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以贵州大学...
教学研究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
213
本文为洪名勇主持的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特专业建设(TS10521)和2009年贵州省级教学团队(农业经济管理)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科研与大学本科教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就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教学来看,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不仅开出了一系列新的课程,而且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本科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研成果  本科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特别是国家特专业的建设,必须要以促进教学改革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为例,分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本科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具体效果,为提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办学水平服务。
一、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科学研究是完成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的重要手段,与教学相比,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并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是一个探索学术发展前沿的过程,研究的过程和成果有利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将这一宝贵财富传授给学生,是培养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补充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着眼于创造新知识,再把创造的新知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去,开设新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研是高等学校与社会直接联系的主要渠道。科研促使师生走向社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科研工作,使高等学校与社会保持了直接的联系,为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奠定基础。同时,学校通过开展科研工作还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缓解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自身的现代化建设。
从世界各国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来看,越来越呈现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趋势,很多重要的国家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设在著名大学。人们普遍认识到,要有一流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应该来源于一流的科研成果。脱离科研的教学无法吸引优秀教师,更难以凭借科学探索的无限可能性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良好的形成。通过科学研究,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研究习惯和研究能力的训练,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学生的创新品
质。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能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而且必须直接参与科学发现,这样的人才,只能在包含科研成分的教学过程中去培养。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仅靠改进教学方法和积累教学经验不可能实现,主要靠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成果越多,教学内容就越丰富,更新就越快,教师自己的学术水平也能更快地提高,最终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此,教学与科研在这个意义上的结合便顺理成章。
同时,高校的科研应该有别于科研机构的科研,高校的科研工作必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围绕人才培养来进行。尤其像贵州大学这种地方性综合大学,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本的原则,做到教学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提升教学水平,实现科研与教学双促进,科研、教学相辅相成,比翼齐飞。也就是说,教学必须有科研作为支撑,如果老师不搞科研,
知识更新慢,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水平;反过来,教学对科研也是非常有益的,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再学习和对内容再消化、再思考的过程。即使像陈省身、杨振宁这样的大师在给本科生上课时,仍把每一次课作为他们重新思考的过程,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每一次课程均有所变化和前进。
二、丰硕的科研成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师承担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获得了众多的科研奖励,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承担的科研课题来看,如骆心权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乌江流域典型县合理农林结构、林种结构配置研究”、罗敏副教授主持的199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村民选举与实施的效益的研究”、洪名勇教授主持的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西部地区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初始条件、所有制调整速度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实证研究”、余维祥教授主持的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对贵州48个国家级贫困县打工经济的调查研究及对策建议”、洪名勇教授主持的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理论与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实践、创新研究”、洪名勇教授主持的2007年国家软科学基金课题“喀斯特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与农地利用及流转制度研究”等大量国家、国际、省及地方政府、企业单位科研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承担了近10项国际项目,另外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
——以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为例
洪名勇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处
教学研究
P .
214 人力资源管理
还承担了50余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研究的项目。
从发表论文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中国经济问题》、《改革》、《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高校理论战线》、《林业经济》等50余种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20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转载或转载。
从获奖成果来看,教师曾获得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中国科协优秀成果一等奖、贵州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社科领域比较有影响的奖项。据不完全统计,农经专业教师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4项,特别在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取得突破,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方面共获得9项奖励。高水平的科研奖项不仅奠定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在全国和贵州省经济学、管理方面的地位,而且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科研成果使我们能够为本科生开出一些前沿的新
课程。长期以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师站在学科前沿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大量科研成果,使教师能够为本科生开出不少前沿性的课程。如,由于笔者对制度、产权的深入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科研论文,我于20世纪90年代就为本科新开出了《产权经济学》这一新课程,后来这一课程改名为《制度经济学》;又如我对房地产业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中国经济问题》等知名经济学期刊发表了大量论文,其中一篇论文被《新华文献》转载,3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因此,我能够顺利为农经专业本科新开出《房地产经营管理》课程。另外,由于我对知识经济、科技创新经济学及新制度经济学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并将这些经济学研究前沿领域的成果应用于区域经济、农村经济的研究,使我能够为农经专业的本科开设《经济管理前沿》这一新课程。陈卫洪老师承担了多项国际项目,对农村进行大量调研,为本科开出《农村社会学》这一课程奠定了研究基础。还有,由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对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我们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7级开始开设了《实验经济学》这一前沿性课程。
