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_高翅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摘 要: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培养有责任感和文化自觉的专业人才为风景园林教育的价值追求;
本着“全球视野、本土行动、特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艺术与科学交融、人文与理工渗透、理论与实践融通,构建复合型创新
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卓越风景园林师为目标,落实由课程训练、课程设计、风景园林认知、风景园林综合
实习、风景园林专题调研、风景园林师业务实践和毕业设计等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多元的教育教学载
体和充满爱心的教育行动,激发了师生研究型教学、探究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效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目
标。
关 键 词:风景园林;风景园林教育;价值追求;复合创新人才;体系
文章编号:1000-6664(2013)06-0023-03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3-05-13;      修回日期:2013-05-15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自主创新基金可持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其理论创新团队(编号2011PY147)资助
Abstract: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earns from history and is future-oriented, and takes
as the pursuit of valu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to train professionals with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cultural awareness.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global vision, local action, and unique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adhering to the blending of
art and science, the infiltration of humanities and scientific disciplin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has established the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s. Targeted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landscape
architects, it has implemented the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and on-campus and off-campus combined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s of
curricular training, studio work,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rcepti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mprehensive internship,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ized research, landscape architect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design. The diverse teaching carriers and caring education
activities have stimulated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passion and enthusiasm, proactivity and creativity in the research-featured teaching and
inquiry-based learning.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pursuit of value;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novative talent; system
户外环境的营建、使用、管理,是可持续发展和幸福安康的基础。生态文明时期的人居环境建设必将迈入风景园林引领、影响未来世界的重要阶段。因为风景园林着力于合理利用自然和社会因素创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师必须本着保护和管理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原则,借助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合理地安排自然和人工要素,创造出功能合理、愉悦身心、可永续利用的诗意栖居环境。面对如此重任,尤其在当下“美丽中国”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如何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以引领和改善自然和人工环境质量就成了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通过分析和总结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本着“全球视野、本土行动、特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将“艺术与科学交融、人文与理工渗透、理论与实践融通”的原则贯穿到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培养“基础宽宏、专业精诣、个性鲜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1  明确的风景园林教育价值追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以人为最高目的,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社会、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与技术,而是通过唤醒学生内在的力量,培养其主动性、归纳力、理解力,以使得他们在不可预知的未来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大学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人文精神”,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思考、探索人生的目
高  翅 /GAO Chi 
吴雪飞 / WU Xue-fei
杜  雁 / DU Yan
张  斌 / ZHANG Bin
23
主题风景园林专业教育
的,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世界间应建立怎样合理、健全的关系等这些根本问题,进而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信念、信仰,为一生的安身立命奠定一个坚定基础。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人文过程,大学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同时,不断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陶冶性情,铸炼品格,引导学生在发现个人爱好与兴趣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个性,提升精神境界,开掘与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能够感受真善美的人,在有限性中建树伟大的人格。
风景园林具有艺术和科学双重属性,因此风景园林教育应培养学生,在根植于对人类传统和自然系统认知的基础上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形成概念,协调关系,创造作品,建设、管护户外环境。营造诗意栖居环境与空间理当是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是共同的信念、使命、任务和目标。
风景园林师所从事的是社会艺术创造活动,因此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至关重要。这就要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类、社会、生活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认识到作为风景园林师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建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风景园林师需要在了解甲方要求的同时,能够对其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动机作出准确判断,坚持体现职业道德与精神的决策,否则在遇到行政力量或商业利益的不当主导下(如缺乏强烈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风景园林师就会迷失方向和失去自我。
因此,华中农业大学确立风景园林教育的价值追求,就是培养具有责任感和文化自觉的卓越风景园林师,守卫自然和文化。
2  复合的课程体系与结构
