14.世纪80年代,在辽河流域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玉猪龙、玉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为三大重器,出土于墓地的中心大墓中,数量较少:玉匕形器、玉玦、玉龟、串珠则见于中小墓中,数量较多。由此可推测,红山文化原始部落( )
A.出现惟玉独尊的等级特权 B.体现旧石器晚期的文明特征
C.呈现区域间文化交融趋势 D.产生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
15.1899年,清末官员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后,中国学界形成了研究甲骨文的热潮。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这表明( )
A.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湖到清朝
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湖到商朝
C.甲骨文是我国年代最早、体系较完备文字
D.甲骨文对我国文字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16.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诸侯竞相效仿。该情况反映( )
A.各诸侯“尊王攘夷” B.周王室地位高
C.商鞅变法成效大 D.诸侯势力崛起
17.“现古在战国时期的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在河南辉县发掘的1号魏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只有魏国懂得生铁铸造 B.铁农具得到发展
C.必须有铁制农具陪葬 D.最早出现铁制农具
18.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推动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族的同化,这也成为秦汉间所谓“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中国至此进入了华夏时代,华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便逐渐确立了。材料反映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是( )
A.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B.战争能促进民族交融
C.战争是华夏族形成的主要原因 D.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19.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战国七雄”时制作的各国位置简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
20.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适者生存
2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仅为社会经济注入活力,还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奖励农耕 B.按军功授爵位
C.推行县制 D.抑制商业贸易
22.《史记》中记载:“蜀守 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横线处应填的人物是( )
A.李冰 B.蒙恬 C.管仲 D.孙武
23.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A. B. C. D.
24.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解决社会问题 B.追求精神自由 C.推崇西周制度 D.支持兼并战争
25.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第Ⅱ卷
| 二、综合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6分;共50分) | ||||||
2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12分)
【工具说进步】
(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4分)
【食物话变迁】
(2)请分别举出以种植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4分)
(3)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2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