第二,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高水平、丰富的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持、参加编写了多
本高水平教学,如张亮才副教授作为副主编的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农业经济管理概
论》、王秀峰教授作为副主编的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企业
战略管理》等,共主编、参编教材达到16部。二是一批优秀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统计局、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如邹大铣教授参编的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农业统计学》获得国家统计局优秀教材一等奖、张亮才副教授作为副主编完成的《农业经济管理概论》获得农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邹大铣教授完成的教学成果“坚持统计教学改革、提高学生适应能力”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洪名勇教授完成的“实验经济学与经济学实验教学探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等奖励。
第三,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由于在科研工作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不仅进行理论创新,而且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在给本科生讲课时不仅能够将教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给学生进行清晰的讲解,而且能够将科研中的许多成果运用于教学工作中,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例如,在讲劳动经济学时,
能够将自己调查了
表1  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承担的大学科研项目
教学研究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
215
解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与劳动经济学的原理结合起来,在讲房地产经济时能够将自己对住房金融体系(见《构建我国住房金融体系的思考》,《中国经济问题》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1999年第4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9年第5期论点摘编)、房地产证券化的研究运用到讲课内容之中(《关于我国不动产证券化的构想》,《改革与战略》199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投资与证券》1998年第4期全文转载)。由于自己对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有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同时也深入多家企业进行过调查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的研究,在讲授制
度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时能够将深入企业、农村调查的成果融入到教学之中。如在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时,将我承担2000年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在安顺市10余家企业改制有关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讲授科斯定理能够将自己深入都匀进行森林制度变迁调查、到湄潭调查土地制度改革等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参见附录中作者发表的大量论文和科研成果),深受学生欢迎。在讲授股份制时能够将自己对股份制研究成果,如对马克思土地股份制的研究运用到教学内容中,等等。
第四,科研促进了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师不仅注重自己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高,而且在提升自己调研水平的同时,还将这些调查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进行农村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写出了大量优秀论文,在团中央、原国家教委、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于1987年和1988年进行的2次联合征文中(1987年至今仅有这2次征文),1987年农经学生获得三等2人次,是贵州省当年获奖等级最高的,同时还获得优秀奖2人次、省委宣传部、省教委、团省委优秀奖16人次,占贵州农学院获得省级以上奖励60%以上。我不仅自己进行科研工作,而且还积极培养研究的科研能力和调查能力,请本科生参加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的调查。如2007年1月就带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40余名,耗资10余万元,深入到普定县城关镇的多个村庄进行了为期15天的调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公共政策和农村贫困》),这些调查提高了本科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同时,还吸收部分学生参加课题研究,他们的毕业论文作为课题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7届毕业生龚昌狮的论文《发展辣椒种植,
增加贵州农民收入的对策》选题直接来源于我主持2005年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新形势下贵州省建立健全开放式扶贫机制研究》,该论文被指导教师、
论文评阅教师和答辩组评为优秀论文。又如2003届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毕业生陈安全撰写的毕业论文《土地冲突的分析》一文,就是在我主持的2002年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课题《欠发达地区农地外在产权制度与内在产权制度的实证研究》的支持下进行的。论文从设计、选题到撰写我都
进行了精心指导,因此,该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优秀论文。
第五,科研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师不仅承担大量科研任务,而且以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为依托,积极承担教学改革项目,以教学改革项目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2009-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承担的国家、省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达到21。承担研究是需要创新的,在课题研究过程力图引入新的研究方法进行项目研究。如在我主持2005年省长基金课题《贵州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与农地流转制度研究》时就引入了自然科学中的实验原理对农地流转的理论进行研究,同时,在讲授《比较经济制度》这门课时,我也将这一研究成果运用2003级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中,先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三次实验(成果见《信任与农地租赁制度实施的实验经济研究》,《贵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除实验教学方法之外,老师进行的教学方法创新主要有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景教学等等。
表2  2007-2010年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统计
第六,科研成果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在教师大量科研成果的带动下,教师不断吸收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家、学校2007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8年以来本科生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校级18项(详见表2),其中谢国强同学完成的学校SRT计划项目“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调查”被学校评为优秀项目、史先达完成的毕业论文“贵州省普定县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查研究”、蒋彦完成的毕业论文“贵州省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村土地利用状况研究”分别获得2008届和2009届校大学优秀毕业论文特等奖,张成!完成的毕业论文被评为2010届校大学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特别是在贵州大学100多个本科专业中,2008-2010年共评出毕业论文特等奖25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获得2篇。另外,洪名勇教授带领朱书维、胡怡、郭杨、周薇4人本科完成的课题获民政部优秀论文二等奖。以上说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有较强的
创新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洪名勇.地方综合性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品牌专业建设构想[J].高等农业教育,2008,7:57-60
农业大学专业[2]张冰玉,马幼平,赵西成.加强高校科研工作,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
[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67-6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