本着“基础宽宏、专业精诣、个性鲜明”的原则,着力于培养学生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在准确把握学科内涵、发展趋势与要义的基础上构建复合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现了风景园林学理论与实践交叉以及高度综合的学科特征,同时将各种尺度下综合协调运用各种软、硬质风景园林要素(Integration of Hard and Soft Landscape Elements)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为华中农业大学复合创新型风景园林人才的“看家本领”。课程体系既有共性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志向,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有益于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必修课中的学科基础课拓展到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艺术学、生态学、工程学、美术、制图学、园林植物学等;专业课按照艺术、
规划、设计、工程技术和史论5个模块有效整合,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避免交叉重复或遗漏;选修课按照文化类、艺术类、技艺类、自然类、规划设计类和经济管理类设置6大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达到各模块最低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再结合个性和兴趣聚焦选择一两个模块,使知识结构既有宽度又有厚度和深度。如大学语文、中国文学、人类学与现代生活、中国区域文化、旅游英语与中国文化、美学原理、东方艺术史、西方艺术史、中国山水美学、影视鉴赏等都成了文化艺术类选修课程。规划设计类有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土地利用规划、旅游策划规划、户外游憩设计、城市设计、植景设计(Plantscape Design)、建筑环境设计等系列选修课程。选修课不降低课程深度和广度,如文化艺术类与广告学、艺术设计、社会学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统一要求,摒弃诸如概论类的泛泛了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3  创新的实践育人体系
风景园林教育活动的过程更加强调身心感知与体悟,以职业精神、素养和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分,实践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性地综合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培养方案中减少了总学时、减少了必修课、减少了理论课学时,体现了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特征。按照从基础认知到综合体悟、设计实践、研究创新,渐次构建梯度进阶的实践教育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在做到户外环境空间的全尺度、全过程覆盖的同时,又突出阶段性重点。课程训练、课程设计与校外的风景园林认知、风景园林综合实习、风景园林专题调研、风景园林师
业务实践和毕业设计等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独立研究与团队学习相结合、基础训练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每项课程设计和每次实习、调研均要求汇报、答辩、交流、展览,由系务委员会组织有关教师集体全方位考核实践教学成效。案例分析、测绘体验、Pingup讨论、专题答辩、学术辩论等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毕业设计成为风景园林教育的顶峰体验(Capstone Experience)。此外,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学校大学生自主创新研究以及相关设计竞赛,使学生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创新的时空得以延展。
4  多元的教育教学载体
风景园林教育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社会、
24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热爱人类的体良性互动、相互影响、教学相长、互促共进的过程。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多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和加强学生对风景园林的热爱、价值追求的认同,激发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打牢学生为诗意栖居人居环境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的志向。我校以系列“景园”活动(景园初晤、景园之月、景园学堂、景园影像、景园空间、景园之夜、景园骊歌等)为载体,提供多元的教育教学方式,
并收到了一定成效。新生进校伊始,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便与新生家长和新生广泛交换意见、介绍什么是风景园林,风景园林师的价值追求、社会责任与义务等,“景园心图”(新生涂鸦活动)更是学生描绘未来、畅书理想的景园第一课。每年4月的“景园之月”(世界风景园林月)则是风景园林学子的节日,在活动期间,学生走街串巷宣传风景园林,聆听中外学者论道,于“景园职场漫谈”问计职业发展与学业规划,写生、摄影、设计竞赛,还有属于景园学子的“未来风景园林师论坛”。“景园学堂”则是校内外专家与景园学子共同的学术空间,学术动态、实践热点场场精彩纷呈。“景园影像”则精选各类科学、艺术、技术与风景园林经典影像,每周一播,景园学子的创作也可得到展示、分享与点评。“景园之夜”是景园师生的狂欢节,“师生同守岁、相伴乐翻天”,师生联袂献才艺、庆新年,景园之情、景园之爱、景园之暖、景园生活在舞台小天地中实现了“小中见大”。“景园骊歌”则是传达了景园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和追求的执着。“景园欢乐跳”和“景园毕业蹾”成了景园人集体活动的标识和毕业象征礼仪。
5  务实的爱心行动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心的传递与汇集方显教育的力量。由教授组成的系务委员会充分行使学术权力,涵盖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基地建设等。学术权力的行使更多落实在“一”字:每一门课程均落实课程建设责任人,每一次实践活动均落实领队人员并组织先行集体研讨、集体备课,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团队成员,每一个实习基地均有责任联系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有高职导师负责职业规划和业务提升,每一位教师每年至少有一次面向学生的学术进
展报告,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或导师,每一位教授都得为本科生开设课程。风景园林系师生在洋溢着“景园一家亲”的系馆(景园楼)共同成长,一批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踌躇满志地走向美丽中国的四面八方。
风景园林美融汇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风景园林是解决问题的社会艺术,是营建诗意栖居环境、愉悦精
神和感动灵魂的艺术。风景园林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
体,灿烂而悠久的文化与文明都留下了传世的风景园林作
品。因此,风景园林教育的理想与追求应该是培养一代代
创新型的卓越风景园林师,担当起创造、管护自然和文化
双重意义上可持续风景园林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高翅.人与天调 以文载道:写在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设立
之际[J].风景园林,2011(2):31-32.
[2] 高翅.风景园林创造持续美好生活[J].风景园林,2010(2):
206-207.
[3] 高翅.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之断想[J].中国园林,2008(1):20-
23.
[4] 高翅,吴雪飞,杜雁.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
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园林,2009(2):36-39.
[5] 高翅,译.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风
景园林教育宪章[J].中国园林,2008(1):29.
(编辑/李旻)
作者简介:
高  翅/1965年生/男/安徽合肥人/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风
景园林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可持续风景园林规划
设计/本刊编委(武汉 430070)
吴雪飞/1971年生/男/江西余江人/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系副教授、系主任/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在读博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绿地规划(武汉 430070)
杜  雁/1973 年生/女/湖北长阳人/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
讲师/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风景园林)在读博士
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及理论(武汉 430070)
农业大学专业张  斌/1971年生/男/湖北利川人/博士/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
林系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流域遗产保护(武汉 430070)
2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